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夜語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正文

對自己的曆史應多點溫情——談“科舉”

(2011-01-26 12:15:15) 下一個

在美國的曆史學教授徐中約先生寫了本《中國近代史》,其中介紹了“科舉”,以及與科舉緊密相連的“士紳社會”是怎麽回事。

徐中約教授介紹到:明朝的進士47.5%來自祖上三代沒有任何科舉功名的家庭,50%來自祖上三代出過高級科舉功名的家庭,兩者比例幾乎相當。清朝的進士18.1%來自祖上三代沒有任何科舉功名的家庭,19.1%來自祖上三代隻有低級科舉功名的家庭。兩者就占了37.2%。徐中約教授最後總結,雖然科舉製的毛病很多,但也有些優點。仔細衡量一下,科舉製的優點或許超過其缺點。優點多還是缺點多,雖然是徐教授自己的評估,但我們從他的介紹可以看到科舉製度的設計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值得我們今天認真汲取其精華。

“科舉”製度設計立意的最大一點好處是:它讓社會各階層有流動性,任何人不因出身異,不因信仰異,隻要按規矩,任何地區,任何階層的人通過科舉考試都有改變命運的希望。社會底層通過努力有很大可能進入上流社會。它有軟化和緩衝對立矛盾的作用。試想,一個社會讓底層人民沒希望,沒尊嚴,堵死了改變命運的流通渠道,這社會能有和諧和穩定嗎。同理,呼籲和諧和穩定時,不讓社會底層人民有上流的路徑,不讓所謂上層人士有下流壓力,這種“不同而和”顯然是虛偽的,這種和諧和穩定的成本也是極其昂貴的。

第二,“科舉”有大家都尊重並遵守的嚴謹規矩,這規則是公開透明的,從皇帝、百官到平民都認同。財富、門第在科舉製度中沒有作用。這樣,它極大程度杜絕了私相授受,拉關係,走後門,任人唯親,營私舞弊等等不良行為。

第三,“科舉”為選仕的唯一路徑,要入仕途就隻能走此路,沒有其他的D校、S校可走捷徑、插隊。因在一個規矩下玩,就比較公正,那樣得來的“文憑”含金量高,有威望,民眾信服。即使作不了朝廷的官,也可作為地方士紳,解決地方問題,作為社會緩衝、製衡的勢力。這樣也極大程度杜絕了野雞大學,文憑不等值、假文憑等等亂象。

第四,“科舉”考試的功名與捐取的功名有不同的名稱,如進士、貢士、舉人是考來的功名。而“監生”和“貢生”就有可能是買的功名。這些都明示於公眾。杜絕了在職讀博,魚目混珠的亂象。

對比國內如今林林總總的社會問題,如:農民問題,貧困生問題,上訪告狀問題,社會穩定問題等等,看得出原來的“科舉”製度設計對解決社會問題還是有周全的考量,不比現在差。

廢了科舉,但我們仍需要社會階層的流動,以保障人人有夢想,且有夢想成真的途徑。

廢了科舉,但我們仍需要公開客觀的選拔標準,以保障“為官”有水準,讓人信服。

廢了科舉,但我們仍需要比賽規則麵前人人平等,以保障“為官”的自己有底氣,可坦然麵對民眾。

對自己的曆史應多懷幾分溫情與敬意,發掘它既然能存在,必有它的合理之處,以為今日之用,不能倒洗澡水把孩子也一起倒掉。

如老子在《道德經 二十七章》所曰:“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對以前實行過的辦法或規矩,凡是好的,就以它為老師;不好的,就以它為借鑒。這樣才對得起“曆史悠久”四個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談笑一生 回複 悄悄話 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倒退到了帝國時代:)
dalet 回複 悄悄話 還是華人思維的老問題:讀書做官,善惡不分。
當官需要被監督,否則成績再棒依然還是禍害別人的人渣。
玉壘關 回複 悄悄話 喜歡這篇。
尤其同意標題。
真真國女兒 回複 悄悄話 對曆史應該有公正的看法,看到優點的同時,也應該看到缺點。科舉製在促進社會流動性的同時,也禁錮了思想和科技的發展,其後果對中國社會相當嚴重。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lingyuan說得好,頂一個
lingyuan 回複 悄悄話 我認為,科舉的製度與方法具有諸如公平等很多的優點。

過去科舉的弊病不在於其製度,而在於科舉考試的內容,即科目的設立。過去科舉考試重文輕算學,工學等,使得天下的考生都去學八股文。試想一下,如果每個朝代的科舉既有文科,也有理科,也有工科,天下的考生就會去攻學這些科目,中國乃至世界目前的科技水平可能會大不相同。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