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從嶽雲看南宋前期中下級軍官的升遷
(2007-10-09 18:08:49)
下一個
從嶽雲看南宋前期中下級武官的升遷
應該講,史學界對嶽雲的研究是比較少的。盡管嶽雲在民間的名氣並不比嶽飛少多少,但由於史料極度缺乏,所以對嶽雲的討論也難以深入進行。其實研究人物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本文想從嶽雲的晉升的角度,來對複雜的南宋軍製以及嶽雲的處境,作一些說明。
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以下一些概念:宋代的官銜製度非常複雜。主要是官銜種類繁多,各成係列,加在一起,往往長達幾十字,甚至上百字。如嶽雲就曾經擔任武德郎、閤門宣讚舍人、湖北京西宣撫使書寫機宜文字。其中,武德郎是階官,閤門宣讚舍人是職事官名,而書寫機宜文字是差遣。這些階官和差遣如何理解呢?
差遣為實際職務,官又稱為階官,也就是虛銜。階官又分文階官和武階官,所謂文階官,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什麽廳級、部級幹部之類;而差遣就是指省長、市長之類;如果是武將的話,武階官就相當於上校、上尉之類,而差遣則相當於軍長、團長之類。所以我們要研究宋代官製,就必須分清楚什麽是階官,什麽差遣,同時,也要區分文武啦。
由於嶽雲所擔任的官職,大部分是階官,而且宋朝的傳統是“重階不重品”,所以我們先介紹一下階官。以下是宋朝的武階官名稱表:
官名 階次 官品
太尉 1 正二品
通侍大夫 2 正五品
正侍大夫 3 正五品
宣正大夫 4 正五品
履正大夫 5 正五品
協忠大夫 6 正五品
中侍大夫 7 正五品
中亮大夫 8 從五品
中衛大夫 9 從五品
翊衛大夫 10 從五品
親衛大夫 11 從五品
拱衛大夫 12 從六品
左武大夫 13 從六品
右武大夫 14 從六品
以上為橫行十三階,無磨勘,特旨除。
武功大夫 15 正七品
武德大夫 16 正七品
武顯大夫 17 正七品
武節大夫 18 正七品
武略大夫 19 正七品
武經大夫 20 正七品
武義大夫 21 正七品
武翼大夫 22 正七品
從武翼大夫至武功大夫為諸司正使
正侍郎 23 從七品
宣正郎 24 從七品
履正郎 25 從七品
協忠郎 26 從七品
中侍郎 27 從七品
中亮郎 28 從七品
中衛郎 29 從七品
翊衛郎 30 從七品
親衛郎 31 從七品
拱衛郎 32 從七品
左武郎 33 從七品
右武郎 34 從七品
從右武郎至中侍郎為橫行副使,一般不作升遷之必經梯級。
武功郎 35 從七品
武德郎 36 從七品
武顯郎 37 從七品
武節郎 38 從七品
武略郎 39 從七品
武經郎 40 從七品
武義郎 41 從七品
武翼郎 42 從七品
從武翼郎至武功郎為諸司副使,能雙轉
敦武郎 43 正八品
修武郎 44 正八品
從修武郎到敦武郎為大使臣
從義郎 45 從八品
秉節郎 46 從八品
忠訓郎 47 正九品
忠翊郎 48 正九品
成忠郎 49 正九品
保義郎 50 正九品
承節郎 51 從九品
承信郎 52 正九品
從承信郎至從義郎為小使臣。
然後,我們再看看我根據宋代典籍整理出來的嶽雲履曆:
紹興三年九月戊辰 嶽雲 保義郎、閤門祗侯(1)
紹興五年二月十一日乙酉前 嶽雲 忠訓郎 閤門祗侯(2)
紹興五年二月十一日乙酉 嶽雲 忠訓郎 閤門宣讚舍人 (3)
紹興五年二月中旬 嶽雲 武翼郎 (4)
紹興五年二月二十二日 嶽雲 武翼郎 閤門宣讚舍人 (5)
紹興五年五、六月 嶽雲 武德郎 閤門宣讚舍人 (6)
紹興七年二月 嶽雲 武德郎 閤門宣讚舍人 湖北京西宣撫使書寫機宜文字(7)
紹興九年十月十四日 嶽雲 武顯大夫 遙郡刺史 湖北京西宣撫使書寫機宜文字(8)
紹興十年九月二十六日 嶽雲 左武大夫 忠州防禦使 (9)
紹興十一年七月初八日 嶽雲 左武大夫 忠州防禦使 帶禦器械 (10)
紹興十一年八月 嶽雲 左武大夫 忠州防禦使 提舉醴泉觀 (11)
孝宗初 嶽雲 追贈安遠軍承宣使 (12)
嘉泰四年八月 嶽雲 追贈武康軍節度使 (13)
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 嶽雲 追贈繼忠侯 (14)
由於史料記載的缺乏,嶽雲初次出現在史書上的年份,是紹興三年九月庚申,他隨著嶽飛入朝拜見高宗。當時嶽雲不過十四年而已。根據宋朝的蔭補製度,使相等高級官員的子弟,是可以有官職的,但必須是年滿十五歲。也就是說,當時嶽雲還是隻是普通人,白身一個。不過,由於高宗對嶽雲的賞識,以戰袍,戎器賜之,又授保義郎、閤門祗侯的的官位給嶽雲。這個就是嶽雲最初的官職了。
保義郎、閣門祗侯這個職務是如何理解呢?
