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鮮戰爭期間的中蘇關係-zt

(2007-10-09 17:38:11) 下一個
朝鮮戰爭的開始與逆轉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戰爭爆發後,我們才得到消息。朝鮮人民軍英勇作戰,一開始打得很順利,6月28日解放了漢城。美國惟恐他扶植的李承晚政權垮台,在亞洲引起連鎖反應。27日,美國出動海、空軍對朝鮮進行武裝幹涉,同時派第七艦隊到台灣海峽,阻止我解放台灣。30日,美國派陸軍第八集團軍直接參加地麵作戰,隨後美國控製聯合國,要挾英、法、加拿大、土耳其、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出兵組成聯合國軍(另加李承晚的軍隊),以美軍五星上將麥克阿瑟為總司令。由於朝鮮人民軍英勇奮戰,到8月初已解放南朝鮮百分


之九十以上的領土,迫使敵人退守洛東江以東的大丘、釜山一隅。人們興高采烈,認為南方指日可下,勝利在握。主席十分鎮定地對我說:朝鮮人民軍應該作短暫休整,調整軍隊部署,然後再接再厲,最後一鼓蕩平,徹底解放朝鮮全境。過不幾天,主席又講,應防守仁川這個重要的據點,以防不測。

  果然,數天後,即9月15日,傳來美軍在仁川登陸的消息。美軍和李承晚軍隊對朝鮮人民軍南北夾擊,遂使朝鮮形勢急轉直下。人民軍被迫做戰略退卻,危機接踵而來。斯大林來電詢問我方在沈陽到丹東一線部署的兵力有多少,能否出兵,助一臂之力。毛主席、周總理等中央領導一直密切地關注著朝鮮局勢,為了防止萬一,早在7月上旬就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將第十三兵團(下轄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共四個軍)和炮兵第一、二、八師及特種兵共約26萬多人調到遼寧鳳城、遼陽、安東、通化、本溪等地。9月30日,李偽軍越過三八線。10月7日美軍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北部,10月19日侵占平壤,並狂妄地叫囂在感恩節(11月23日)前打到鴨綠江。對此,中國政府迅速做出反應。周總理在國慶節慶祝大會上莊嚴表示: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絕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2日,即李偽軍越過三八線的第二天,毛主席致電斯大林:我們決定用誌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誌。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占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將予先調至南滿洲的十二個師於十月十五日開始出動,位於北朝鮮的適當地區(不一定到三八線),一麵和敢於進攻三八線以北的敵人作戰,第一個時期隻打防禦戰,殲滅小股敵人,弄清各方麵情況;一麵等候蘇聯武器到達,並將我軍裝備起來,然後配合朝鮮同誌舉行反攻,殲滅美國侵略軍。”10月3日淩晨1時,周總理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就朝鮮戰爭問題鄭重說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請將此點報告貴國政府總理。”

  當天,印度政府把中國的立場轉告美國。10月4日,中央將彭德懷接到北京,召開會議,討論出兵援助朝鮮問題。當時,新中國建國伊始,西藏、台灣等地都還未解放;中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還有國民黨殘留的軍隊上山為匪,殘害人民,尚待肅清;新解放區的土改還未實行。另外,中國經過十幾年的戰爭,滿目瘡痍,百業待興,人民需要和平安定的環境恢複生產,發展經濟,爭取財政經濟狀況的基本好轉。在相當一部分群眾中,尤其是中小資產階級中,存在著崇美、恐美思想,認為美國有先進的武裝、強大的戰鬥力,稱霸世界,難以戰勝。中央主要考慮到:首先的問題是中國的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國軍隊,有效地解決朝鮮問題。”“第二,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雖然我們用的是誌願軍名義),就要準備美國宣布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最不利的情況是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不能大量殲滅美國軍隊,兩軍相持成為僵局,而美國又已和中國公開進入戰爭狀態,使中國現在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歸於破壞,並引起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一部分人民對我們不滿(他們很怕戰爭)。”因而中央討論時有兩種意見。另外,我國的空軍還未成立,美國控製著製空權,給我們造成很大的困難。出兵朝鮮要取得蘇聯的支持和援助,因而也要聽取斯大林的看法。


