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妮的咖啡屋

這裏的咖啡杯杯用心而來,貨真無價。新浪同名博客:http://blog.sina.com.cn/caizhenni
個人資料
正文

民樂演奏家采訪手記(一)

(2007-12-06 06:13:22) 下一個
近日受北美一個地方同鄉會的委托,我有幸采訪了一位琵琶演奏家,了解了他頗為曲折的人生經曆。

他是十一歲時因緣際會開始接觸到琵琶的。那時候他小學尚未畢業,正趕上文化大革命,工廠停工,學校停課。他的姐夫是個音樂愛好者,閑來無事,就在家裏擺弄琵琶和二胡。他看到後,一下子就被琵琶吸引住了,纏著姐夫要學。姐夫當玩一樣教教他最基本的東西,是緣分也是天分,他從此便迷上了。不到兩個月,他就把姐夫會的東西全學來了。然後一個人彈著玩,很快水平就在他姐夫之上了。

在"文革"的混亂之中,因為父親帶著"右派"的帽子,家裏的孩子們都不能出去造反串聯,反倒使得他能夠靜下心來沉浸於琵琶的世界中。

他的父親是個老知識分子,當地知名的教育家,對於唯一的兒子癡迷於彈琵琶非常不以為然,覺得那是街頭藝人的把戲。小孩子玩玩樂器雖好過出去打砸搶,終究讀書做學問才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堅決反對他把全部精力放到彈琵琶上。

可他愛上了琵琶,為了不讓父親看見,他每天偷偷躲到房頂上練,夏天一會功夫就被曬得頭昏腦脹,冬天全身凍得瑟瑟發抖,手僵的撥不動琴弦……。

為了有個屬於自己的琵琶,他把幾年攢下的零花錢全拿了出來,可遠遠不夠,姐姐們偷偷湊錢幫他買了一把當時最便宜的十多元錢的琵琶。

最困難的是找不到老師。姐夫知道的幾個曲子已經練得滾瓜爛熟,再往下怎麽辦?

於是他到處去找譜子,一旦找到一個,就如獲至寶,直至練熟為止。聽說當地有個老師水平很高,就直接登門拜師。不巧的是,兩個月以後,這位老師調到外地的一個文藝團體去了。臨走前把他的學生們一古腦都安排給他,由他接替當那些孩子的老師。那時他自己剛剛才學琴幾個月!

當地再也找不到可以輔導他的人。他瞞著父親坐十幾個多個小時的火車到省城去訪名師。坐在火車座位上拿出琵琶就開始練,從起點一直練到終點。

後來他又隻身到北京去拜師。當時中央樂團、中央音樂學院許多知名演奏家、教授,在根本不認識他的情況下都指點過他。看到一個十多歲的孩子千裏迢迢地來拜師學藝,有的藝術家還把他領到家裏吃飯,安排他去看演出。

七十年代初,他才十五歲,被分配到了一家工廠當工人。白天要幹活沒有時間練琴,他天不亮就爬起來,拎著個小板凳跑到公園的山上練,至少要彈兩個小時以後再去上班。午休時,自己用竹子拉上幾根弦自製一個土琴練手法。

從學琴開始,他就養成一個習慣:每天一睜開眼,就想好今天都要做哪些事情,什麽時候練琴,一共練幾個小時。到晚上一定是完成了當天的練琴任務後才睡覺。

很快全廠子的人都知道有個小夥子琴"撥拉"的好,工宣隊就把他調去專門搞宣傳。隨後市文化宮也發現了這個人才,到工廠來借調,從此他走上了各種各樣的表演舞台。

俗話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他每次出場都引來驚歎聲一片,明顯是專業水平的表演卻混在各路業餘文藝愛好者中間,想不鶴立雞群都難。

這時許多市裏、省裏、解放軍的專業文藝團體紛紛要招收他進去。可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父親的"右派"帽子使得他的希望一次次地破滅。到後來廠子裏管政審的人一見有人來調查他,就直接告訴對方不用費事了。(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包穀豆豆 回複 悄悄話 真是太有天賦了,也太努力了,這樣的人想不出名都難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