保義郎屬於武階官,為武階第五十階,正九品,品階雖小,但是授予麵卻廣,比如武舉省試第二名第三名也是授職保義郎的。《宋史》卷一百五十七 誌第一百一十:
(隆興元年)四月,禦射殿引見取應省試第一人,賜同進士出身,第二、第三人補保義郎,餘四十人承節郎,七人承信郎。
至於閤門祗候,其實也是虛銜的一種,是一種武官的榮譽,武官兼何等閤職,宋朝並無定製.關於這些閤職,司馬光說過“祖宗所以蓄養賢才,以待任使之地也”(15)也就是說,武臣官名加上這個閤職,意味著他是賢才,良才,可以重任,到時候派遣出來做官還有俸祿都會從優的。
總體來說,嶽雲被授予保義郎加閤門祗候,應該說,是朝廷對嶽飛的一個恩典和重視,但並不過分。韓世忠不足十歲的兒子,也曾被授予保義郎的官(16);但嶽飛卻認為嶽雲無功,固辭,高宗沒有答應。於是嶽雲就正式成為武官了。
嶽雲成為武官之後,升遷是非常緩慢的,一直到了紹興五年二月十一日乙酉前,嶽雲官位還隻是忠訓郎、閤門祗侯。忠訓郎比保義郎高三階,為武階第四十七階,但還是正九品的官員。考慮年幼無功的嶽雷也有忠訓郎(但沒有閤職)的賞賜(17),顯見曾參加紹興四年收複襄陽六郡戰役、“功第一”(18)的嶽雲,並沒有得到應該有的升遷。
紹興五年二月十一日乙酉,由於嶽飛升為兩鎮節度使,子隨父貴,所以嶽雲也特除閤門宣讚舍人。也就是說,嶽雲由忠訓郎、閤門祗侯升為忠訓郎、閤門宣讚舍人了。忠訓郎依舊不變,但閤門宣讚舍人則比閤門祗侯要高上一個級別了。值得注意的是,閤門宣讚舍人的授予是有編製的。“紹興間定員四十”(19),可見閤門宣讚舍人的確比較希罕了。
嶽雲身為大將之子,他的功勞終歸不會被埋沒的。紹興五年二月中旬,當吏部發現了嶽雲的功勞,“以收複襄陽府等處有功,未承增賞指揮”,就立即提升嶽雲為武翼郎。武翼郎第四十二階,從七品,比起第四十七階的忠訓郎高了五階,也就是“轉”了五官,的確相當不錯了。
這裏涉及到一個動詞“轉”。這裏的“轉”,其實就是“升遷”的意思,“轉五官”也就是升了五個官位。本來文武升官都可以轉,但在宋代,用於武官官階升遷居多。
有趣的是,當時由於閤門宣讚舍人的名額有限,既然嶽雲一下子由忠訓郎轉為武翼郎,所以吏部方麵就暫時撤了嶽雲的閤門宣讚舍人,相當於降了一級以上。但過了幾天,也就是五月二十二日,又立即恢複嶽雲的閤門宣讚舍人的官職了。這個時候,嶽雲已經是武翼郎、閤門宣讚舍人。
英雄年少,紹興五年,嶽飛平楊麽。嶽雲“功亦第一”(20),嶽飛本來想壓下這個功勞,但張浚堅決不允,最終將嶽雲的功勞上報朝廷,嶽雲得奇功賞。嶽雲這個奇功賞,究竟轉了幾官,史籍無載。根據曆史學家王曾瑜的推測,嶽雲應該(升)轉三官,由武翼郎、閤門宣讚舍人升到武德郎、閤門宣讚舍人。
武德郎,第36階,從七品,比第四十二階的武翼郎高出了六個階次,為什麽說嶽雲轉三官,就由武翼郎升到武德郎呢?