周總理和斯大林會談(1)
 中央政治局會議還未結束,就派周恩來秘密訪問蘇聯。大約是10月8日從北京出發,飛機在伊爾庫茨克加油停留幾小時,可能是第二天或第三天飛抵莫斯科。因緊急而又機密的關係,總理隻帶了我和機要秘書康一民同誌。那時,林彪正在莫斯科養病,到達莫斯科後,總理立即同林彪取得了聯係。③

  第二天,在布爾加寧陪同下,周總理、林彪去南俄靠近高加索黑海邊的阿布哈茲區,到


阿德列爾斯大林的休養所,蘇聯政治局其他委員都等候在那裏。午後,開始會談。我方是總理、林彪,蘇方是幾乎全體政治局委員,但是發言的主要是斯大林。我和費德林二人擔任翻譯。開始時氣氛有點緊張,因為互相都不摸底,都在放氣球試探。斯大林特意指定波斯特列貝舍夫任“總司令”主持宴會,指揮一切。然後,他簡單地介紹了一下朝鮮前線的情況,指出朝鮮同誌由於戰爭開始時軍事進展順利,疏忽了對情況逆轉的思想準備,也許產生了輕敵思想。美帝在仁川登陸反撲對朝方壓力很大,現在招架不住了。看來,敵人不會就此止步,不會停止前進,如果碰不到強大阻力的話。而且,朝鮮目前已受到極大的挫傷,戰場的形勢是嚴重的,對我們都是很不利的。今天想聽聽中國同誌的看法和想法。隨後,恩來開門見山地講:中國對一般情況是了解的。特別是考慮和研究了國內實際情況及主觀因素,認為以不出兵為宜。原因是中國由於長期戰爭,連年遭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許多有關國計民生的問題沒有解決。如果現在又卷入戰爭,不僅人民的困苦生活無法改善,而且國家的經濟恢複工作也無從談起。在這種情況下,還要擔負戰爭消耗的重擔,實在困難。況且軍隊的武器裝備和接濟,無不困難重重。戰爭不是兒戲,陷入這個漩渦,多年擺不脫身,如何收場?! 並且這場戰爭如果僵持不下,還可能牽涉到各兄弟國家。因而認為不出兵較好。斯大林聽了以後,說:按目前情況,美軍已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北部。朝鮮如果沒有後援,至多隻能維持一個禮拜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與其進行無望的抵抗,最終會被敵人消滅掉,就不如早點主動撤退,以保持所剩的有生力量。

  難以預料以後的一切。如何對付可能出現的這種情況,是必須考慮到的。其次,如果朝鮮同誌支持不下去,眼看著他們白白犧牲,那就不如馬上告訴他們作有組織、有計劃的撤退,並答應他們把主要力量、武器、物資和部分工作人員、幹部撤到中國東北,而把老弱殘廢、傷病員大部分撤到蘇聯境內。之所以要把有生力量撤到東北,是為了以後便於重新進入朝鮮。從中國東北要比從蘇聯進入朝鮮容易得多。總之,我們兩家都得承擔起這個重擔。建議把我們商談的這個情況,即撤退的意見,立刻電告金日成,不能拖延時間。講到這裏時,林彪插話說:不必撤走有生力量,而應讓他們留在朝鮮境內。那裏多山、有森林,他們可以進入山溝森林,進行長期遊擊戰爭,而且可以轉戰於朝鮮南北各地,以待時機。斯大林對這個建議十分不感興趣,回答說:恐怕敵人不會允許遊擊隊存在下去,而會很快把它消滅掉。既然不打算出兵,我們就得具體地籌劃,如何安置朝鮮同誌和他們的武裝人員,保存實力和有生力量,以待時機。對此應該作好準備,不能見死不救,望著他們蒙受無謂的犧牲。斯大林隨後說:我們曾經設想過如何幫助朝鮮同誌。但我們(蘇聯)早已聲明過,我們的軍隊已全部撤出朝鮮,現在我們再出兵到朝鮮去有困難,因為這等於我們同美國直接交戰。所以設想,中國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兵力,我們供應武器裝備;在作戰時,我們可以出動一定數量的空軍作掩護。自然,也隻限於在後方和前沿活動。

