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86)
2009 (154)
2010 (123)
2011 (111)
回國時在酒席上一個同學有點喝“高”了,醉眼朦朧地問我:“老蔡,你說你們在美國是不是就跟國內的民工進城一樣啊?人家美國人看的起咱嗎?我笑說:“哪裏趕得上民工,人家民工根本不存在語言問題,我們出國的還得學鳥語呢。”
今年他的女兒不準備參加高考了,想到美國來讀大學,也步入了“民工進城”的行列。
美國人是否歧視外國人?
最近聽說了這樣一件事可以說明。美國的初中生有個全國性的數學競賽叫“Mathcounts”。各校先在校內選拔八個人組隊參加地區的比賽,其中四個人算校隊的,另外四人隻參加個人比賽。地區的勝者將組隊參加州裏比賽,最後各州的勝者組隊參加全國總決賽。
總決賽的冠軍將到白宮接受總統的接見。
這是2009年的總冠軍德克薩斯州隊以及個人賽的優勝者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接受奧巴馬總統的接見,最前麵中間的中國男孩得到個人總冠軍
我們這裏的初中先在想參加該競賽的學生中進行考試選拔,選上十六個人進行培訓,在參加地區比賽之前,再進行一次選拔考試,前八名將代表學校出去參加個人比賽,其中前四名為團體賽隊員。
因為是全部初中六、七、八三個年紀一起選拔,所以八年級的孩子通常在校隊中占的比例大些,六年級的學生很少,多學了一兩年程度就是不一樣。
一個中國孩子正上七年級,在學校的最後選拔賽中考進了前四名,得到消息之後高興得跳了起來,他可以代表學校出去參加比賽了。第二天教練找到了他,跟他說:“你跟八年級的邁克再來一場決賽,你們倆誰贏了誰進團體賽。”
孩子又考了一場,大勝。
那天考完後回到家,跟父母講了這件事,興奮地說:“我很輕鬆地就贏了他!我會去參加團體賽。”媽媽乍一聽很高興,上七年級的兒子能很輕鬆地打敗八年級的學生,而且這個八年級的孩子不是一般水平,已經參加了三年校隊。
回過頭來,媽媽越琢磨這事兒越不對味。按照規則,既然孩子已經在選拔賽中考進了前四,他就自動取得了團體賽的資格,憑什麽兒子要跟那個孩子單獨再賽一場?
這個教練顯然想讓那個八年級孩子進團體賽,才多給他一次機會。如果這事兒反過來,自己的孩子會有這樣的待遇嗎?
後來聽說,往年其他中國孩子也有類似的經曆,這個教練對於中國孩子的選拔標準顯然更嚴苛一些。
他對某個族群的孩子的不同對待某種程度上已構成了歧視。
說起歧視,想起了我的家鄉大連的故事。大連有很多居民都是上一輩從山東闖關東來的,山東人後裔占了人口的一半以上,這些人瞧不起當地人。記得小時候大人們談論誰家女兒找對象找了個 “此地巴子”(大連本地人),那蔑視的口氣,就是姑娘家下嫁了。山東人的規矩比較大,孔夫子的故鄉出來的人,在一起互動自有一套規則,當地人不懂,所以就被人看不上。本地人也不含糊,叫山東人 “山東老卡”,還有順口溜:“山東老卡,不彪不傻;來到大連,投機倒把。(還有一說是裝彪賣傻、偷雞摸鴨)”
這不是歧視是什麽?
互相歧視。
我覺得歧視是人性的一部分,是對自己不了解的或者自己小圈子之外的人的一種不接納、不平等的對待。
歧視哪裏都有,要想打破歧視,就得向前麵的那個孩子一樣,顯示出自己的實力來,實力大到一定程度,誰也壓你不住。
但是對亞裔的歧視或變相歧視是事實存在的。要想打破歧視,就要訴到學區破產。用實力來打破歧視是自欺欺人,我們亞裔一流的小孩永遠隻能有二流的待遇。
前段時間有個新州的小孩沒有被PRINCETON錄取,結果去了YALE,他就告了PRINCETON。YALE也是一流的學校啊。反正他已經上大學了,GPA弄高一點以後上法商醫都容易,為什麽去花時間做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呢?因為如果不反抗,就永遠不會有社會正義。BTW,這個小孩已經轉學到HARVARD了。另外,他是“filed complaint to office of civil rights seeking suspension of federal funding to Princet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Jian_Li
剛看了看,雷希恩讚助,那題目的內容真得是太適合中國人了, 我個人是絕對支持affirmative action. supreme court 在"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v. Bakke"明確支持aa. Sandra D.O'Connor退休以前在"Grutter v. Bollinger" case中再次有限度地支持Univ. of Michigan aa.
八年級應該是畢業班,不知道是不是這種情況。
中國各地高考錄取分差那麽多,瞪著眼讓你接受歧視、不公平。
地位是和人數量成正比的.民主投票也是一人一票,人口是絕對的硬道理.
東南亞各國,華裔人口占25%,為什麽也被歧視?動不動就被打殺搶?
"華裔微小的人口永遠將是被歧視的原因-別人和我們接觸太少,不了解我們,總把我們當外人看.如果我們能夠達到黑人或拉丁裔的數量13-15%,我們的地位就會大大提高."
同樣是醫生,為什麽亞裔醫生收入少於其它族裔?就是因為人口太低: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005&postID=18940
每個家庭多生1-2個孩子,多幫親戚來移民,我們的地位就逐漸上升.
diversity 是指種族的diversity,不是個人成績或者整體素質的diversity。
本文講的就是在學校發生的事,算是學校的“潛規則”吧,我什麽時候說過這是法律規定的了?
名額分配的不公輪到自己身上誰都不願意,但從不同文化大局看,也未必沒有它的道理.
我自己不是在美國上的大學,也沒有為孩子申請過大學,但是正在做的一個項目涉及到了某個大學中的一門大課,上這門課的80%是白人,10%是亞裔,其他各族裔瓜分剩下的10%。對比美國的整體population,我覺得這很說明問題。
另外亞裔吃虧的一點在於,因為普遍受過的教育水平高,收入好,所以在討論minority的時候往往被忽視了。如果你和一個黑人討論歧視問題,他們往往會把墨西哥裔拉做同盟,但是幾乎不會有人想到亞裔也是minority的一部分。
----
汗,我又跑題了。。。其實我想說的是,雖然歧視是無所不在的,但是我們還是得努力讓它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