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說何祚庥、方舟子和學術打假
(2007-12-21 00:33:27)
下一個
1) 何祚庥和方舟子
相
信很多人都耳聞目睹過何祚庥和方舟子這兩個人。何祚庥,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老牌院士 (1980
年當選);方舟子,本名方是民,互聯網著名人物,1985 考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專業,1995 年獲得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密西根州立大學)
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本來何、方是兩個毫不相幹的人物,除了年齡相差一倍以外,兩人的身份和份量也是不同的。方舟子在雖然也是如雷貫耳的人物
(他是最早的中文網絡雜誌之一的“新語絲”的創辦人),其影響卻隻局限於“民間”;何祚庥卻是老牌院士,曾經更是毛主席手下的紅人。但是因為打假,特別是
學術方麵的打假,比如說論證中醫是偽科學,使得這兩個人的名字常常頻繁地出現在一起。兩人都從學術界起家,但是最終都和學術本身沒有什麽聯係,不過在學術
圈子裏混而已;方舟子就不說了,何祚庥雖然號稱粒子物理和高能物理學家,但是他在物理方麵的貢獻,除了打壓同行外,就沒有什麽說得過去的了。後來何祚庥更
是自稱自然辨證法和哲學專家,跑到北京大學招收自然辨證法和哲學博士。這裏無意評論他們的是非功過。何、方在國內遭人厭惡,但是他們能舉起打假的旗號縱橫
馳騁,多年來不但不倒,而且生意有日漸紅火之勢,這隻說明一點:咱們中國的教育和科研部門確實有假可打;不但有假,而且有很多假。
這
裏跑題說說何祚庥的一件趣事。那是 2002 年暑假,大約是 8
月份,中國在北京第一次舉辦世界數學大會。相應地,那段時間的學術講座格外頻繁,英國著名宇宙學家霍金 (Hawking)
就是是在那個時候訪問中國,再由記者推波助瀾,在民間形成了一股霍金熱的。甚至有的記者胡吹霍金是愛因斯坦後最偉大的科學家,實在是讚美過頭了,當然這是
題外話。話說那時候在中科院的“五所大樓”舉辦一個大會議,主講的很多是世界上的大牛。雖然報告內容和我所學風馬牛不相及
(即使是本專業的,也是95%
聽不懂,不過好歹能捕捉一些蛛絲馬跡,聽得懂幾個詞匯),但是我們幾人還是抱著去見識大牛的心態去了中科院的五所大樓,反正那裏離我們就一公裏遠,說不定
還真的能見到大名鼎鼎的霍金呢。那五所大樓實際上有兩棟樓房,主樓大約十層
(具體多少層記不起了),中科院數學研究所、應用數學所、係統科學研究所,還有一個似乎是什麽管理的所等共四個研究所都在那裏;另外在一個較矮的五層大樓
裏駐有理論物理研究所和第三世界高等科技中心
(一共有中科院的五個研究所,所以稱為五所大樓。第三世界高等科技中心的總部在意大利,這個中心是在中國的分部,主任就是李政道,當然李政道隻是掛名而
已),之間是一個窗明幾淨的食堂。食堂價格昂貴,那天中午我在裏麵買飯吃,三、五片西紅柿撒上一點白糖就花了五塊錢,心痛得不行,也不知那個食堂本來就那
麽貴,還是隻不過是臨時提價而已。會議休息時,在那棟五層的大樓前就見到一白發蒼蒼的老人急匆匆地大聲叫嚷:“慶承瑞!慶承瑞!”但是沒有人答應。老人似
乎生氣了,越叫越激動:“慶承瑞!慶承瑞!”再細看那老人,約七十歲了,個子不高,也不修邊幅,樣子顯得散漫甚至邋遢,但是精神抖擻,氣勢上絲毫不見老
態。旁邊一個較年輕些的老教授 (據說是清華的鄺宇平院士)
笑道:“老何,慶承瑞可能去樓上辦公室了。”原來這個老何就是大名鼎鼎的何祚庥,真是人不可以相貌論處。那個慶承瑞原來是他的夫人,理論物理所的退休研究
員。隻見何祚庥滿臉怒氣就往樓上衝
(注:何祚庥是理論物理研究所的院士,雖然職務上退休了,但是院士都是單獨保留有辦公室的,但是離休的研究員如慶承瑞等,卻不再配置辦公室),一會兒一個
身材不高但是滿臉不在乎的老太太昂首信步走了出來,步履快捷但是顯得悠閑,從容不迫;後麵跟著何祚庥在怒喝:“你嘴要應的!叫你的名字不應,躲到我的辦公
室!你長了嘴就要應的!......”