  ①1949年8月13日劉少奇與王稼祥、劉亞樓同蘇聯華西裏列夫斯基元帥會談,蘇方表示原則上同意中共中央組建空軍的設想方案。②1950年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總理聯名致電中共中央,電文中有蘇聯完全可以滿足中國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的內容。③1970年10月10日毛澤東和金日成會談時說:雖然擺了五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總是這麽彎彎曲曲的。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動搖搖,斯大林也就泄氣了,說:算了吧。後來不是總理去了嗎?是帶著不出兵的意見去的吧。周恩來說:兩種意見,要他選擇。我們出兵,就是要他的空軍支持我們。開始的時間,莫洛托夫讚成了,以後斯大林打電話說,空軍隻能到鴨綠江邊。毛澤東說,最後才決定,國內去了電話,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朝鮮)。俄羅斯檔案,1950年10月13日,馮西(斯大林)致電蘇駐朝大使什特科夫轉金日成同誌:“鑒於中國同誌的這個新的決定(指出動誌願軍),請暫緩執行昨天發給你們的關於在北朝鮮進行疏散和將朝鮮軍隊撤回北方的決定。”由此可以推斷,斯大林在和周恩來、林彪會談之後,曾向朝鮮建議疏散。入敵後,以免被敵人擊落、俘獲,這在國際上會造成不良影響。

  講到這裏時,斯大林還根據出兵的設想,提出了一係列具體建議,如裝備多少師團,蘇聯援助多少坦克、大炮、飛機以及裝備機械化部隊和特種部隊等。②

  言外之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們剩餘的軍火多得很。具體數字,現在記不清了。他說:中國設想改裝部隊,使各兵種規範化、整一化、現代化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合理的。但我們的經驗是:在戰時完成這樣的計劃,要比平時完成得更快更好,更有成效。同時,部隊因為處在戰鬥中,也可隨時發現缺點,隨時改進,以臻進一步完善。中方提出的改裝部隊的意見,交由布爾加寧負責同軍部和中方同誌共同研究處理。現在還是應該把我們商討的結果和建議立即告訴朝鮮同誌,請他們不失時機地早日做好撤退準備。鑒於目前形成的局勢,隻好走這條路了。

周總理和斯大林會談(2)
以後的談話就變成了海闊天空的閑談、聊天,時而談些奇聞軼事、奇風異俗,時而談些曆史故事,時而談世間奇跡、曆史事件、奇異人物,加上各種奇異的酒令,如:“эксбэрипирэен”的通圈令和各種形式的民間酒令。在宴席上,為了表示好感,斯大林向林彪敬酒,希望他顯示出革命軍人所具有的革命豪情與英雄氣概來。斯大林再三向他敬酒,而且隻是一杯紅寶石甜葡萄酒,但是,林彪竟始終不敢用舌尖舔一下。斯大林無可奈何地開玩笑說:酒裏沒有毒藥,稍飲一口無妨。”可他還是不敢嚐一下,即使是作個飲酒姿態,


他也不肯。在座的人都為他難堪。斯大林末了說了一句:不知這位將軍如何在前線指揮作戰!? ”結果,除林彪一人頑固地不祝酒、不飲酒,而遭到圍攻外,其餘的人都已醉眼,酒意酣濃,直到太陽從東方升起,宴席才結束。

中國決定出兵援助朝鮮

清晨,我們在布爾加寧陪同下飛返莫斯科,午後3時許抵達莫斯科。我們回到住地奧斯特羅夫斯卡婭街8號公寓,周總理坐下喝茶水,我到康一民的房間去看看國內有什麽新的指示。康一民正在抄報,一見我進去就說:剛剛收到毛主席的電報,你們看看。他大致地講了講來電主張出兵的內容。我大吃一驚。拿起電文一看,電文的第一句是:你們走後,我們繼續開會,政治局同誌多數人主張出兵。




