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覺得徐誌摩是個才華橫溢的詩人,對其詩中描寫的劍橋(康橋)也充滿了憧憬和向往。直到前些年的某一天,終於有機會可以一睹劍橋的風采,真是欣喜若狂啊!在去劍橋的路上,還不停地在心中描畫著,劍橋大學--萬人景仰的神聖科學殿堂,會是什麽樣子。特別是傳說中的,因為徐誌摩和林薇茵的愛情故事而充滿浪漫和神奇色彩的康河。
劍橋大學果然名不虛傳,坐落在由好多個獨立的學院組成的漂亮的大學城中,各個富麗堂皇,氣宇軒昂。特別是國王學院的金碧輝煌,和三一學院的大師輩出,讓人肅然起敬。即使是近百年後的今天,仍可見當時為歐洲首屈一指的教育學術重鎮之輝煌。
可傳說中的康河在哪裏呢?
轉遍了大學城,隻看到一條寬度不過10-20米,長度看樣子也不過2-3公裏的小河。與其說是河,也許稱作人工的水渠更為恰當。河中可以劃船,就是用撐篙的那種,要求技巧性比較強的(夠浪漫的:美妹拿本書飄逸地坐在船頭,哥哥瀟灑地在船尾撐篙!不過船篙有3.5米長,也蠻重的,奉勸塊頭小的男生千萬不要去嚐試。:P)。河水很靜且不是很深,應該有1.5-2米左右,水很清但不能見底。沿著康河而下,在水上劃船嬉鬧的確增加了很多樂趣。康河兩岸的學院區草木青青,一碧如洗,不時有三三倆倆的穿著製服的學生走過。岸邊有稀稀落落的樹木,水中偶爾有天鵝和野鴨在悠閑地戲水和遊蕩,時而會穿過空中的連接兩岸學院區的天橋。如詩如畫的場景,不由得令人對劍橋的學生生活充滿向往。令人稍感遺憾的是,既不見“軟泥”以及軟泥上的“青荇”,也沒有看見“油油的在水底招搖”的“水草”,更談不上“榆蔭下的一潭”(僅僅10米寬的水渠怎能成潭?),甚至難得看見“夕陽”(因為周圍建築物的遮擋)。不禁感歎,大概是愛情的神奇力量賦予了詩人無限豐富的想象力。
下麵附上詩人徐誌摩的<<再別康橋>>。
再別康橋 |
作者: 徐誌摩 |
|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裏,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
1928.11.6 中國海上
|
害人呀~~詩人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