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還是個相當落後的農業國,重要的戰略物資如飛機、彈藥、汽油等都需要進口。正因為這一點,侵華日軍向來把切斷中國的國際交通線當作一個戰略的重點。
1942 年 3 月日軍占領了緬甸仰光,掐斷了中國與外界最後的一條地麵運輸線 — 滇緬 公路。
如何將抗戰所需的大批物資運進中國成了擺在中美領導人麵前的當務之急 。
美國總統羅斯福下令不惜一切代價開通出一條盟國與中國的運輸線。
在海陸都被日軍占領的情況下,唯一的選擇就是開辟從印度到雲南,飛越喜馬拉雅山的空運航線。
最開始美軍設計的飛行路線是從雲南經青藏高原直飛印度。
美國王牌飛行員福克斯上校被召至中國,他曾試飛過許多新型飛機,並在世界各地開辟過多條新航線。但這一次他不幸在惡劣的氣候中一頭撞到了冰山上,以身殉職。
其後美軍空運司令部繼續頑強尋找一條安全通往中國的空中航線,又有160名飛行員和60架飛機陸續被埋葬在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穀中。
在確認無法征服 “ 世界屋脊 ” 之後,美軍另辟途徑,開辟了一條西起印度的阿薩姆邦,向北進入西藏,緊貼世界屋脊邊緣飛行1小時,再折向東方,繼續飛越地勢險惡的橫斷山,然後經四川和雲南交界的大小涼山抵達昆明的航線。如此一來,這條 “ 駝峰航線 ” 比原來設計的兩地的直線距離拉長了近一倍。
因為當時的運輸機載重後飛行高度隻能達到 3000 米到 4000 米,而這條航線上大多數山峰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飛機 幾乎都是在山壑裏 穿來穿去,爬上爬下,從上麵看下去一個個山峰就像駝峰一樣,因此起名為“駝峰航線”。
高原山區氣候複雜,冰雪、雲霧、大風、雷雨等變化多端的氣候,給飛行帶來了極大困難。
不僅如此,日軍還出動戰鬥機頻繁在航線周圍襲擊,運輸機遇到戰鬥機機就像是個負重的老人遇見一個持槍的年輕小夥子,毫無反擊能力,隻有被動挨打。
曾有一架飛駝峰的飛機突遇日軍,報務員隻來得及發出“ Zero ……”(指日本零式戰鬥機)幾個字母,飛機就被日機擊落,墜落在何方至今無從得知。可就這幾個字母,救了隨後飛過來的幾架飛機,塔台立即通知他們在空中轉向,令他們逃過一劫。
在航線開通初期,因為日軍在白天襲擊得太猛烈,指揮部很快規定運輸機全部夜間飛行!
白天飛都是驚險萬狀的航線,夜裏飛,那真是“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
有一架滿載的飛機在駝峰上遇到了強氣流,飛機忽而在瞬間被吹高幾千英尺,忽而又被壓下墜落,在風暴中飄搖了好幾個小時,這架飛機運氣奇佳地沒有撞上冰峰,也未墜入深穀。等到虎口餘生,三個全身仿佛從水中撈出來的機組成員卻發現導航儀和發報機在劇烈的震動下全都報廢了。
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和地麵失去了聯絡,自己也確定不了航向,找不到機場降落,必然是油盡機亡的下場。
機長果斷地關掉了一側發動機,人力控製飛機,讓超載的飛機在最省油的狀態下在天空中盤旋,盤旋……直到天明,三個人用肉眼判斷出方位,飛回了昆明。
他們的這種好運氣並不是人人都有,更多的情況是:飛機剛剛給塔台發來電報說遇到風暴,下一刻就聯係中斷,人機蹤影全無。
還有的時候,飛機進入了結冰區,整個飛機慢慢地被一層層的冰霜覆蓋住,變成了一個大冰坨,越來越重,空飛時還好些,滿載時,飛機就像個大石頭一樣不斷向下掉,結果往往是凶多吉少。
遇險的飛行員根本找不到平地迫降,就連跳傘生還的可能性都極小,因為下麵要麽是連綿起伏的雪山要麽是原始森林,跳下去不被凍死也得被野獸吃掉。
不飛不行嗎?
不行!
國軍當時有許多戰士穿著草鞋行軍打仗,三個人一杆槍,隻配發二十發子彈,有的部隊甚至每人每天一餐都保證不了。
陳納德將軍率領的飛虎隊,飛機沒有油、沒有彈藥,眼看著敵機來犯就是上不了天。
美國運來的軍用物資小山一樣堆在印度的幾大機場,隻能靠著“駝峰航線”的飛機一點點駝過來,這是通往中國僅有的一條供給線,是維係抗日的生命線!