  我急忙轉身回到周總理休息的房間,向他報告。周總理不相信,認為我看錯了。我又回到康一民那裏將電文的第一頁拿給他看。當時,他坐在沙發上。看後,他一言未發,雙手抱著頭,陷入深深的沉思。因為在幾個鍾頭之前,他所談的話與這個電文中的意思是完全相反的。他剛剛講過中國不能出兵援朝,並以極有說服力的話,向斯大林證明了這點,而且也作出決定,立即采取不出兵的準備和安排。但現在,國內來電又說大家(中央政治局的絕大多數)主張出兵抗美援朝。電文分析了形勢,製定了兵力部署、調動以及進入戰鬥的作戰計劃與具體的戰術。而今又得向蘇方重新交涉,校正數小時以前談過的一切話,而且必須談明對中國人民誌願軍出動和進入戰鬥後的軍火供應、接濟辦法等相應的計劃,並立即采取具體步驟,以便誌願軍很快能得到必要的供應,保證軍事行動的順利展開。後來我才知道:周總理離京之後,毛主席做了政治局委員們的工作,他說:我們不能見死不救。政治局的同誌見主席下了決心,自然也就沒有什麽意見了。10月8日,毛主席致電彭德懷及東北軍區和東北邊防軍負責人高崗、賀晉年、鄧華、洪學智、解方:“為了援助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們的進攻。”

  因為總理正在旅途中,對這一切無從知曉。現在,我們接到中央新的決定的電文,我督促將電文一頁一頁地隨譯隨送給他看。周總理研究了來電後,立即要我譯成俄文,首先送給莫洛托夫,要求他立即轉告斯大林,並約定時間,舉行新的會談。今天與昨日的情況就迥然不同了,因當時住在莫斯科的政治局委員隻有莫洛托夫和布爾加寧二人,而且布爾加寧正在忙斯大林交辦的那些事情。晚上,周總理同莫洛托夫會麵,首先提到來電的內容,希望把來電轉告斯大林,並詢問他的意見。莫洛托夫說,信(即電文)已轉去了,尚未見到回話。不過昨天斯大林同誌已談到中國出兵,軍火供應沒有問題。雖雙方未最後談定,但我大概了解一些情況和你們的希望。莫洛托夫一再表示他不能做主,這一切都必須由斯大林定。但是總理絕口不提再同斯大林會談的要求。莫洛托夫將信將疑地探詢恩來同誌,如果中國方麵的考慮是確定的,那麽,我們的事情應該如何談起? 恩來同誌把前一天同斯大林談的需要援助的項目與規模又重新提了一遍。當提到坦克和火炮的具體數字時,莫洛托夫說,他記得數目題,特別是關於集中地點、接收、轉運、保管和轉交手續等一係列辦法,特別研究了防空與存放地點和轉交等項原則問題。蘇方指定的接收終點站是:奧特堡爾,中國車輛到此站接運。驗收、接管等具體手續和辦法,由雙方交接人員進一步磋商、確定。14日,總理得到斯大林的複電後,致電斯大林說:“根據毛13日給我來電”,蘇聯誌願空軍在出動十六個團的噴氣式飛機之後,可否繼續出動轟炸機至朝鮮配合中國軍隊作戰?”誌願軍“進入朝鮮作戰,當其與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時,在雙方指揮關係上應如何解決?”並附上中國政府第一批開出的各種炮類及其附屬器材的訂貨單。我們在莫斯科逗留兩三日,將軍火一事辦妥即飛回北京。值得指出的是:因為形勢緊迫,我們和蘇聯談判時,隻談到軍火的數目,而沒有談軍火的價格。我們接受蘇方的軍火,是作為他們對抗美援朝的物資供應的貢獻而接收的。這件事情一開始,周總理在同我私下談話時就明確說明了他的這個打算;同時還談到,為了合理節約使用,避免浪費,對上述這個考慮不可傳揚出去。我說,根據我對蘇聯的了解,他們辦具體事情的人不會同意我們不付錢的想法。因而在回國的飛機上總理再次提及:準備在下次會見斯大林時,正式提出這個問題,爭取我們回國後,10月19日,誌願軍跨過鴨綠江,10月25日第一次戰役打響。從此,這天成為抗美援朝的紀念日。蘇聯遵守約定,於11月將第一批軍火交給中國。在中朝軍民的奮力反擊下,戰局迅速得到扭轉。在第二次戰役中,12月4日,收複了朝鮮首都平壤,很快收複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以外的全部失地。



斯大林對蘇聯顧問與我方爭論的態度

彭德懷率領誌願軍赴朝參戰時,因為朝鮮已有蘇聯顧問在那裏工作,所以毛岸英也隨彭赴朝任翻譯。這時期的工作比較順利,似乎沒有發生過多少誤會。但是,11月25日在敵機轟炸中,毛岸英不幸壯烈犧牲。後來由於翻譯不得力,常常引起雙方的誤會和爭吵,而且前方多次要求派得力幹部幫助翻譯工作,於是決定從外交係統把徐介藩調到援朝前線誌願軍司令部任辦公室主任兼翻譯,才解決了這一難題。彭總對我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




