淺談朦朧詩與後朦朧詩
在中國,朦朧詩是上個世紀70年代末期,在特殊的政治文化背景中,中國的詩壇上產生的一種獨特的詩歌流派。它把中國的古典詩詞使命意識,與新詩的悲憤呐喊以朦朧詩的形式加以整合, 而發展的一種詩歌的表現形式。作為現代詩歌創作的一種流派,朦朧詩開創了一個,全新的詩歌創作時代的層麵。將詩歌賦予了形象和抽象藝術混合於一體的特點。
由於高度的形象語言和抽象語言的混合, 使的詩歌具有了強大的扭力, 而使之失去了再發展的空間。 為了繼續探索和發展新的詩歌的表現新式,繼而產生了一批70 後的後朦朧詩人。
後朦朧詩人徹底揚棄了抒情和意象藝術,為了充分地表現自我, 它們極大限度地開發了敘事性語言的再生能力, 開始嚐試一種新的平民化、口語化、情節化的詩歌風格。 後朦朧詩的出現,是中國特殊的文化和經濟背景下的特殊產物。
到目前為止,大家一致認為楊黎的《撒哈拉沙漠上的三張紙牌》,是典型的後朦朧詩代表作:“一張是紅桃K/另外兩張/反扣在沙漠上/看不出什麽/三張紙牌都很 新/新得難以理解/它們的間隔並不算遠/卻永遠保持著差距/猛然看見/像是很隨便的/被丟在那裏/但仔細觀察/又像精心安排/一張近點/一張遠點/另一張當然不遠不近/另一張 是紅桃K/撒哈拉沙漠/空洞而又柔軟/ 日光是那樣刺人/那樣發亮/三張紙牌在陽光下/靜靜地反射出/幾圈小小的/光環”。
作為一種文學現象來講,詩的風格的改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內心要求的巨大改變。由於朦朧詩人群體與後朦朧詩人群體生活在兩個不同的曆史環境裏,所以他們對生活的感悟和生命的感受有著巨大的落差。(鳥歌文, 老六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