原來,南宋有所謂的雙轉:“有軍功人自武翼郎以上,每轉一官,即雙轉兩官”(21)。換言之,隻要你是武翼郎或以上的武官,隻要因為軍功而升官,每升一官,可以雙轉,也就是實際升兩官。嶽雲是武翼郎,升三官,因為雙轉的緣故,實際升六官,自然就由武翼郎升到武德郎了。
關於這個雙轉,其實嶽飛自己也享受過。建炎元年(1127年),嶽飛轉三官,自修武郎、閤門宣讚舍人升至武經郎。本來武經郎是第40階,而修武郎隻有44階,兩者相差了4階,為什麽會這樣呢?這也是雙轉的緣故。
本來,正常的晉升順序是修武郎升敦武郎,敦武郎升武翼郎,武翼郎升武義郎,武義郎升武經郎,但是,嶽飛不是要轉三官麽?從修武郎升敦武郎,敦武郎升武翼郎隻是升了兩官,而剩下的一官,由於嶽飛已經是武翼郎的因素,所以享受雙轉,一下子跳過了武義郎,直接升到武經郎了。也就是說,由於升遷過程中進入武翼郎這個享受雙轉範圍,所以由原來轉三官變為轉四官了。
在紹興七年前後,甚至早達紹興五年,嶽雲擔任的官職是武德郎、閤門宣讚舍人、湖北京西宣撫使書寫機宜文字。其中書寫機宜文字就是差遣名了,也就是實際職位,簡稱“機宜”。《宋會要》刑法1之20,有“帥臣子弟充書寫機宜文字”的法律條文,也就是說,這個官職,應當由主帥的子弟充當。凡是涉及更機密的軍政文書,由書寫機宜文字官書寫。南宋名將吳璘在建炎二年(1128)從吳玠鎮壓史斌,就擔任過永興軍路書寫機宜文字;而宋將趙範、趙葵也曾在其父趙方手下任書寫機宜文字。這個書寫機宜文字,是嶽雲在嶽飛軍中的主要職位,一直到嶽飛兵權被罷為止,軍中的書寫機宜文字,都是用嶽雲擔任的。平時嶽雲也是以這個職位帶兵出戰。如在著名穎昌大戰中,《王貴潁昌捷奏》就提到“機宜嶽雲”。
紹興九年十月十四日,由於第一次紹興和議成功,朝廷為了籠絡人心,大肆提高武將官位。其中嶽雲也由武德郎、閤門宣讚舍人、湖北京西宣撫使書寫機宜文字升為武顯大夫、遙郡刺史、
湖北京西宣撫使書寫機宜文字。
武德郎是第36階,從七品;而武顯大夫17階,正七品。或許會有人認為,盡管官品隻提升一個檔次,但品階卻一下子升了19階,這個升遷算是非常厲害吧?其實不然,這個提升,實際隻提升了七階而已。
原來,從第34階右武郎開始,到第23階正侍郎,都是屬於橫行副使,這個橫行副使,一般並不作為升遷之必經梯級,也就是說,這些階次,並非升遷所必須經過。
值得注意的是,這裏出現了一個遙郡刺史。這個遙郡刺史絕非漢代的那種刺史,它隻是一個武階官名,是虛銜,是不用去上任。遙郡刺史本來是從五品的階官,但宋代規定,“遙領者資品並止本官敘”(22),也就是說,凡是有XX大夫和遙郡刺史(承宣使、防禦使、團練使)之類的同時出現,一律以XX大夫的階官為準。也就說,嶽雲的武顯大夫、遙郡刺史,隻能以武顯大夫的官品為準,是正七品,而非遙郡的正五品了。
一旦掛上遙郡刺史的階官,盡管官品不能以此為準,但也意味著嶽雲進入中級武將的名列了。因為宋代武將品階普遍不高,如果說八九品的武將算是下級武將,正七品的武將可以算中級,更何況加上遙郡刺史呢。
紹興十年,是嶽家軍和金兵激戰最慘烈的年份。在連番血戰中,嶽雲再次立下奇功。紹興十年九月二十六日,嶽雲被提升為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
忠州防禦使和遙郡刺史一樣,都是階官名,是虛銜,是不用去忠州(今重慶忠縣)上任。防禦使盡管還是從五品,但在刺史、團練使之上。不過,正如前文所說,凡是有XX大夫和防禦使之類的同時出現,一律以XX大夫的階官為準。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這個官名,隻能以左武大夫為準,左武大夫為武官的第十三階,正六品。