  他對徐介藩的工作是滿意的,各方麵由於翻譯的誤差而出現意見分歧、發生爭執的現象大大減少了。但是,蘇聯軍事人員時常同彭總發生意見分歧或爭吵,因為他們既不能理解,也看不慣我們的作戰方針、行動計劃等。彭總是偉大的軍事家,有自己的戰鬥經驗、作戰方針、戰略戰術。彭總是原則性很強的人,在原則問題上絕不會讓步。就其軍事才能來講,這些蘇聯顧問因陷於西方軍事教條主義的束縛而不能自拔,隻能望其項背,可是他們沒有自知之明,反而不斷地將爭吵的情況向斯大林匯報,雖然也指不出彭總本人的錯誤和缺點。在他們匯報的問題中,有兩樁事應當指出:一是,自赤塔到中蘇邊界線,積壓了不少軍火和其他軍用物資,因中方接運、轉運太慢,既堆滿了倉庫、貨棧,又影響了前方供應。二是,中國的援朝部隊進入朝鮮,是為了改裝自己。部隊來後先改換自身的裝備,然後送上前線,打一個時期的仗,就撤回國去,又調一批新的部隊到朝鮮來。如此輪番進行,以便拿到新式武器改裝自己。斯大林聽了後,隻對第一個問題表了態,要求中方迅速大力轉運,保證前方供應,而且來電催我們加力速運。而對第二個問題不僅沒有表示不滿和提出反對意見,相反,他認為這樣做很明智,很有遠見,這既可以立即在實戰中加以實施、考驗、發現問題及時改正、充實。這是用較快的方法,以較大的規模,迅速改裝部隊的一條捷徑;或許中國軍隊的相當部分都會采取這種方式完成自己的改裝任務。斯大林對這個問題當時所采取的態度是正確的、公正的、實事求是的。中央之所以決定采取輪番作戰的方針,是因為在第四次戰役打響後,已看出必須消滅大部敵人的有生力量。“敵人不被大部消滅,是不會退出朝鮮的,而要大部消滅這些敵人,則需要時間。因此,朝鮮戰爭有長期化的可能,至少我應做兩年的準備。”毛主席於1951年3月1日致電斯大林這樣講,主席又指出:為粉碎敵人意圖、堅持長期作戰,達到逐步殲滅敵人之目的,我中國誌願軍擬采取輪番作戰的方針。中國誌願軍已決定編組三番輪流的部隊。”這樣可以保證部隊得到休整、補充,並可預防敵人再次登陸切斷我主力的補給線。蘇聯在朝的顧問們,則看不到朝鮮半島三麵環海的地形特點,一味地要求誌願軍南攻。在敵人的有生力量沒有被大量消滅前,我又無空軍掩護,過早逼敵南退不但不利於我分割殲敵,反而會因為補給線過長,補充不上,給敵人造成再次登陸的機會,我就有被攔腰截斷或消滅之虞。這些顧問們脫離實際情況,並不懂戰略。

朝中蘇決定停戰,進行和平談判


 1951年6月,經過五次戰役後,朝鮮戰場上形成了雙方戰略對峙狀態,無論敵人怎麽發動攻勢,戰線都穩定在三八線附近。盡管美國當時糾集了16個國家聯合行動,但除美國外,其餘國家出兵隻是象征性的,而且都隻是應付差事,並沒有什麽積極行動,也無戰鬥力,在戰鬥中一觸即潰。但朝中兩軍卻愈戰愈強,是美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從未遇到過的對手。美偽深恐朝中部隊再次越過三八線向前推進,那時可能弄得美偽十分狼狽,甚至一敗塗地,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急急忙忙,積極建議雙方停戰議和,以便把朝中武裝力量阻止在三八線一


