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白領們對“工資標準”為何不領情
(2007-11-05 12:28:59)
下一個
標題:白領們對“工資標準”為何不領情 參與討論 推薦
作者:右手光陰 於 2007-11-05 09:13:03.0 發表 來自: 發送短消息
11月4日《廣州日報》報道,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公布了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包括各城市物價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現代化等諸多方麵因素。該標準共分七檔,以人民幣為標準,從一檔香港月入18500元,直到七檔拉薩月入900元,都算白領。
白領標準公布後,一個奇怪的現象是,許多達到這個標準的人不願承認自己是白領。一些白領還抱怨,如今房價這麽高,想靠“白領級”的收入買房置業,很不容易。還有白領自嘲道:“一窮二白,白領真白。”
筆者相信,中國社科院公布的這個白領標準,自有其充分的依據。至少,相對於社會整體水平而言,白領的工資標準屬於中等水平了。那麽,許多白領為何感受不到安逸和幸福,相反,焦慮和不安卻籠罩著他們呢?
筆者認為,生活成本的高企,特別是近年來房價的快速上漲,不但把一部分白領擠壓出局,而且使大部分白領都感受到巨大的壓力。白領作為社會中間階層的重要部分,是橢圓形社會結構的中堅力量。然而,如果連白領都為住房而焦慮,收入低於白領階層的人們,又該怎麽辦呢?要知道,實現“居者有其屋”,有個相對體麵的生活,這樣的要求並不很高。
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這份白領工資標準的主要價值,就在於給了我們一個坐標,讓我們知道了什麽是“白領級”的收入水平;同時也給了我們一個窗口,讓人們清晰地看出“白領級”的收入水平在社會中的實際消費能力,而這也恰恰意味著白領在高房價麵前的貶值。
因此,筆者認為,中國社科院公布了白領工資標準,隻是完成了這個課題的一部分。許多達到標準的人為何不願承認自己是白領?白領們為何感到焦慮?或許更值得專家深入研究。
轉載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3936 個閱覽者 關閉窗口
第1條回複: 參與討論 推薦
作者:右手光陰 於 2007-11-05 09:24:08.0 發表 來自: 發送短消息
“白領工資標準”凸顯學術的無厘頭傾向
時間:2007-11-05 04:16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晚報
[新聞回放]據《南方日報》11月4日報道,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公布了一項所謂的“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據此,北京月收入5000元,上海5350元,廣州4750元,杭州4980元,蘇州4300元,廈門4100元……等等,才算得上“白領”。
不知道社科院的專家們花了多少經費,才“研究”出了上述數據。但筆者思忖再三,也想不出研究和公布這樣一個 “標準”有什麽實際意義。甚至可以說,這個所謂的“白領工資標準”實屬無稽、無聊。
眾所周知,“白領”是個寬泛的概念,簡言之,這是城市“OFFICE上班族”的一種泛稱。上到手握重權的高層領導和管理者,下到整日碌碌的普通職員,但凡以腦力勞動為主者都可稱為“白領”,其構成的複雜性決定了這隻能是一個模糊型概念。而觀諸上述社科院的“白領工資標準”,月收入卻已經精確到了“10元” 線。若此,堪稱無妄無稽。
給“白領”定出這樣具體的收入標準,是為了讓收入高的白領安心,還是為了給收入低的白領添堵?抑或,是為了引導企業調整白領的工資標準,還是要誘導白領們起而爭取自己的收益?實在令人難以明白,令人能夠感到的隻有無聊。
因此,這些數據雖然是由權威的社科院堂皇出台,卻實在很“無厘頭”。這一事件,再次凸顯出當前社科類科研的泡沫化傾向———這實際上才是一個更本質的問題。
當前,中國社會正處在社會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可以說,為社會科學發展提供了極佳的實驗場所,同時許多社會問題的解決也有賴於社科研究的成果。譬如如何發展法規有效調整新型社會關係和矛盾的問題,譬如進城農民的心理適應問題,譬如壓力正在逐年加大的養老問題……許許多多的問題,都需要社科研究者作出不懈努力,在推動學科發展的同時,更進一步推動社會發展。
然而,正是在這樣的時期,卻恰恰有一些社科研究者被浮雲遮了望眼,“學術研究”不斷趨於泡沫化,其一是表現在水貨 “論文”“專著”充斥,以騙錢為主的“國學班”等越來越多;二是表現在諸如孫悟空家鄉何在、秦可卿原型為誰、孔子身高幾何等無厘頭“學術成果”經常出現。由是,諸多專家簡直類同於網上的“磚”家,貽笑大方。
與自然科學類的研究有所不同,社科類研究尤其需要“真問題”、“大情懷”,惟此方可顯現出學術的價值、責任和尊嚴。社科學術研究的無厘頭傾向,是對學術資源的浪費,對學術責任的背離,對學術尊嚴的最大褻瀆。是故,對“白領工資標準”這類“學術研究成果”,或並不能一笑了之。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3936 個閱覽者 關閉窗口
第2條回複: 參與討論 推薦
作者:Qiwang 於 2007-11-05 09:44:47.0 發表 來自: 發送短消息
現今胡說八道已升至胡說九道了!可笑可悲啊!
謝謝您的閱讀, 您是本文第 3936 個閱覽者 關閉窗口
第3條回複: 參與討論 推薦
作者:張S 於 2007-11-05 09:47:05.0 發表 來自: 發送短消息
真是社科院搞的?假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