左武大夫和武顯大夫隻是正六品和正七品的區別,但實際上意義已大大不同了。武顯大夫還屬於諸司正使,在這個範圍內,官職的提升還能雙轉;而左武大夫屬於“橫行”,不但不能雙轉,而且也不歸入武將磨勘之列,它的授予,必須頒布特旨才行。換言之,想靠普通審核資曆或者稽核功過的正常升官方式,是無法進入“橫行”之列的。
進入橫行當然是莫大榮譽,所以嶽飛在為嶽雲懇辭官職時的時候,也清楚寫道:“雲隨行迎敵,雖有薄效,殊未曾立到大功。遽超橫列”(23)。“遽超橫列”也就是突然越級提拔為橫行之列的意思。從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身為左武大夫的嶽雲,已經算是宋朝的中上級別的武將。
我們從嶽飛手下大將王貴之升遷,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個升遷入橫行之不易。紹興三年,“武顯大夫、閤門宣讚舍人、統領官王貴”“與轉三官,內一官除遙郡刺史、一官依條回授(親屬)。”(24)這裏是什麽意思呢?這裏的意思是這樣:王貴得到轉三官的賞賜,其中一官的賞賜,用作授予遙郡刺史的虛銜,餘下的兩官,由於他是武顯大夫,可以雙轉,所以其中轉一官的賞賜,就將他從17階的武顯大夫一下子升到15階的武功大夫。那麽還有一宮賞賜呢?是否繼續由武功大夫升上去,一直到左武大夫呢?不行的。因為“武臣轉至武功大夫,若有軍功,方許轉行右武(大夫),餘人以三官轉一官”(25)。也就是說雙轉的權利,隻能用到武功大夫;升到了武功大夫,要繼續升上去,必須要依靠軍功晉升。為什麽不能享受雙轉呢?因為武功大夫之上,就是橫行了,所以最後的一官的賞賜,被“依條回授(親屬)”,也就是說,這一官的賞賜,隻能分給親屬,而王貴本身不能享受了。由此可見,升入橫行,是何等的不易。
紹興十一年七月初八日,嶽飛兵權已經被罷,為了籠絡人心,也為了監視,嶽雲被高宗任命為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帶禦器械。值得注意的是,“帶禦器械”雖然看上去很似榮譽虛銜之類,實際上卻是差遣,也就是正是職官。帶禦器械是皇帝身邊的軍官,有宿衛職責,但不統兵,定員編製不過六人而已(26)。那麽這個“帶禦器械”是否真的帶兵器保護皇帝呢?本來,在以前擔任“帶禦器械”的武將的確可以帶弓箭入宮保護皇帝,但到了南宋,所佩僅僅是幾隻響箭而已。正如《宋會要
職官》34之12所記載:“上曰:‘祖宗置此官,所以衛不虞也。今乃佩數隻骹箭,不知何用?”
紹興十一年八月,嶽飛被閑置,嶽雲也連帶被拖累,當時他的官職是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提舉醴泉觀。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雖然不變,但加上提舉醴泉觀意義就完全不同了。原來,宋代崇信道教,在各地建造了許多官官廟宇。這些廟宇的宮使後來成為一種專任的官職,並據此領取一定的俸祿。這類在宮觀任職的官員乘坐宮觀官,也稱祠祿官。提舉醴泉觀就是祠祿官,這類官一般都用來放置閑居官員,在任期間,領取一定的俸祿,但無實際執掌。絕大多數不到所主管的宮觀任職,而是任便居住,隻有在京宮觀,不許外居而已。可以說,祠祿官是無執掌的職事觀。嶽雲擔任這個醴泉觀使,地位可想而知了。
總結
嶽雲二十三歲就成為宋代的中級軍官,與和平時期相比,升遷不可謂不快,但這已經是其父嶽飛盡力控製的結果,我們不妨可以推想,假如嶽飛不進行抑製,則嶽雲官位之升遷,自然更加神速。
然而,與別人不同,嶽雲幾次重要的升遷,都是靠戰功所得。如從忠訓郎至武翼郎,是因為在收複襄陽六郡之中“功第一”,從武翼郎升至武德郎,則是平楊麽的過程中“功亦第一”;盡管從武德郎到武顯大夫是“特恩”,但從武顯大夫、遙郡刺史到左武大夫、忠州防禦使則是嶽飛紹興十年北伐中血戰功勞所致。可以說,就嶽雲的功勞而言,官職的升遷不是快了,而是慢了。