帶。這樣,既可保持住自己的體麵,也可能維持住自己四分五裂的陣營,以免丟臉和遭受更大的損失,因為在侵朝戰爭中蒙受損失最大的是美國。美國心急如焚,尋找各種渠道,前後兩次向蘇表示,希望蘇聯能從中斡旋、幫助,並轉告朝中方麵,說明美方願意就地立即停火、停止軍事行動,然後談判議和。關於這點,斯大林向我方作了詳細的解釋和建議。這是美國一個重大的戰略考慮,同時也表明它對侵朝戰爭前途的一種焦急和憂慮。消息很快傳到北京、平壤。6月初,金日成首相來到北京,和毛主席、周總理等一起研究朝鮮戰局並協商關於朝鮮停戰問題,談好目前兩個月不進行大的反攻戰役”,以進行和談。於是,中央決定派高崗陪同金日成前往蘇聯,共同協商朝鮮停戰問題,並向蘇方表明我雙方對停戰的意見和態度。我也同行。6月中旬到達莫斯科後,中國同誌住在奧斯特羅夫斯卡

  ①1950年12月31日發起的第三次戰役,誌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從三八線附近一直打到三七線後,彭德懷司令識破了敵人是有計劃地撤退,誘我到不利地區與我決戰的企圖,於1951年1月8日命令停止進攻。敵誘我企圖未逞,即開始對我進行全線進攻,開始打第四次戰役。因敵優我劣,我實行積極防禦作戰,於3月14日主動撤出漢城,將敵阻於三八線附近地區。4月22日,朝中軍隊發起第五次戰役,迫敵退至漢城及其以南地區,隨後主力休整並回撤,將敵阻於三八線附近地區。戰役於6月10日結束。

  婭街8號公寓。朝鮮同誌住在另外的地方。斯大林立即接見了金日成、高崗,首先關心地詢問朝鮮前線的實際狀況,並想弄清以下幾個問題:(1)前線上的實際情況如何,戰鬥行動是否還在繼續?(2)南北兩方軍隊所占據的陣地位置(戰略據點)的優劣比較,朝中能否堅守住陣地而不動搖? (3)敵方反撲能力與可能性如何?如反撲,能否抵禦住?一句話,朝中軍隊目前占據的是不是有利地位?最後他問:立即停火好,還是再打一下,修正戰線地位後,再談停戰好? 這時,朝中兩方談話的人都混淆了各不相同的詞匯用語,把停火、停戰、媾和(和解)、休戰、和約等詞匯混雜、交叉使用。於是,斯大林要求先弄清各種概念的含義,他說:不澄清一下,我們就不能明確我們要達到什麽目的。他指出:你們這會兒在談話中混同地使用了幾個含義完全不相同的詞匯,使人聽不懂你們的意見,摸不準你們的意圖和要求到底是什麽。拿你們這會兒在談話中使用的幾個詞匯來說,停戰、停火、休戰、媾和、和約等,它們的含義之間的差別是很大的。所謂停火,就是在戰鬥期間,在前線上,由於某種原因而需要短暫的停火(數小時,或一兩天;時限一過,又繼續交戰)。停戰則是較長時間的停止軍事行動,但雙方仍處在交戰狀態。

  我想問、想弄明白的是,我們今天所談的,即你們所期望、所要達成的目的究竟是什麽?我們現在商談的是屬於哪一範疇的問題,對此應該使用一個清楚的、準確的概念,否則,像你們在談話中同時使用幾個不同概念,使人越聽越糊塗。你們用明確的概念表明你們的意圖,才好與對方辦交涉嘛。你們的意圖、願望、要求究竟是什麽? 這時,朝中方麵回答說:我們的願望是停戰。接著,斯大林又問:是就地停戰,還是要求雙方在做過某些調整後(即防線上的調整或依地理、地形需要做的調整)再停戰?有否某方被包圍的部隊或地方? 對這個問題沒有人能回答清楚,而朝中兩方麵提供的地圖標誌是過時了的。斯大林不得不找蘇軍總參謀部的一位將軍攜帶軍用地圖來說明當時朝鮮前線的情況。然後斯大林問,應以何日何時確定為停戰期?斯大林不太愉快,因為商談的人對許多情況不清楚。當會談基本結束,大家進入休息室時,斯大林關心地問:停戰後的打算是什麽? 怎樣穩住朝鮮局勢,恢複和發展經濟建設? 在交談中,斯大林忽然向我方提到發展橡膠園的問題,並說,他聽說海南島、雷州半島,甚至廣州附近都有栽培橡膠林的條件與可能,對這個問題你們是怎麽研究的? 是否已有試驗田?

