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況,《荀子》和《勸學篇》 (圖)
(2006-03-04 01:56:53)
下一個
荀況,《荀子》和《勸學篇》
鳥歌
學習國學就是要學習中華文化的精髓。中國的那幾個“子”裏邊,我最喜歡和推崇的是“荀子”。
其實,“荀子”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本在戰國末期由趙人荀況及其弟子所著一本書,叫《荀子》。一些人說“荀子”就是荀況說法是不正確的。看來那些研究荀況和《荀子》的人要好好的讀一讀《勸學篇》,改掉那些治學不嚴的壞毛病。
荀況本人姓孫,故《荀子》那本書又稱為《孫卿對書》或《孫卿子》。後來,《荀子》一書由西漢的劉向整理,定為32篇。它們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荀子親手所著的22篇,一類是荀子弟子所記錄的荀子言行,共5篇,還有一類是荀子及弟子所引用的材料,共5篇。
荀況,號卿。生於公元前313年,死於公元前238年。是戰國時期的趙國人。荀老夫子是戰國末期儒家學派中的大師。李斯、韓非都是他的學生。荀況曾在齊國遊學,兩次擔任學宮祭酒。後來又到過秦國、趙國。晚年在楚國任蘭陵令,著書立說,直到逝世。
他老人家有幾篇文字,我特別的喜歡,可以倒背如流。假如我奶奶要是活到今天,看到我如此如此地背著手,搖頭晃腦地背書詠史,一定會感歎地自語:“朽木也可雕啊。”可惜鳥歌的腦子的容量有限,好多以前熟背的東西,都被洋字碼擠了出去,不知流浪到了何方?
鳥歌特別喜歡荀況在《勸學篇》裏對學習方法論的論述。每當在夜深人靜時,一個人坐在書房裏, 回味他老人家的文句時,總會有不同的,新的心得。
在《勸學篇》裏,他強調“吾嚐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嚐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裏;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他深入淺出地講了一個道理,就是“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他對事物的看法,總是辯證地去認識,“物類之起,必有所始。榮辱之來,必象其德。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忘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 ,柔自取束。邪穢在身,怨之所構。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濕也。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是故質的張,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樹成蔭,而眾鳥息焉。醯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禍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世間的因果關係,他老人家幾句便點透了。(《勸學篇》)
在治學方麵,他告誡人們要“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他說“君子之學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間,則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軀哉!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故不問而告謂之傲,問一而告二謂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 (《勸學篇》)
看來他對那些治學不謹的人是嗤之以鼻的。他老人家要是能活到現在,看見如今國內的一些“野獸”們在學術界胡作非為,沽名釣譽,肯定會氣得休克過去。
“百發失一,不足謂善射;千裏蹞步不至,不足謂善禦;倫類不通,仁義不一,不足謂善學。學也者,固學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塗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紂盜蹠也;全之盡之,然後學者也。” (《勸學篇》)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故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為其人以處之,除其害者以持養之。使目非是無欲見也 ,使口非是無欲言也,使心非是無欲慮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聲,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蕩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德操然後能定,能定然後能應。能定能應,夫是之謂成人。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全也。” (《勸學篇》)
屋外北風呼號,鬥室內,寒燈微暗。反複背誦上麵的句子,鳥歌體會再三,又有了心得。不得了,學無止境啊。仰望蒼天,歎服。
03-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