我們不妨再和別人作一個比較。南宋初年,軍功賞賜泛濫。如著名叛將孔彥舟,在追隨宗澤南下過程中,短短數月,由承信郎(第52階,正九品)一下子提拔到至武翼大夫(第34階,正七品),一下子跳越十八級。又如南宋各大軍之中,居然由所謂的武功隊,“一隊之人,皆武功郎、大夫”(27)。也就是說,整整一個隊軍兵,居然全部有武功郎或者武功大夫的官職。武功大夫是正七品官,武功郎是從七品官、第35階;一個士兵的功勞,無論如何,都比不上曾兩次“功第一”嶽雲,而嶽雲在獲兩次“功第一”後,也不過是武德郎、第36階而已,比起武功郎尚且低了一階,則嶽雲的升遷速度如何,各位心中定必有數了。
在軍紀腐敗的南宋,嶽飛素來以嚴於治軍、賞罰分明著稱,可對待兒子嶽雲,他卻有功不賞、有過必罰。身為“書寫機宜文字”,擔任幕僚的嶽雲,本可安坐後方,坐享軍功;可他卻身先士卒,於千軍萬馬中出生入死,以致“人為血人,馬為血馬”。嶽飛嚴以待子、自慎自重,嶽雲英勇善戰,困無怨言,父子如此,實為民族之脊梁,千古之佳話也。
(1)《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卷六八:“(紹興三年九月庚申)飛養子雲尚年少,上亦已戰袍、戎器賜之。
《金佗粹編》卷十三 《辭男雲特除保義郎合門祗候奏》
(2)(3)(4)《宋會要》職官三四之五:
(紹興)五年二月二十日,詔:“嶽雲依舊帶閤職。”先是,吏部勘會:‘忠訓郎、閤門祗候嶽雲以收複襄陽府等處有功,未承增賞指揮,已特除閤門宣讚舍人。今來增賞,轉武翼郎。緣不係閤門見供職之人,依條合罷閤職。’故有是命。
(6)《金佗粹編》卷九《遺事》:
(7)《係年要錄》卷一百九“紹興七年二月而是八日庚申,武德郎閤門宣讚舍人湖北京西宣撫使書寫機宜文字嶽雲為武德大夫,飛辭不受。”
《金佗粹編》卷十四: 《辭男雲轉三官劄子》
(8)《金佗粹編》卷十五:《辭男雲特轉恩命劄子》《辭男雲特轉恩命第二劄子》《辭男雲特轉恩命第三劄子》《辭男雲特轉恩命第四劄子》
(9)《紫微集》卷一六《嶽雲為與番人接戰大獲勝捷除左武大夫遙郡防禦使製》
(10)《金佗粹編》卷十五 《辭男雲除禦帶劄子》
(11)(12)(18)(20)《宋史 嶽雲傳》
(13)《金佗粹編》卷二十七 《先伯雲贈節度使告》
(14)《金佗粹編》卷十三
(15)《司馬文正公傳家集》卷38《言郭昭選劄子》
(16)《要錄》卷二一,建炎三年三月壬寅:
初,苗傅聞韓世忠在秀州,取其妻梁氏及其子保義郎亮於軍中以為質。
《鶴林玉露》丙編卷二《蘄王夫人》:
韓蘄王夫人,京口娼也。嚐五更入府,伺候賀朔,忽於廟柱下見一虎蹲臥,鼻息齁齁然。驚駭,亟走出,不敢言。已而人至者眾,複往視之,乃一卒也。因蹴之起,問其姓名,為韓世忠。心異之,密告其母,謂此卒定非凡人,乃邀至其家,具酒食,至夜盡歡,深相結納,資以金帛,約為夫婦。
按,根據《鶴林玉露》的記載,韓世忠和梁氏在京口相遇,當時應該為平方臘之時,也就是宣和二年(1120),而發生在建炎三年(1129)苗劉之變中,其子韓亮已經是保義郎。由於前後不足十年,所以其子韓亮必不足十歲也。
(17)《金佗粹編》卷十三《辭男雲雷除閤職剳子》
(19)《宋史 職官誌》6《東、西上閤門》
(21)《朝野類要》卷3《雙轉》
(22)《宋史》卷166《職官誌》
(23)《金佗粹編》卷一五《辭男雲特轉恩命劄子》
(24)《建炎以來係年要錄》卷68紹興三年九月甲戌
(25)《朝野類要》卷3《止法》
(26)《宋會要 職官》34之12
(27)劉克莊《後村先生大全集》卷八六《進故事》
(28)《金佗續編》卷27黃元振編嶽飛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