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86)
2009 (154)
2010 (123)
2011 (111)
最初到北美,是在加拿大溫哥華登陸,下了飛機往外走,眼看老公等在出口處朝我揮手,卻被一個穿製服的人攔下,一定讓我到旁邊的辦公室去簽一份文件才能通關。當時是早晨五點,辦公室裏還沒有人上班,那人指點我在一個空白紙上的第一行寫下我的名字。
飛機不斷降落,凡是新移民都被攔下,都讓在那張紙上按順序寫上名字。
中午十二點鍾,接待室裏已是滿滿的人,各色人種都有,聯合國一樣。辦公人員終於來了。她拿起了排隊的名單,我就朝前麵擠過去,因為知道自己排在第一個。可是,聽她大聲喊出一個名字,我卻遲疑了,因為她喊得根本不是我。
我的名字翻成英文是Qin Cai,她喊的卻是“昆開!”“誰是昆開?”“開”的後麵還加了個“i”,嘴張得很大才能發出來的音。
她喊了幾聲,沒有人答應,她又喊了兩聲,邊喊邊左右查看,還是沒有人回應。不辦手續是出不去海關的,所有的人肯定都等在那兒,可就是沒有人回答她。
大家都在轉著腦袋四處看被喊的人在哪裏。這時我腦中靈光一現,她是不是喊得就是我啊?因為那名單上第一個人肯定是我嘛!於是趕緊上前,指著她手裏的名單問她:“你喊的是不是這個人?”那人說:“是啊!你是‘昆開’嗎?”
雖然聽著實在是和自己的名字不沾邊,還是不得不點頭答應:“是,是。”然後跟她進屋辦手續。
原來是要進行財產申報,彼時大陸出國的人,基本上都沒有什麽財產可以申報,我在裏麵呆了不到兩分鍾,在各種財產項目不申報的選項上劃了勾勾,簽了字,就被放行了。
那是第一次,我知道自己的名字在外國人嘴裏,完全是另外一種念法。
後來在加拿大開店了,客人都會問我叫什麽名字,一開始我按照中文發音講,他們學不上來,沒辦法就我按照老外的叫法告訴人們我叫“昆”,聽起來非常接近英語單詞 “Queen”的音 ,就是女王那個詞。
可對方聽了我的名字後,麵部表情都要變一變,尤其是男人,連眼神似乎都有些變化,感覺起來這個名字讓他們不舒服。有一次我脫口而出:“I am the Queen”, 櫃台外的男人麵帶異色不說,竟然猛地後退了一步。
幾次三番下來,我覺得自己告訴他們名字的方式一定有什麽問題。暗自琢磨,會不會因為加拿大是英聯邦國家,英國女王是這個國家名義上的領袖,是大家都要效忠的對象,所以我說自己是“女王”,有點褻瀆?或者有點不知天高地厚?
這個名字讓我感覺越來越不好,沒過多久,我就決定給自己起個英文名字。曾經為美國電影《愛情故事》深深感動,記得裏麵的女主人公叫“Jennifer”,所以我就給自己起名叫“Jennifer”,一直沿用至今,連我的筆名“蔡真妮”都是由此而來。
從此,和老外交往再無名字的困擾,生意也蒸蒸日上。
前幾天在家裏請客,飯桌上朋友們聊起了名字中翻英的趣事,我眉飛色舞地大侃了自己名字的英文念法造成的誤會,把在加拿大開店時的典故講了出來。
一個老外朋友聽了之後,沉吟片刻,無限同情地看著我說:“真妮,他們聽了你的名字不舒服不是因為你說自己是女王。 ‘Queen’這個詞在特指的情況下指的是女王,女王隻有一個,平時誰都不會誤會的。而一般情況下,“queen”指的是“一個男人易裝成女人”的人,你告訴人家你是“queen”,意味著你告訴人家你是個男人,變裝成了女人!尤其你在前麵加了冠詞以後,就更加強調了這一點。”
我的媽呀,原來當初客人們表情怪異是因為我告訴他們自己是個男扮女裝的異裝癖!
難以置信,我要當鴕鳥,拒絕相信。那個朋友遂向另一個老外朋友求證,後者也是滿臉同情地點頭稱是。
唉!十五年後才知道,自己當初竟鬧過如此笑話。那個淳樸小鎮的居民們,一開始一定被我嚇到吧?
咱是新移民,辦了糗事、鬧點笑話啥的是常情,可怕的是鬧了笑話自己壓根連知道都不知道。
不過這件事小鎮居民們即使一時誤會後來也絕對得到了澄清,知道我是個百分之百的女人,因為後來我在開店期間懷孕生女了,那個過程和結果都假不了的。
告訴我真相的老外朋友為了安慰我,回去後特意給我發來郵件,裏麵是些可愛的小蜜蜂還有蜂巢,題目是:你是一隻可愛的“Queen Bee”。
注視那群小蜜蜂良久,我腦中閃現出了一句網絡用語:神馬都是浮雲。
再回首,什麽都是浮雲……
Merry Christmas!
五穀不分:我哪個菜都不是。你可別跟我提芹菜,那是我心頭永遠的痛,從小到大被人起這個外號。我到現在依然不喜歡吃芹菜,條件反射了。
五味七色 :謝謝來訪。
何仙姑 :曾看到討論,說中國姓在美國最悲慘的就是女的姓何,男的姓佘,還有石施,老外也會讀成she,還有付、徐也不大妙。不過現在中國人越來越多,老外也都開始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