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漢語方言和中國文化

(2007-10-09 17:38:11) 下一個
張洪明:我今天要講的是《漢語方言和中國文化》。我想我們先從一首膾炙人口的詩開始這個課題:“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這是一首唐代詩人賀知章寫的膾炙人口的詩,這首詩是寫他早年出去,但是年老退休以後回家,沒有退休,就是年老回家以後,他整個身心已經變樣了,但是他口音還在。這裏的鄉音就是方言,就是他的方音。

方言眾多造成交際上的困擾

漢語的方言就像剛才王老師所說的非常豐富,在我們整個96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上,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方言,由於方言的眾多,造成了很多交際上的困擾,甚至會產生一些笑話。比如說湖北人,這裏有湖北人,如果有所冒犯,請多包涵。湖北人上街去趕集,人多,他走路時“鞋子”掉了,然後他就大喊,我的“孩子”掉了,周圍人一聽這還了得,幫他找“孩子”,結果發現是他的“鞋子”掉了。

還有一次我們到一個幼兒園去考察,我在香港教育學院客座過兩年,有一次我們去考察幼兒教育的情況,有一個老師她是上海人,從上海來的,她用了一張圖片,以圖示法來教學生,圖片上麵有各種各樣的圖案。她一邊把這張圖片掛到黑板上去,一邊掛一邊她就說,“同學們,圖片上有什麽?”後來那些小孩子,三四十個小孩子,就說“有肚眼眼”。這個老師一看,怎麽有肚眼眼?她回頭一看那些小孩子一個一個把衣服全部撩起來,小肚皮挺在那裏,一個肚眼眼。原來這個老師是上海人,她說“肚皮”上有什麽,上海話的那個“圖片”跟“肚皮”發音是很相近的。

在座的有很多的湖北人對不對?還有四川人,湖南人,他們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n-”“l-”分不清楚,所以在四川人那兒經常把“藍褲子”說成“男褲子”。一個女生穿了一件藍褲子,在一個成都人話裏麵就變成了一個女生穿了一件男褲子。南京話正好相反,把“男褲子”說成了“藍褲子”。

這是由於語音的原因造成的這種溝通上的困擾,造成了很多笑話。詞匯方麵也是同樣的問題,比如今天我們大家都知道,“同誌”是指一條戰壕的戰友,誌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從事某一項共同的事業,但是你如果跑到港台去的話,這個“同誌”又是指同性戀者,所以要小心。還有“書記”,在我們這裏書記是很大的,我們不是校長治校,是書記治校。但是在香港、台灣那些地方,書記是最小的官,是文書。“愛人”,我們今天經常會很親昵地稱這是我的愛人,但是在港台愛人是指情人,戀人。還有“班房”,你們說班房是什麽意思?牢房,是不是?在香港是指教室,你們整天坐在班房裏麵上課。

由此可見語言的重要性,雖然語言不能一言而興邦,一言而毀邦,但是至少會讓人造成很多的困擾。

方言和民族共同語的對立

張洪明:下麵我們來談一談方言,什麽是方言?方言跟我們所說的普通話有什麽樣的關係?每一種語言,每一個民族語言,都有它自己的方言,跟它相對的是民族共同語。方言是語言的支派和變體,是它的地域分布,這種區別,就是方言和民族共同語的區別,一直就有,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們看看從先秦時候開始,就有“雅言”和非“雅言”、“通語”和非“通語”、“通語”和“俗語”的對立。比如《禮記·王製》“五方之民,言語不通,嗜欲不同”。這裏的言語不通是指方言不通造成的隔閡,就像個人的愛好不同一樣。

《論語·述而》說“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孔子也用共同語,他在念詩的時候,念尚書的時候,行禮的時候,用的都是民族共同語。《孟子·滕文公上》說“今也南蠻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學之,亦異於曾子矣”。這是孟子在嘲笑、譏諷楚人許行時說的話,這是他在跟許行進行辯論,這裏南蠻鴃舌之人,很多人說是少數民族語言,有的人說是百越語,我想這裏是漢語方言,為什麽呢?孟子能夠跟許行辯論,這說明他能夠明白許行說的話,所以應該是漢語的一種,但是又罵他是南蠻鴃舌之人,嘲諷他是南蠻鴃舌之人,就說明你說的這個漢語跟我的不一樣。所以在先秦的時候,方言的存在跟共同語的對立是很明顯的。

到了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裏麵說的就是“造語,可作樂府語、經史語、天下通語,不可做俗語、…市語、方語、書生語。” 《中原音韻》這本書非常重要,是我們今天北方音係、北京話的主要的一個來源,在那本書裏麵,也非常明確地指出了標準語和方言之間的對立。從這些文獻當中,我們可以了解到,自古就有方言和民族共同語的對立。

這是中國的情況。在世界其它國家,也同樣有方言和共同語的對立。比如我們最熟悉的是英語,美式英語它的標準語是以美國中西部的方言作為它的基礎方言,以芝加哥的語音作為它的標準音。而英式英語則是以倫敦音作為它的標準音。像其它國家,如意大利語,是以塔斯坎方言作為基礎方言,佛羅倫薩方言作為它的標準音。所以,在世界其它國家也有很正常的方言和共同語的對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方言的分類

方言我們具體地做進一步地分類,可以把它分成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所謂地域方言就是指這個語言在它不同地域的變體。社會方言是指這個語言的社會變體,根據它的社會階層的不同產生的社會變體。地域方言這一點我們大家都知道,剛才前麵舉的所有的例子都是漢語在不同地域的變體。社會方言是指社會階層,在同一個地方,即使是在天津,因為社會階層的不同,可能有不同的語言表現。但是我們今天想要討論的主要是地域變體,也就是地域方言。

那麽漢語在第一層次上,到底有多少種方言呢,有七個方言:北方方言,吳方言,閩方言,粵方言(粵方言就是廣東話),客家方言,湘方言(王老師說的是湘方言),贛方言,七個有了嗎?七個方言。這是第一級層次上的大的方言。那麽這七個方言是怎麽形成的?你們仔細地觀察一下,會覺得有一個非常奇怪的現象,這個現象好像是中國非常獨特的一個現象,這七大方言,其中六個大方言是在哪裏呀?在長江以南。而且基本上都是在東南角,而整個廣袤的長江北岸地區隻有一個方言,怎麽會形成這樣一種不平衡的趨勢?如果說語言是自然產生的,是像一棵樹上長出來的枝枝杈杈,它應該是呈一種離散現象,應該是一種隨機的。為什麽中國方言的地理分布,卻是那樣的不平衡?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就涉及到漢語方言是怎麽產生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