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86)
2009 (154)
2010 (123)
2011 (111)
前兩天,我們這兒下雷陣雨,大白天的閃電雷鳴。那雷聲奇大,晴空一個霹雷那種的,三豬有點害怕,跑來問我:“媽媽你聽到打雷沒有?”我說聽到了,安慰他說是雷陣雨,一會兒就過去了。
周六和孩子們到圖書館借書,我特意找到一本關於小孩害怕打雷的書和三豬一起讀。
故事大意就是說雷陣雨來了,小女孩和哥哥幫著媽媽收衣服,到了晚上睡覺的時間,小女孩很怕雷聲,爸爸安慰她,講了打雷會下雨的好處,可是她還是害怕,自己試了好多辦法:讀書、聽廣播、用枕頭捂耳朵都不行,就跑到哥哥的屋子裏,哥哥說他不害怕,所以她跳到了哥哥的床上。結果一個大雷,嚇得他們倆一起尖叫。
於是他們一起跑到了爸爸媽媽的屋子裏,說要和爸媽一起睡,爸媽說可以,你們就睡在我們屋裏的地上吧。兄妹倆在爸媽屋裏睡了一夜,第二天雨過天晴,女孩拿著哥哥小船跑到外麵玩去了。
這本書的故事很普通,裏麵的一個情節卻讓我思索了半天,就是爸爸媽媽那晚讓孩子們睡在了他們臥室的地上。
我想我們中國父母遇到這種情況,至少我自己,肯定是要讓孩子睡到床上的,如果床不夠大,那麽一定是孩兒他爹睡到地板上,或者父母都睡到地板上,而不是孩子們!
但是看書中的父母,好像讓孩子睡地上是很自然的事情。
出現這種區別的原因在哪裏呢?
我覺得中國父母拿孩子都比較“高貴”,一般父母在生活上對子女都嗬護得很仔細,骨子裏對孩子有種“犧牲”精神,好東西先給孩子仿佛是天經地義的事兒。
實際上什麽都幫要他們做得好好的,看起來是父母的愛心,卻抹煞了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再引申地去想,似乎有很多父母的“犧牲”是要回報的,用自己的“犧牲”去換取孩子的“聽話”,希望孩子能達到我們的期望,一旦孩子違背了父母或者達不到父母的要求,大人就會以自己的“犧牲”去數落孩子,有很多父母明裏暗裏讓孩子感到,孩子是欠父母的。
而美國父母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生活上不寵溺,精神上不施壓,讓孩子從小就學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他們更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的能力。同時做父母的,也不會為了孩子失去自己的生活。
我去好朋友家吃飯,她的3歲和1歲的兩個女兒先我們大人吃過了,就在餐桌旁的地上玩。朋友讓她們隨便爬,他們夫妻倆興高采烈地和我們在桌上吃喝玩樂。而在我的哥哥家,嫂子或者我媽媽或者我爸爸或者保姆或者我,總有一個大人不能正經吃飯,不能加入娛樂,需要陪著專門看著小孩子,天天如此,過年過節也一樣。大人很辛苦,而小孩子還不好好吃飯。我覺得就是對小孩子沒必要地那麽重視了。
I think the American would rather not to trade their feedom for whatever they got from their parents in their childhood, while Chinese have to (because the culture requires them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