嶠壁蘭

愛蘭如己 蘭如人生
正文

心碎的中國,堅強的民族

(2008-06-05 00:38:26) 下一個
嶠壁蘭

      汶川,你一定要痛哭,中國,你一定要痛哭,這是生命還在頑強抗爭的宣示;汶川,你一定要挺住,中國,你一定要挺住,這是我們華夏民族意誌堅挺的昭示;世界,你不得不相信,中華民族不折不撓,眾誌成城。
      四川,自古以來是天府之國,山川秀麗,地靈人傑。如今卻是滿目瘡痍,一切浮泛遠離生命的真實,一切虛飾止步於慘烈現場。自5月12日14時28分那一刻,我們每個人都是災民,因為中華民族本來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中華民族是多災多難的民族,每一次災難發生的那一刻,都叫人們意識到生命的脆弱與無常,體會到生命的寶貴,感受到人性的美好。每一次嚴重的災難也都是一次洗禮,鍛造著我們民族的不屈不撓的性格,淬礪著我們民族的堅強意誌。每一次抗擊災難的行動都使我們的民族精神得到升華,民族團結得到凝聚。
      當災難已經不可避免,那麽賑災救助與善後,就是我們惟一能夠休戚與共的方式。從今年年初的冰雪災害到這次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善後工作中,都表明我們是一個能夠休戚與共的民族。特別是在這場抗震救災行動中,體現了中央政府以人為本,愛惜生命,執政為民的本色,體現了人民子弟兵親民愛民,耐勞善勇的精神,體現了全體中國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良好風尚,也體現了海外華夏兒女胸懷祖國,情係災區的赤子情懷。
      我們相信,即便是多年以後,人們應該都不會忘記在廢墟上閃動的那些身影。上至年過花甲的中國總理溫家寶,下至年輕的士兵和護士,他們在抗震救災現場百折不撓、舍身忘我的一幕又一幕情景,那就是中國政府展開的快速、有力和有序救災工作的縮影。
      這場地震的慘烈程度不亞於一場戰爭,它吞噬了成千上萬同胞的生命,使無數人流離失所,它震碎了中國人的心。廣大的海外華人華僑,與國內十三億同胞一樣,無不肅穆噙淚悲痛失聲。或許我們不能親自趕赴救災現場,親手挪開壓在同胞身上的瓦礫,拉住那血肉模糊的手;或許我們無法撥開廢墟,把奄奄一息的孩子抱在懷裏;或許我們不能親自為他們施藥療傷或者送上一杯熱水,或許……但是,天涯海角千山萬水無法阻隔同胞之情,漫漫長路無法延緩如箭的愛心。
      強震發生後,昆士蘭的華人華僑同胞迅速啟動了抗震救災捐款行動。14日上午,83歲高齡的陳輝先生及夫人黃薇芬女士專程來到駐布裏斯班總領館向災區捐款1000澳元,這也是昆州華僑華人的首筆抗災捐款。到目前為止,各華人華僑社團、企業、個人都已積極行動起來,賑災捐助活動如火如荼。5月18日晚,到訪的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章均賽和夫人、駐布裏斯班總領事館和昆士蘭24個社團一起舉行大型賑災募捐晚會,300多人出席,與會團體和個人踴躍捐款。近四個小時的晚會,捐得賑災善款達十五餘萬澳元。充分體現了愛國熱情,表達了對災區同胞的深厚情義。
      5月19日14時28分,汶川大地震後的整整第七天。祖國各地國旗低垂,汽笛長鳴,舉國同悲。這是世界曆史上最大的哀悼活動,十三億中華兒女的淚水讓世界感受到了悲傷,體驗到了中國人的感情,明白了什麽是眾誌成城。這次果斷、有序、有效的抗震救災行動,反映了中央政府成熟的執政能力,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讚許。
      賑災善後工作遠沒有結束。汶川要堅強,中國要堅強,我們海外同胞也要努力。捐款和倡導捐款是愛心是義務也是光榮,在祖國有難的時候,任何人都應放棄成見,摒棄偏見,攜起手來,淚盡血續,眾誌成城。
      親愛的同胞們,讓我們細聽那廢墟上的悲泣,讓我們正視滿目瘡痍的現實;讓我們共同守望互助,心意相連;讓我們掬一捧熱淚,獻上一份愛心。要拂去災區同胞臉上的淚水,平慰災區同胞受創的心靈,恢複那片秀美山川的麵貌,今天,我們能做的,就是伸出溫暖的雙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風中秋葉 回複 悄悄話 好久不見,特來問好!
玉骨西風 回複 悄悄話 唉,這個中秋對劫後餘生的人們來說一定是太沉重了。。。

PS: 不知為什麽在你的檔案裏留不了言,還是來這裏踩個腳印吧。謝謝問候,感覺很溫暖。因為忙碌,才疏於聯係,但惦念是不會改變的。也給你問安,祝一切都好。期盼新作!
風中秋葉 回複 悄悄話 期望讀到你的更多文章。問好!
淡竹葉 回複 悄悄話 是--讓我們都伸出溫暖的雙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