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歌的詩

我睡了,夢還醒著。
正文

朦朧詩的語言特點(3)

(2006-04-20 21:18:31) 下一個

 

寫朦朧詩,其實就是在運用語言的的表達策略,依靠語言意義歧異和衝突,構成一種張力和突然性。這也是朦朧詩構建的重要性的語言方法。

 

從概念上來講,語言意義歧異也叫含混。就是說,一個語言單位可以/可能包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含義,一句話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主要是讀者根據自己理解程度而定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含混是語言本身固有的特點。我們通常講的一語多義,玄外有音就是這個道理。不同的語言含混的句子,組織在一起,便起到了表達不同的詩的意境。這其實就是詩人寫詩的一個雕蟲小技之一。

 

有的時候,斷句引起的歧義可形成意想不到的含混。我的好友大蔥先生(Wiser56)就說過一句經典的語言,“寫詩就是要學會使用回車”,他一語道破了使用斷句的秘訣。比如我寫的《落花》,如果運用不同的斷句,就可達到不同語言和意境的效果:

 

斷句一 (我現在選擇的斷句方式)

 

落下一片

生命的記號

是該落下了

因為

成熟了

 

斷句二

 

落下

一片生命的記號

是該落下了

因為成熟了

 

斷句三

 

落下一片生命的記號

是該落下了

因為成熟了

 

 

以上的組合還可以許多中,但是我還是喜歡第一組的斷句引起的斷句語言效果和詩歌的意境。

 

含混在語言學裏被視為一個弊病,也可以說是一種語病。但是就是這種所謂的“病句”,卻在現代詩歌裏廣為流行,成為現代詩歌的一個基本的語言特征。它使得詩歌的意境多元化,空間化,讓一首平麵的詩歌有了立體的感覺,使得詩歌的內涵更加豐富,詩意更加深邃,和富有哲理性。

 

比如,在舒婷的《一種演奏風格》裏,有一段是這樣表述的:

 

小號任自己跌下深淵

碎成沛雨和珍珠的回聲

薩克司立在石喉上長嗥

牽著一輪沉沉墜去的夕陽

 

如果你細細讀每句話,就會得到不同的詩的含義。也許你隔幾天再回來讀這幾句,可能你的腦子便會產生出新的詩的含義。

 

風哥的詩《天語:同人》中,有這樣一句:“破壞我必須破壞我的語言”,假如我們用斷句的方式來讀的話,至少可以有如下的幾層意思:

 

 破壞,我必須破壞我的語言;

②破壞,我必須破壞,我的語言;

③破壞我,必須破壞,我的語言。

 

不僅僅斷句可以影響詩的含義和意境,分段也可以影響詩的含義和意境。比如在我寫的《女人》的那首詩裏,我利用了逆向思維的手法來表現女人的一生,女兒盼著有一天長大,像媽媽一樣,媽媽希望回到童年的時光,試圖要寫出一種小女人的期盼,和大女人的無奈。

 

分段1:《女人》

 

媽媽和女兒

走在傍晚的路上

 

媽媽牽著一個自己

女兒追逐著一個媽媽

 

媽媽的影子

重疊著女兒的影子

 

腳印

穿過了十字路口

 

分段2:《女人》

 

媽媽和女兒

走在傍晚的路上

媽媽牽著一個自己

女兒追逐著一個媽媽

媽媽的影子

重疊著女兒的影子

腳印

穿過了十字路口

 

分段3:《女人》

 

媽媽和女兒

走在傍晚的路上

媽媽牽著一個自己

女兒追逐著一個媽媽

 

媽媽的影子

重疊著女兒的影子

腳印

穿過了十字路口

 

上麵的例字說明,不僅詞語上詞組間的組合斷句會給詩歌帶來不同的藝術含義,而且語段與語段的組合不同也會染讀者收到意想不到的藝術感受。

 

 

04-21-0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