航線開通不到半年,就摔了一百多架飛機。
這樣的損失速度,運輸機根本來不及造出來,美軍就將轟炸機的炸彈倉改成貨艙當運輸機用。
飛行員不夠,就把剛從航校畢業的還麵帶稚氣的小夥子們推上去,他們第一次離開家門、離開國門,飛普通航線的經驗都沒有……。
這條航線成為史上最凶險、損失最大的一條航線,被冠以 “死亡航線”的稱號。
當時二戰中美國空軍風險最大的是駐紮在英國去轟炸德國的飛行員,軍中規定飛行員完成二十次轟炸任務就可以回國了。
而實際上飛“駝峰航線”的危險性比那高多了,可飛行員們沒有二十次的界限,一直飛,一直飛到掉下來為止。這批人飛沒了,下一批人接著上,再沒了,再上……。
龍啟明是曾飛過駝峰航線的中國人,他回憶說:“在1943年 3 月,我從留美空軍飛行員培訓班畢業後,開始在 “ 駝峰航線 ” 上飛行,那時飛機不統一編號,也不固定飛行員,哪架飛機回來了,正在待命的機組馬上替換,裝載完軍用物資後立即起飛。下一架飛機回來,下一個待命的機組就馬上登機 …… 整天就是一個連軸轉!由於不知道飛機何時回來,待命的機組人員連上廁所都是一路小跑。
那時候, “ 駝峰航線 ” 上摔飛機是很平常的事情,經常是幾個人剛才還在一起吃飯,有人飛走了就再也沒有回來。
有一次,我們的飛機快到達機場時,塔台緊急呼叫說日機馬上要來轟炸。這時,飛機眼看沒油了,我向美國機長請示,是立即跳傘還是迫降。機長陰著臉沉默了片刻說: “ 這會兒,飛機比我們的命更值錢! ” 然後下令迫降。
於是,我們選擇距離機場不遠的一塊茶田作為迫降著陸點。我當時把掛在脖子上刻有姓名和血型的名牌和隨身佩帶的匕首、手槍都捆綁在身上,心想: “ 萬一犧牲了,怎麽也得讓我遠在昆明的太太能辨認出來才行! ”
飛機還在空中盤旋時,無線電裏又傳來塔台的呼叫,通知我們說敵機離開了,可以在機場跑道上著陸。我們機組的三個人都高興得都要跳起來,機長更是大喊大叫,像個孩子一樣。
可還沒等我們飛進機場跑道,飛機就徹底沒油了,螺旋槳停止了旋轉,飛機直直地掉在了跑道外麵的草地上,我們在座位上被蹾得心髒都差點跳出來。萬幸的是,飛機沒有受到多少損失,機組人員也沒任何傷亡。
而很多人就沒有這麽幸運。一次敵機來轟炸昆明機場,機場塔台關閉了,當時航線上有十四架飛機已越過橫斷山脈,正向昆明機場飛來。失去了導航,沒有地方可以降落,他們這十四個機組的成員全部犧牲,無一生還。
據戰後美國官方的數據:美國空軍在持續 3 年零 1 個月的援華空運中,累計超過三萬多名的飛行員和地勤人員參加了這一壯舉,為中國空運各類戰爭物資 65 萬噸。
在這條航線上,單是美軍一個擁有 629 架運輸機的第 10 航空聯隊,就損失了 563 架飛機、 1500 多名飛行員,估計美軍損失飛機總數在 1500 架以上。
一位參加過“駝峰飛行”的老兵告訴美國《時代周刊》記者:在長達 800 餘公裏的深山峽穀、雪峰冰川間,一路上都散落著失事的飛機碎片,在天氣晴朗的日子裏,這些鋁片會在陽光的照射下爍爍發光,我們完全可以沿著戰友墜機碎片的反光飛行,我們給這條灑滿戰友亡魂的山穀取了個金屬般冰冷的名字 ---- 鋁穀。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兩個同盟國家間飛行,它的飛機損失率竟會超過對德國轟炸,這——就是駝峰航線!
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候, “ 駝峰航線 ” 的開辟,粉碎了日軍對中國的全麵封鎖。飛行員們用生命運送來的作戰物資,為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曆史不應被遺忘。
中國人民永遠會記得成千上萬的美國空軍官兵在中國軍民浴血抗日的八年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
在中國人多了,命就不值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