  “和平的代價”的廣播節目中發表了廣播演說,提出和平解決朝鮮戰爭的建議。他說:第一個步驟是交戰雙方應該談判停火與休戰,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線。”6月25日、7月3日我《人民日報》連續發表社論,強調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指出:毫無疑問,作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第一個步驟,馬立克的提議是公平而又合理的。”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於三八線的開城舉行。




周總理、彭德懷和斯大林會談(1)

雖然1951年7月10日在朝鮮戰場上敵我雙方開始談判,但是,敵人並無誠意謀求和平,所以8月、9月先後發動了夏季和秋季兩次攻勢,同時在空中對我交通線實行絞殺戰。1952年1月敵人又進行細菌戰。朝鮮戰場一直也未實現真正停戰,而形成邊打邊談的局麵。在談判桌上,美國、李承晚的代表乘機刁難、破壞。1951年12月開始“關於戰俘的安排問題”的談判。美國利用戰俘問題大做文章:首先以失蹤人數為基數向我要俘虜名單,散布我們虐待殺戮俘虜的謠言;然後又提出一對一交換戰俘,自願遣返”等問題。如果照此辦理,我們有許多


被俘人員不能回歸家園,當然遭到我方的拒絕。美國為了打破戰場上的膠著狀態和談判桌上的僵持局麵,壓我屈服,從1951年8月中旬起開始大規模地轟炸北朝鮮並中斷談判。麵對敵人的狂轟濫炸,有兩種態度:一種為敵人的進攻所嚇倒,接受美國方案;另一種是堅持鬥爭直至勝利。我黨中央的態度是堅持立場,貫徹既定原則,認為隻有堅定才能逼敵人轉彎。戰爭拖下去,對我們確實不利,但困難是可以克服的,而敵則有內外不可克服的困難,最後總要找出和平解決的辦法。我們不怕拖,也不怕戰,但也不宣告破裂。彭總更是做好了再打兩三年的準備,如果必要的話。1952年8月17日,周總理率政府代表團抵達莫斯科,商談朝鮮戰爭及第一個五年計劃等問題。8月21日和斯大林會談,周總理首先說明了我黨中央對朝鮮戰爭和國際形勢的看法。斯大林同意我們的談判方針,並同意幫助裝備中國60個師,但炮彈消耗與敵人之比1∶9是不行的,應是20∶9,必須壓倒敵人。他說:朝鮮戰爭對美國是敗血症,實際上北朝鮮和中國都沒有損失領土,美國也了解朝鮮戰爭對他們不利,迫切需要停戰。如果宣布蘇軍繼續駐在旅順口,他將更傷腦筋。美國在朝鮮既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在其他地方也就更難以實現自己的想法。停戰談判是一大問題,毛澤東主張忍耐、堅持是對的。我們援助朝鮮是不吝惜的。美國扣留戰俘是非法的。斯大林提出談判的三個步驟:我方被俘人員以116000人計算,如果敵人扣留我30%,我們可以扣留敵俘13%左右作為交換,說明我們不相信敵人所謂我方被俘人員有不願回來的事實,故扣留其比例的半數,促使敵人改變態度。

