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86)
2009 (154)
2010 (123)
2011 (111)
有對朋友夫婦,兩人在美國讀的博士,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兩個兒 子性格陽光大方,樂於助人,和父母關係特別親密,他們倆後來都上了令周圍人豔羨的頂尖大學,因此周圍家庭有學齡孩子的朋友經常向他們討教 育兒經驗,兩口子異口同聲都是:我們不管孩子在學校的事情,都是孩子們自己選擇的。
一次聖誕節聚會,幾個望子成龍的家長借著酒勁非要當父親的透露點 教子秘訣來。他被逼無奈,沉思著說:“如果實在要講什麽秘訣的話,那就是我和我老婆早早就針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定下了一個規矩:凡是學校教 的,我們在家裏都不教。”
“那你們當父母的做什麽?”有人問道。
他回答說他們隻是給孩子當當後勤,孩子想參加什麽活動了,他們就 保證接送並當觀眾;孩子有什麽想法了,他會查查資料,跟孩子討論討論,孩子遇到問題或者困難了,就開解開解。對孩子的學業也好,課外活 動也好,基本上就是放任自流,包括高中最後階段申請哪所大學,學什麽專業,都是孩子自己做主的。
隻是當後勤孩子自己就做好了?如果孩子自己不會選擇呢?不是說 “子不教父之過”嗎?大家紛紛追問。
這位父親說,也不是什麽都不管。他們夫妻很重視和孩子的交流,有時間就和孩子聊天,開車時聊,吃飯時聊,每天晚上睡覺前都要和孩子深入地聊一聊。孩子會把學校發生的事情講給父母聽,把自己遇到的煩惱還有對一些問題的看法統統講出來,父母也把自己的觀點拿出來和孩子討 論,這樣慢慢地就把大人的世界觀和處世之道滲透給了孩子。
這樣的交流一直持續到孩子上大學以後,兩個孩子依然會在電話裏和 父母討論一些重大的決定以及對愛情、友情和時事的看法。
這位父親認為大人保持和孩子的溝通渠道通暢是育兒中最需要重視的並值得付出時間精力的事情。
他很有感觸地談到,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很容易就把精力過度投入到孩子的生活細節中:孩子出生後頭一年什麽時候會坐、會爬、能走路、什麽時候開口講話在父母看來最重要,到了學齡前,能不能認字讀書變得最重要,上學後成績排名最重要,然後就是能不能考上一流大學最重要……終於孩子上了大學,這才發現孩子的世界觀、就業觀、擇偶觀、金錢觀等軟性的不能用分數衡量的東西對孩子立足於世才最重要。
而這些軟性的東西,才是父母應該在孩子離家之前完整地教給孩子的。因為這需要長期的熏陶影響,並沒有分數和標準可以量化,所以被很多人忽略了。
他說看到很多父母天天把時間花費在孩子的學業上,為讓孩子多做幾道題、多記幾個單詞而和孩子鬥智鬥勇,為了考試分數和孩子大呼小叫,把父母的愛和尊嚴都消耗在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上,實在是得不償失!孩子漸長,慢慢地因為和父母無法深入交流,就關上了和父母的溝通之門。父母隻有和孩子有良好的溝通,才能夠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隨時隨地地覺察到孩子的困惑和問題,給予孩子正確人生觀的引導,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他認為父母把自己當成孩子的學業老師或者教練,是把自己的位置擺錯了、看低了。要知道老師和教練可以有許多,不好了還可以換,好老師花錢就可以請到。而原裝的父母隻有一對,是孩子的天,是孩子賴以生存的依靠,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絕對是老師和教練所無法替代的,因為老師主要教專業知識,而父母給孩子建立起了人生態度、品德、世界觀。
一個孩子有了正確的人生態度和優良品質,他的學習成績會差嗎?即使因為智力所限,學習成績不突出,但是孩子將來在社會上也一定會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夠自食其力,快樂生活。
聽了這位父親的育兒心得,我總結他的核心意思是父母育兒真正下功 夫之處在於和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親子關係,保持溝通渠道的通暢,引導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而不是去教孩子具體的知識。
其實孟子早就說過要“易子而教”的話,之所以這麽做是因為:“父 子之間不責善。責善則離,離則不祥莫大焉。”因為父母對孩子因愛之深所以責之切,眼睛裏容不下一點沙子,恨不能孩子一日成才,對孩子的不 足和進步的緩慢難以用平和之心對待,往往失於苛責,損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糟糕的是因為難以心平氣和,很容易就傷害了父子之間的感情,父子離心離德,這是最不幸的事。
父母不要去教孩子具體的知識、具體地去監督孩子的學業,而應把注 意力放在和孩子建立密切關係上。和父母情感聯結緊密的孩子,根本不用去管教他,他看得到父母的為人處世,他會很有安全感地很踏實地去學習和生活,去追隨自己的夢想,做最好的自己。
你認為你和你老公都特成功嗎?別人也認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