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學的一部分工作,就是教古希臘文,選這科的學生並不太多,因為太專門。不過,凡是要讀原文新約的人,都非修這一科不可。
我收到一位女士的信,她在我住的城裏最有名的女校教過書,經曆了很長也很有成就的教書生涯以後,年齡已到,便退休了。她寫信給我的時候已經六十多歲。
她在信裏說,她一生有一個大願望,就是要研究原文的新約。現在她退休了,可以有時間來完成這個心願。她希望我能收她做旁聽生。
不用說,我的答複是肯定的。所以從那年十月份大學開課以後,這位年已耳順的老太太,便坐在大學的教室裏,和年齡隻及她三分之一的學生一道聽課,寫筆記。
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好榜樣。
學無止境,永不太遲。
當希臘文化開始侵入羅馬帝國的時候,羅馬政治家柯圖那時年已八十,決心修習希臘文。法國著名風景畫家柯樂在七十歲時還說:“上主讓我再活十年,我想我會學畫畫。”孔夫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假我數年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那時他已年近七十。音樂家莫紮特雖然英年早逝,但是他成名很早,就在他的聲譽如日中天的時候,仍然在學音樂理論和對位法。加拿大前最高法院院長威廉爵士在九十歲的高齡告訴人:“時間的群山那一邊,還藏著許多最好的東西,等待我去學習。”
一個人若是要生活得有勁,應該不斷學習。人生最可悲的一件事,就是太多的人雖然有形有體地活著,但是在思想和精神上早已死了。
年紀再大,一樣可以學習。
比利時女詩人坎瑪特絲說:“年輕人最重要的一個生活法則,就是不斷向生活學習,一起讀完生活之書最後一頁為止。”主耶穌要我們像小孩子,小孩子的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肯學習。
要是我們大家每年都能學一點新的東西,真不能算壞事;這樣,可以讓生活永遠趣味洋溢。
年紀再大,一樣可以從頭來活。
現代神學院的一個特色,就是有不少年紀比較大的人在那裏讀書,有的學生過去做過校長,或者在教育機構做過很高的職務。還有的人是過去工商界或者報社的主管。
這些人常常是神學院裏最有活力的一群。別的人已經開始進入半退休狀態,但在他們卻是一個新的事業的開始。在別人,生命已經走到盡頭;在他們,生命才剛剛開始萌芽。因為如此,他們能長保年輕,身體和心靈都活在春天裏。
一個人要是能在自己一生事業的盡頭展開另外一個新事業,他的生命會變得多麽光輝燦爛。
一個人內心深處時時想做的事,在他一生的勞碌工作的盡頭,現在能夠開始了,舊的結尾成了新的開始。
靠著那更新萬事的天父,不論年紀多大,我們總能創造一個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