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86)
2009 (154)
2010 (123)
2011 (111)
新書《用尊重成就孩子的一生》出版後,我陸續在博客上選登了幾篇文章,其中有《誇獎孩子的基本原則》。一文。登出不久,接到一位加拿大老朋友的電話,她說:你怎麽不早點寫這些文章呢?我要是早知道這些原則,就不會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犯錯誤了!”
我說你在教育孩子方麵一直是周圍朋友的榜樣,哪裏還需要看這些文章?這麽說不是客氣,這位朋友對待女兒真是全心全意地培養,她女兒從小到大一直都出類拔萃,學業成績優秀不說,既有愛心又富有進取精神,大學期間幾次到非洲去做義工,幫助那兒缺醫少藥的兒童。原本她學的是藥劑師專業,接觸了很多病童之後,她改變誌願要當一個兒科醫生,好為孩子們解除痛苦。
朋友接過我的話說:“我說的是真的。你在文章中提到,中國父母常常喜歡在人前誇別人孩子,貶低自己孩子,這是最損傷孩子自尊心的做法。想讓孩子有自信,一定要在人前表揚他,誠心誠意地把孩子性格中的閃光點,行為上、習慣上讓人欣賞的地方提出來,讓孩子感到你為他驕傲。可我們的文化就是當麵要說別人的孩子怎麽好,對方誇我們孩子的時候,父母要謙虛地否定,說不行不行,還差得遠呢。
女兒小時候,我一直都是這樣做的,沒覺得有什麽不妥。等到女兒上大學以後,有一次聊天,她說:‘媽,好像我小時候無論怎麽做,都不能取悅與你,你總是對我不滿意。’
我聽了以後急了,說:‘哪有的事兒,你各方麵都很出色,我很為你自豪啊!’
她回答說:‘可是你總是在別人麵前說人家的孩子有多好多好,哪裏都比我強。’
‘我那不是客套話嘛!媽媽心裏當然知道你很好,比別的孩子優秀,可我不可能當麵說你比人家的孩子強啊!何況人家的父母不也表揚你嗎?’
她點點頭:‘是,可孩子最看重的是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別人的父母說我什麽我不在乎,我就在乎你怎麽看我。我現在可以理解這是中國人的表達方式,但是我小的時候不懂這些,就覺得我自己做的不夠好,媽媽總是不滿意,別人家的孩子都比我強。’
我聽了很難過,長歎一口氣說:‘怎麽會是這樣!還好,你終於長大了,能夠理解了。’
可是女兒回答:‘媽媽,不是我現在理解了就萬事大吉了,這是留有後遺症的!現在我無論做什麽,都不是以我自己的能力為標準去盡力而為,而總是要和周圍的人比,這種思維方式剝奪了我很多的快樂。我知道這樣不對,但是下意識地就會去比。我分析自己,就是小時候總感到別的孩子比我強,總拿別的孩子為目標造成的心理定勢。媽,你可是給我心理造成了永久傷害了。’
女兒雖然是開玩笑說的,但是給我很大的震撼。女兒從小到大,我一直都試圖以我理解的最好的方式去對待她、去培養她,現在我認識到,事實上有些方式對於她卻並不是最好的。”
朋友的一番話,也讓我深思。父母看似不經意的言行,都會給孩子帶來深遠的影響,做父母要慎而又慎才行。
所以教育孩子常會讓家長陷入“兩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尺度還真不好把握。
要看怎麽去定義生活、幸福這些概念了。
文中的孩子希望自己能夠心態平和,她做不到,所以才反思問題出在哪裏。如果孩子自己覺得父母的批評是鞭策,是動力,那就不成為問題了。
也許受家長批評的孩子因為要努力證明自己,所以變得優秀。
父母對孩子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表示出否定的態度。當著孩子的麵拿他和別的孩子比較,說自家孩子不好肯定不對。
至於如何誇孩子,我專門寫了一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表揚要具體,哪裏做的好,而不能是泛泛的;你最棒,你最厲害之類的。
真妮,我的理解對嗎?
Guess what, when their kids are grown up, they will find the truth and that truth might be 100 times painful than they felt when they were young.
It looks like it's so fancy and eyes catching now when someone uses some individuals stories(especially we don't even know the background and whole pictures behind those stories) to compare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s and draw a conclusion, it is redicul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