  美國沒有本領進行大戰,他的英法朋友更不行,人民也不願打仗。斯大林又強調:我們對美國應堅持立場,隻有硬,才能解決台灣問題、朝鮮問題。公道對美國是不存在的。美國以原子彈和空襲嚇人,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決定戰爭,還是靠陸軍。他同意援助朝鮮五個高射炮團,以增強防空能力。他認為,中國空軍不能出擊三八線,出擊等於正式參戰,因為空軍不是誌願軍的,而是國家的。不管在戰略上還是戰役上現在都不要出擊,不要破壞談判局麵。最後,在周總理建議下,斯大林同意彭德懷、金日成、樸憲永秘密訪蘇。9月1日,彭總、金日成、樸憲永抵達莫斯科,由蘇聯軍方接待,住在鄉下的別墅。9月4日,斯大林約見了彭德懷、金日成、樸憲永,在座的有莫洛托夫、馬林科夫、貝利亞、米高揚、布爾加寧、卡岡諾維奇及中國政府代表團全體成員:周總理、陳雲、李富春、張聞天、粟裕五人。斯大林詢問了朝鮮戰局及談判的情況。他說:中朝人民是英勇的。中國空軍是不能參戰的,因為空軍參戰就意味著國家參戰,而中國公開參戰,對和平陣營是不利的。但是,朝鮮人民軍的空軍應積極行動,蘇聯可以援助朝鮮三個空軍師。可給中國和朝鮮各一個師的噴氣式轟炸機,給朝鮮再增加五個高射炮團、兩千輛汽車。陣地前沿多布地雷。當談到士氣問題時,斯大林說:軍隊沒有勳章、沒有官階、沒有薪金是不正確的。不要將軍、元帥是無政府主義的想法。我方做了解釋:原打算全國勝利後逐漸實行從供給製轉到薪金製,後因朝鮮戰爭而推遲了兩年,預計1954年完全可以實現薪金製。關於談判方案,斯大林認為,沒有必要同意美國方案,這是立場問題。應按比例也扣敵人一定數目的俘虜,比例可以比他們少一半,也可以和他們扣一樣大的比例。會談結束後,與會的全體人員被邀請到斯大林別墅會餐。飲宴間,斯大林依次向大家祝酒;忽然,他舉著一個大酒杯,要彭總也給自己斟滿一大杯白酒。我知道彭總有胃病,不宜多飲酒,便要求不要勉強他過飲。總理知道彭總有酒量,立即向我示意不要幹涉。果然,彭總站起身來,同斯大林碰杯後,一飲而盡。從表情上看,斯大林當時很高興,滿意地望著彭總推金日成首相走在前麵,自己走在最後。斯大林要我把彭總請到他身旁,他們離開大家站在大廳一角,開始交談起來。斯大林請彭總轉告他對中國人民誌願軍的問候和祝賀,並詢問了俘虜政策及執行情況。彭總解釋說,中國共產黨早在紅軍時代就製定了不殺俘虜、優待俘虜的政策,曆來執行俘虜政策是很好的。令人氣憤而心酸的是1959年廬山會議之後,竟給彭總扣上“裏通外國”的帽子。彭總於1962年6月給中央的報告中對他各次出國情況一一作了說明,並說這次是我在場擔任翻譯。“文革”驟起,彭總慘遭迫害。我也被關在秦城監獄。1970年8月,專案人員追到秦城向我盤查此事。我於8月19日如實寫了證明,和我今天的回憶基本一樣,隻是稍簡單些。我看著當年寫的證明材料,心潮難平,浮想聯翩。物在人非,彭總已永遠離我們而去。9月12日,斯大林以家宴的形式宴請彭德懷、金日成、樸憲永。總理、李富春、張聞天、粟裕也出席了宴會。席間,周總理談及墨西哥提出的關於朝鮮問題的三點建議。斯大林說:美國急於找一出路解決朝鮮停戰問題。他說:聯合國已失去它應有的作用。我要給毛澤東寫一封信,請你們帶回去。我們應為新的聯合準備條件,應設法促成亞洲國家區域聯合。如果成功,蘇聯亦可參甚好,為亞洲的聯合準備群眾基礎。①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1952年6月3日至6日在中國召開籌備會,同年10月2日至13日在北京舉行正式會議,參加會議的有37個國家,378位代表和列席代表,成立了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聯絡委員會,並通過了《告世界人民書》、《致聯合國書》、《關於朝鮮問題》等十二項決議。

周總理、彭德懷和斯大林會談(2)

 這樣可迫使亞洲國家的某些政府讚成區域聯合。斯大林說:不要急,區域聯合是要政府參加的。斯大林很同意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大會應以和平為中心,一切圍繞著為爭取和平作鬥爭,能爭取日本、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參加很重要。他說:朝鮮戰爭是艱苦的,是否不願東歐各國幫助? 總理笑著說道:沒有不願的道理。後來東歐各國對朝鮮戰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最後,斯大林和中朝同誌討論起中朝兩民族的由來。宴會充滿親切、融洽、歡快的氣氛。這次,斯大林贈給彭德懷一輛“吉姆”轎車,以表示友誼。


經過朝中人民的努力,到1953年春,我們開始反攻,開始將戰線向南穩步地推進。經過誌願軍金城反擊戰後,美國人不得不認輸,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朝中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社會主義陣營,贏得了和平。1953年7月27日,朝中方麵和聯合國軍代表在板門店正式簽署朝鮮停戰協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