言
歸正傳。到處聽說中國足協領導是外行領導內行,結果是國足連泰國也輸。不過國足是否輸泰國輸香港甚至馬爾代夫我根本就不在乎,因為我不看球賽,更不是球
迷,而且我也知道,國足輸贏並不影響國計民生,贏了,一樣春花秋實,輸了,一樣花謝花開。以前東德的體育就比西德強多了,可是直到如今東德地區還是整個德
國的一個經濟包袱。不過國家和地方的教委和科協卻不是這樣的,它們對整個教育、科研以及國計民生、後代的培養教育起著不可估量的影響。所以說教委和科協的
弱智的話,其破壞力是長遠乃至致命的。可是事實上很多地方的教委和科協並不俱備基本的常識,在科研評定上鬧低級笑話。以下就某個普通的中學教師和某個號稱
著名的科學家各舉一例。
2) 蝴蝶定理和國務院津貼
以下是前幾天從互聯網看到的新聞,摘錄如下。開始以為是條假新聞,可是到雅虎、古狗搜索後,才不得不承認這是條真實的報道:
“千山晚報消息 (陳宏宇 記者朱玉龍) 21日,記者從岫岩人事局獲悉,曾先後發現了著名的“三弦定理”、“三割線定理”等多項新成果的岫岩教師進修學校教師侯明輝喜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是岫岩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稱號第一人。
侯
明輝雖然是一個中學的數學教師,但他的研究成果卻早已引起國內外數學界的關注,從1985年至今,他先後發現了“三弦定理”、“三弦共點定理”、“四邊形
外角定理”、“三角形兩外角定理”、“三割線定理”等。他最早發現也是最著名的“三弦定理”,得到了國內眾多知名專家的肯定和讚譽,該定理填補了國內數學
領域的空白,是一項重要的科研成果。表述這個定理的論文還榮獲世界學術貢獻獎論文金獎,被收入《世界學術文庫》,侯明輝本人也獲得世界文化名人成就獎。”
出
於對侯明輝這樣奮戰在教育基層的人民教師的尊敬,我上網查閱了他的那些定理,看看到底是什麽意思。雖然平麵幾何現在和數學、科研等沒有什麽聯係。這一查閱
不打緊,查閱結果簡直讓我啼笑皆非。先看看三角形兩外角定理:“三角形兩個外角之和等於和它們不相鄰的內角與一個平角的和。”我的天!任何人隻要會加減運
算,知道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度,不要一分鍾就可以給出所謂的證明!這明明連小學算術水平也夠不上嘛,可是“侯明輝還被省教育廳推薦為全國蘇步青數學獎
候選人”,這到底是什麽意思?我真的犯暈了,無法整明白。
出
現如此低級笑話,可能是侯明輝或者遼寧省教育廳一時失誤吧?那麽,再來看看侯明輝幾大定理中最著名的三弦定理是什麽。侯明輝就是以此成名、被譽為“三弦定
理”之父、並成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的。據說“三弦定理”也叫做蝴蝶定理,內容如下:“過圓上一點引該圓任意三條弦,則中間弦與最大角正弦的積等於其
餘兩弦與它們不相鄰角正弦積的和。”其實看到這個富有特色的名稱“蝴蝶定理”,我馬上就想起了著名的日本藝妓蝴蝶夫人巧巧桑。其實,這就是中學數學一個普
通的習題而已,熟悉三角函數的人很快就證明好了。其實什麽叫做定理?稍有常識的都知道,能從公理和定義出發,邏輯上能證明的任何命題都可以稱為定理,例如
中學數學習題集裏那些需要你證明的,都可以稱為定理
(除非那個結論是錯誤的)。但是真正冠以定理的,應該是那些能反映一定內在本質的命題,例如餘弦定理,實際上就是勾股定理的推廣。象“蝴蝶定理”這樣沒有
任何本質意義的命題,誰都可以找出一大堆來。其實自笛卡兒解析幾何後,初等幾何的所有性質早就一覽無餘,它本身早就沒有任何研究的價值,它不過是學習其它
更深的知識所要經過的一個階梯,正如學習平麵幾何應該知道加減乘除一樣。侯明輝所學有限,能癡迷其中,在教學之語鑽研些習題和教學,本身是難能可貴的;退
一步,拿“三弦定理”去申報津貼,寬容一點講,無可厚非,前提是他所學很有限。但是,如果他俱備了一定的水平,例如本科,他拿這個去申請津貼,那麽我得
