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繡
刺繡是中國民間的一種傳統手工藝,至少有二三千年曆史。中國刺繡主要有蘇繡、湘繡、蜀繡和粵繡四大門類。在現今刺繡已成為一種時尚的中國風特色。
技法:錯針繡、亂針繡、網繡、滿地繡、鎖絲、納絲、納錦、平金、影金、盤金、鋪絨、刮絨、戳紗、灑線、挑花等等。
泥塑
泥塑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民間藝人用天然的或廉價的材料,能夠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藝品,博得民眾的喜受。在明清以後,民間彩塑贏得了老百姓的青睞,其中最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張"和無錫的惠山泥人。
技藝:泥人張彩塑適於室內陳設,一般尺寸不大,約40厘米,可放在案頭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無雜質的純淨膠泥,經風化、打漿、過濾、脫水,加以棉絮反複砸揉而成的“熟泥”。經藝術家手工捏製成型,自然風幹,再施以彩繪。
糖畫
成都糖畫,是流傳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地區的一種傳統手工工藝。四川民間過去又稱“倒糖餅兒”、“糖粑粑兒”、“糖燈影兒”等。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畫,這種集民間工藝美術與美食於一體的獨特手工技藝,曾廣泛流行於四川省成都市及周邊巴蜀大地城市鄉村。被列入中國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這種傳統手藝現在卻逐漸消失。
技藝:糖畫雖然看起來是民間藝人的雕蟲小技,但實際卻是一門高深的技藝,裏麵蘊含了曆史、美術、地方民情風俗、蔗糖工藝等等複雜的元素。
創作過程中,藝人端坐於糖畫攤前,執勺在手,經過短暫構思,飛快地將勺中的糖液揮灑在光潔如鏡的大理石板上。凝固的糖液形成神奇的圖畫,有飛禽走獸、花鳥蟲魚、戲劇人物……皆晶瑩剔透,栩栩如生。
待新鮮的糖畫凝固後,藝人用一根竹簽把一件件作品粘合提拿起來,就完成了一幅作品。既可觀賞又可食用,融物質與精神文化享受於一體,觀之若畫,食之有味。
紮染
紮染:古稱雜花布,又叫絞纈染,是民間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藝。大理民族紮染采用民間圖案,通過對傳統的紮染工藝進一步渲染和藝術加工,使之成為藝術化、抽象化和實用化融為一體的工藝品。
技藝:其工藝由手工針縫紮,用植物染料反複泠染製而成,產品不僅色彩鮮豔、永不褪色,而且對皮膚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現代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
苗銀
苗銀:苗族最早的銀飾藝術萌芽於巫術圖騰活動之中。苗家篤信銀器能驅邪逐崇、防陰氣戕害。古時苗民戴上銀脖圈,據說能戰勝作惡的“老變婆”,確保合家平安。
聞名遐邇的黔東南苗族大銀角,其造型源自祖先蚩尤“頭有角”的形象,旨在祭祀祖先、獲得其保佑。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對銀飾愛惜備至,奉若神明。他們創造了各式各樣圖案、款式的銀飾造型,既散發出濃鬱的鄉土民間氣息,又表現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同時也顯示了一個大民族的輝煌與氣勢。
唐卡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鬱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繪出神聖的佛的世界;顏料傳統上是全部采用金、銀、珍珠、瑪瑙、珊瑚、鬆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貴的礦物寶石和藏紅花、大黃、藍靛等植物為顏料,以示其神聖。
這些天然原料保證了所繪製的唐卡色澤鮮豔,璀璨奪目,雖經幾百年的歲月,仍是色澤豔麗明亮.因此被譽為中國民族繪畫藝術的珍品,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也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