嶠壁蘭

愛蘭如己 蘭如人生
正文

中天寺記

(2007-10-18 07:24:05) 下一個
嶠壁蘭

清晨,雲靄如煙似霧,飄飄渺渺,猶如浩浩碧波從心田漫過。我躡足徜徉於雲端。大地蔥蘢,遠山若隱若現;岸擁偎著海,水倚托著天。幾聲清脆的鳥啼使得這晨宇微顫,淡化了幾絲神秘,卻又為這朦朧的山野平添了幾分盎然。極目海天連接之處,期待中的那輪紅日噴薄而起,那樣自信,那麽悠然。隨即就把光輝投向大地撒向人間,那樣慷慨,那麽自然。

俯瞰無垠的林區,朝暉盡染。清風徐徐,蒼翠盈盈,晨露點點,秀色無限。一陣雄渾悅耳的晨鍾隨著習習的微風送到我的耳際,在鍾聲蕩起之處,在林區一隅,閃爍著一片金燦,猶如綠濤中的一座方舟。那就是佛光山中天寺。那鍾聲似乎是佛的聲音:一天的禪事開始了。

中天寺始建於1992年,第一期工程於1993年10月30日竣工。這是星雲大師弘法數十年,禪業大成的又一善果。他堅信這是佛光的指引。大師一生倡導“人間佛教”,秉持“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慈善造福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的四大弘法宗旨。一念三千界,佛光普照;足涉五大洲,法水長流。

中天寺的建築秉承佛家傳統風格,又融合現代人文內涵。這裏雖然沒有蒼崖翠壁,懸流百尺,落於萬仞的瀑布;沒有映照夕陽的小橋流水和九曲回廊;更沒有“一半青山一半雲”的神幻欲仙之瓊閣,但環境十分清謐、氣勢莊嚴、殿宇宏偉、堂榭輝煌。中華文化底蘊在日益豐厚,“中國人的天堂”的境界正凸現於世。中天寺已成為吸引四海賓朋八方來客的靈山勝境。

豔陽下,蘭若之色金燦奪目,正門上“佛光山中天寺”橫匾居高臨下,詳和之光融於平闊的甬道之上。兩側石雕眾僧含笑合手:善緣廣結,無任歡迎,佛家之地,皆大歡喜。道道綠蔭錯落有致,玉欄石階雲水清契。飛簷矯翅淩空,金壁樓台梵唄鳴。

履過正門,仰見“圓通寶殿”。殿前一方天井綠茵懷幽,四周回廊廊柱泰然,將寶殿襯托得更加莊嚴。殿內,大佛麵門而坐,兩側香案青煙冉冉,禪座恭設於佛尊之下,營造出潔、靜、恭、虔的蘭幽氛圍。人們在這裏進香、禮佛、禪修,身心自得一份清淨,靈魂自得一輪淨化。

午後斜陽掛在環抱寺院的森林上,枝頭燒出了暗紅,餘光從疏葉稀枝間瀉下,斜插地麵,落葉中透出森嚴。圓通寶殿的飛簷上掛著夕陽的紅暈反襯出的光環,使寶殿顯得格外壯麗。

寺前左側,一灣湖水然若明鏡,綠柳垂岸,倒影清麗柔纖。“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景象自心底油然暗生。我想:這平湖之水,這蒼黛之木,不就是一地之魂?這林所環抱的,這水所映照的寺院,不就是佛家之靈嗎?

佛光山中天寺如今已是昆士蘭,乃至全澳大利亞名播遐邇的道場。這方佛家蘭若之地正因緣兩相契,香火興盛,梵音縈繞,禪風蔚然。我對佛說,你使樹木蔥綠,叫諸水秀美,連小草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充滿了綠意,充滿了生機,你的這座方舟也會將許許多多的人渡到彼岸吧!

一陣晚鍾將夕陽的餘暉抖落在寺前的山道上,渲染著回家的腳步。我環顧山林,回首夕輝中的寺院,想起了那句寓意頗深的雙聯:“問一聲汝今何處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嶠壁蘭 回複 悄悄話 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
飛飛~ 回複 悄悄話 WOW,看了你的博客文章,真是很美,每一篇都很喜歡。:)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