說,侯明輝本身要麽很憨,要麽就是沽名釣譽、刻意騙取津貼,因為他應該認識到所謂的蝴蝶定理本身其實什麽也不是。不過,即使假設侯明輝所學有限,拿那個連
小學算術水平也夠不上的三角形兩外角定理去申請經費,卻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真不知道這又如何解釋?巧巧桑要是還在,這蝴蝶夫人也許也懶得當了,也去
整個蝴蝶定理拿國務院津貼去。
其
實天下沽名釣譽、不勞而獲的人海了去了。能以很小的代價獲取很多的財富和更高的地位和名聲,何樂不為呢?好逸惡勞永遠是人的本性。因此,一個理性文明的社
會,就應該有相應的措施來盡量杜絕這類沽名釣譽、不勞而獲的事件發生;即使不能完全杜絕。要冠以國務院津貼,須得拿出點像樣的東西吧?拿個普通的習題去坑
蒙拐騙,冠以三弦定理之父、並成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即使是享受馬爾代夫這樣貧窮弱小的島國的國務院津貼,也未免好笑,何況我們的大中華是個有十幾億人
口的泱泱大國呢。我隻能說,中國的各級政府裏沒有具備科學常識的人來把關,才一再被有心的人蒙騙。直接結果除了製造笑話外,就是導致不公平;稍微間接點
看,它會嚴重阻礙真正的科研,甚至揚惡抑善,給那些沽名釣譽、不勞而獲者大開了方便之門。
象
蝴蝶定理這樣的國務院津貼項目,除了貽笑大方外,其實不值一提,對國計民生並無多大影響。當然,這得假設這不是普遍現象。至於這是個別現象還是普遍現象,
每個人心裏有個譜,這裏就不下結論了。象這樣雞毛蒜皮的所謂研究,何祚庥、方舟子即使無事可做,也不會來管的。他們最有興趣的是挖掘“大牛”一類的騙子,
順便損損中醫等,或者加入田剛、邱成桐中的哪一方和另一方對壘。接下來讓我們將蝴蝶定理和侯明輝放大一些,看看另外一個例子,看看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的範良
藻教授和他的科研。相比之下,方舟子對範良藻教授這樣的人更感興趣,隻不過,方舟子是以生物學見長的,很少來批判範良藻教授這樣的力學專家。
3) 範良藻教授和宇宙相對論
範
良藻教授聞名遐邇不是因為他在科學上有什麽建樹,而是他號稱是錢學森的學生,因支持馮勁鬆的“廣義宇宙相對論”等名噪一時,盡管他飽受同行的譏笑。範良藻
教授號稱是著名學者,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可惜我在力學所沒有找到他的大名)。那麽馮勁鬆是何許人?據查他是個富豪,45歲,係豐都縣新大集團董事長,專門生產經營水泥。引用相關內容如下:
“其
介紹,他9歲那年發現割回家的豬草,因堆放太久導致發熱。為弄清原因,他當時去問父母和老師,但未果。“從此以後,這個問題引起了我對科學的思考。”
馮勁鬆稱,1985年,他思考後預言,物體的重量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他把這命名為“廣義宇宙相對論”。馮勁鬆的實驗是把一塊在15攝氏度的室溫下的普
通鐵塊(或其他金屬、陶瓷等),放到能精確到萬分之一克的電子天平上稱重為93.2593克,然後把它放到電爐上加熱到300攝氏度時,其重量稱得是
93.2387克,當把它放在冰箱裏冷卻到零下18攝氏度時,發現其重量為93.3059克。它表明,鐵塊加熱後比室溫狀態下減輕了0.0206克,冷凍
後比室溫狀態下增加了0.0466克。馮認為,稱重變輕是因為溫度增高後,萬有引力減小。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隻談到物體相對運動速度引起質量變化。這個
實驗,引起了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範良藻教授的注意。範曾師從錢學森,是中國著名的科學家。今年
3月11日,範教授還親抵豐都驗證馮的實驗,並把相關錄像資料帶回北京作進一步論證。在今年4月出版的《中國工程科學》雜誌第4期上,範還以科技新聞的形
式對馮的實驗做了進一步介紹。”
馮
