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86)
2009 (154)
2010 (123)
2011 (111)
《一個逼孩子學琴的母親的悔悟》一文引起了眾位家長的巨大凡響。在新浪網站上超過了一百個人回帖,基本都來自親身經曆,有和文中母親一樣深感懊悔的,有正在逼孩子的父母之振振有詞的,還有為當初讓孩子放棄了練琴而慶幸的,有為孩子放棄而後悔的,還有是從小被父母逼迫的孩子自己寫的感想……
讀這些回帖,就彷佛看到了為孩子殫心竭慮的父母的眾生相。
在文學城的子女教育壇,有個網友在這篇文章後回帖說:見過一個報道,某知名的美國大學,班上老師隨機的問問大一的學生多少人會彈鋼琴,舉手率大概70-80%,老師再問現在還有誰想以鋼琴為自己的終生伴侶,隔一段時間不彈就非常想念的,舉手率低於10%。問大家為什麽不想念鋼琴了,答案都是:以前為了考大學彈的,或者被我爸媽逼著彈的……
另一個網友講述了她的同學在高中因壓力太大而精神分裂的故事,並說了下麵這句非常有哲理的話:
教養孩子像放風箏,不拉扯不行,但過於拉扯的話,要不飛不高,要不就斷線了。
我建議家有小孩的人都去讀讀新浪的回帖,從別人的經驗中,從各種不同的觀點中,可以學到些東西,調整自己對孩子學習各種技能的態度和方法。
地址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add2c0100cm0q.html
下麵的帖子是個搞音樂的朋友寫的,關於孩子為什麽學琴,怎樣鼓勵孩子學琴,說得非常中肯。可惜他隻是隨手寫了一點感想,如果能有條理地寫寫孩子學琴中父母的態度、遇到的問題,一定會是篇極受歡迎對眾多家有琴童的父母極有幫助的文章。
真的希望這位朋友能夠寫出來,無論發表在哪裏,功德無量。
即使他隨便寫寫的評論,我們也可以從中學到些方法。我還看到有人問這位朋友在哪個城市,想找他教琴,可見群眾的眼睛是亮的。
下麵即是他的回帖:
偶爾路過,看到這樣的文章,心裏感慨很多。
我覺得現在正在培養孩子學藝術的父母看了這篇文章也不要著急,
不是為了比賽,
朋友們記住:
以我們這些專業學琴的人的經曆來說,
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音樂是美好的,
它是調節家庭氣氛的重要工具,
鼓勵他,
希望各位朋友記住:
因為音樂是需要個性的,
孩子,你要記住
不好意思,
孩子發育的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我家孩子都是六歲才開始學的,因為四歲時候的理解力自製力都很差。因為不知道是否會學下去,所以一開始就買的很便宜的舊琴。
也常上那兒看看,吸收些好的經驗。但始終沒有像在你這個空間那樣有發表評論的衝動。
你寫的非常好,我建議你發到子女壇去,那裏聚集了一大批“推媽”,你和女兒的經驗可以讓其他父母都借鑒到。
真妮,我這裏有個琳達女兒的反例,孩子想學琴的朋友看了可能會有信心。
我的女兒4歲半開始學琴,到現在曆時9年。為學琴一家三口有過兩次正式會議。第一次是征求女兒意見,告訴她幼兒園搞試點開設鋼琴課的消息,問她願不願參加。回複是願意。而我們也確定了我們同意讓她學琴的目的是她可以選擇一種人生中宣泄情感的方式。然後就開始在幼兒園練琴,每天半小時。家裏沒有琴,所以不用再練,但女兒每天都哼著小曲很開心。這樣的情形一直到在加拿大考完4級(沒有考1,2 和3),開始彈巴赫,女兒有了抗拒心理,不願彈,痛苦萬分的樣子。還埋怨自己小時候傻,說願意彈琴(注意:她沒有怨我們,還記得是自己作出的決定)。此時開了第二次會議,給她兩個選擇。第一,如果學琴給她帶來的是苦惱,那麽放棄不晚(8歲左右);第二,如果隻是巴赫的曲子讓她抗拒,那麽我們找老師談,先不彈巴赫。我們告訴女兒,考級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她快樂,就彈她喜歡彈的曲子。女兒說“媽媽你說的Never give up! 如果放棄我還是不快樂。”她選擇第二。
從那以後,每天從40幾分鍾到現在的1小時(包括眾多家長知道的喝水上廁所等等事宜),不會多練,但練得很快樂很自覺。記得有位朋友問你女兒練琴要你催嗎?我笑笑搖頭。回家對女兒說,她說媽媽你告訴她,“練琴是a part of my life now”。有天她生病沒有練琴,第二天她說要活動活動手指,竟然習慣性地彈了1小時。
說實話,常聽到有些家長說他們小孩每天練琴2個到2個半小時,有時也不免有些亂陣腳,女兒9級彈了3年,是不是該抓點進度了?上高中前是不是把10級給考了? 還有經濟上的壓力等等。但慶幸的是在我們采取任何行動之前都會考慮其後果,看這個後果 會怎樣影響女兒的身心,最重要的是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目的和初衷。所以直到現在,女兒在一切都自己負責的情況下,快樂地彈琴,自然地接受些考試和比賽的挑戰。還說,等她以後掙錢了,要給自己買一架黑色的Steinway Grand piano。
總結一下家長積極的做法:讓孩子自己選擇;明確無功利目的,再困難也不能改變;選擇好的老師;不要陪練,更不要不停地催促和逼迫孩子練琴,錯了有老師會糾正,不好好練習回琴時老師會批評;多讓孩子挑選喜歡的音樂會和歌劇,帶他們去聽,看那些出色的音樂人如何用音樂演繹生活表達情感。
我知道真正要做到這些很不容易,但隻要努力,一定會收到預期的效果。當女兒告訴我們,她有時在學校裏有些不愉快,回家彈幾首貝多芬的曲子心情就好了。我和她爸的笑是由衷的,我們別無所求了。
(對不起,寫的有點長了)
我不太同意這種比喻。養孩子就是養孩子。是我們的生物本能,就象其他動物一樣。隻不過人是有社會性的。 我們都希望我們的孩子長大能更好的融入社會,有利於社會。
重要的是孩子的生活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有全權個他們想要的生活。那些逼孩子彈鋼琴的父母和那些逼孩子去偷去騙的人沒什麽區別。都是想要孩子按父母的意誌幹事。
不要以為父母比孩子有經驗,我們為孩子設計的都是為他們好。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