勁鬆是生意人,可能羨慕愛因斯坦,出於某種心態,在連重量和質量兩個概念都區分不清的情況下
(懂些物理的請看原話,看是否連重量和質量都沒有弄懂),情急智生,將文學或者哲學裏那個歧義性的“相對”胡亂用於重量測量,就冠以“廣義宇宙相對論”,
不但“相對論”了,而且還“廣義”了,而且和宇宙掛鉤,一步登天,真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個好理解一些,因為馮勁鬆大不了被人駁斥得啞口無言,被人斥
為不學無術之輩,但是他自己本來就不是象牙塔之內的人,即使顏麵掃地也不損失多少,至少經營水泥還是沒有問題的,從某些側麵上看他還成了名人。亦即這是不
負責任的驚人之語,他馮勁鬆基本上穩賺不賠。狹義相對論是什麽?它是兩個基本假設下的一個數學定理,所以它永遠是正確的,用初等平麵仿射幾何就可以推導出
狹義相對論,除非這兩個假設有誤。這兩個假設是慣性參照係的等效原理,和光速在慣性參照係裏為常數。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聯係不大
(基本上沒有什麽聯係),它實際上是引力理論,是在假設慣性質量 (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F=MA 中的質量 M) 和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F=GM1M2/R^2 中的質量M)
等效的假設下的一個數學定理,數學工具就是高斯發明的曲麵分析,它永遠是正確的,除非這個假設不對。馮勁鬆胡講一氣無傷大雅,正如同每年幾十甚至幾百個數
學愛好者跑到數學研究所聲稱解決了哥德巴赫猜想了一樣。可是範良藻號稱錢學森的門生卻表現得沒有科學常識就令人費解了。錢學森確實也做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例如為幫助毛主席論證畝產幾萬斤糧食而提供理論上的依據和計算,雖然有理智的人會覺得錢學森的計算荒唐可笑,而且那直接導致了中國餓死了很多無辜的老百
姓,但是錢學森的計算卻是無懈可擊的,因為在地球大氣散逸外層太陽垂直輻射的強度確實有每秒每平方厘米近兩卡路裏,隻是錢老書呆子感情用事,忘記拷問自己
或者忘記拷問自己的良知這些能量之中有多少能否被禾苗吸收變成稻穀麥粒了。但是範良藻卻連基本的物理概念也沒有弄明白就幫助馮勁鬆鼓吹“廣義宇宙相對
論”,這就叫人難以理解了。範良藻顯然不是弱智人士,非但如此,相信其智商是相當高的,否則著名的錢學森也不會收他為徒,不過他支持的馮勁鬆的廣義宇宙相
對論除了名字聳人聽聞外,其內容簡直是開國際玩笑而已。這其中的種種詭秘難解之處,就其實很簡單,不外乎一個錢字:如此重大的科研課題,都廣義宇宙相對論
的,你國家教委或者中科院不能不撥經費來。再說,比如說陳章良被證明是言過其實之人,人家能坑國家,我幹嘛不能騙政府?更有甚者,前幾年方舟子不是說了,
某位海歸博士應聘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某個職位時的條件就是先撥下4億人民幣的科研經費。那愛打假的方舟子等人竟然不識相,竟然揭發該老兄在海
外連幾萬美金的科研經費也申請不到,到上海就獅子口大開四億的,咱們中國可沒有富裕到那個程度。因此,相比之下,範良藻教授還算是很高尚的了,因為沒有聽
說範教授開口幾億的。
如果大家覺得宇宙或者相對論什麽的太過玄乎,那麽,讓我們看一看範良藻教授是怎麽樣支持馮勁鬆的理論的。範良藻教授供稿的論文如下:
http://bbs2.creaders.net/sports/messages/770639.html
(信息來自萬維網,不過也能在 google 搜索到. Based on an open discussion from 體育沙龍 regarding 蝴蝶定理)
××國的許多所謂“科學家”能是合格的科學家,這是要嚴重疑問的。
至於那位錢某,你說是什麽“書呆子”,那可大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