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愷钜——改命造運,廣結善緣

一個人的命,從出生那天起,從東向西而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柴靜穹頂之下的日子

(2015-03-03 19:39:15) 下一個
孫愷钜201534

 
美國有個電視劇,題目叫《Dome》,說的是一個安靜的小鎮突然之間被一個巨大透明的罩子罩住,與世隔絕了,於是小鎮裏的居民在絕望中為爭奪資源而變得瘋狂,甚至互相殘殺。這個電視劇的中文譯名就叫做《穹頂之下》。

這也就是柴靜的霧霾片的名字的由來。
 
柴靜用這個電視劇的名字來命名自己的紀錄片,自然是為了突出那種恐怖、絕望的氣氛。但從治理汙染的角度,霧霾並不是最嚴重的問題,轉基因濫種造成的基因汙染,稀土私采造成的輻射汙染,甚至土地汙染,形勢都比空氣汙染嚴峻的多,也更難於治理,應該說,霧霾隻是一個更最煽情話題而已。

嘩眾取寵,這就是愷钜第一眼看見《穹頂之下》時的直覺。

柴靜在紀錄片裏敘述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事實,但是,事實正確不代表柴靜的紀錄片表達了正確的觀點。
 
舉個簡單的例子。
 
眾所周知,白頭翁是一種鳥。
王老先生也是個白頭翁。

以上兩件事都是事實,都是正確的。但是,當某人故意地把這兩個事實組合在一起的時候,就很容易誤導出一個很滑稽的結論。

這就是柴靜在《穹頂之下》所玩的把戲。

俗話說,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麵不知心。要看清一個人,不是看他怎麽說,而是要看他怎麽做。

柴靜在《穹頂之下》說了什麽並不重要,柴靜在《穹頂之下》做了什麽,才是關鍵所在。

柴靜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她借著女兒的先天畸形*娓娓道來,把眾人的思緒從對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的同情中引向了北京的霧霾,山西的煤礦,在快節奏的信息轟炸中,突然出現了一個小姑娘稚嫩的臉龐,“你見過藍天嗎?”“沒有”“你見過白雲嗎?”“沒有”!

羅列這麽多的事實,以及采訪了那麽多人,科普了霧霾的知識,柴靜真正想說什麽?

從紀錄片的結構看,柴靜給出了霧霾的成因,霧霾的危害,發達國家治理霧霾的經驗,她也給出了解決霧霾的方案。

2004年,柴靜在山西孝義采訪那個小女孩時,當地正是小煤窯遍地的時候,煤礦的無節製的濫采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汙染,天空也確實是灰蒙蒙的不見藍天白雲。但是,請大家想一想,山西孝義在共和國的曆史上一直都是這樣的嗎?是什麽造成了孝義有那麽嚴重的汙染?

這個問題先放一放,我們看一看柴靜在自費百萬元,經過一年的調查之後提出的解決方案是什麽?

我十分讚同她提出的明確執法主體,有法必依的主張,不過,這一內容,她說和沒說沒什麽區別。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柴靜在一年的調查之後,居然提出打破“三桶油”的壟斷,就能使石油產業自我創新,提高品質,進而可以減少汙染。
 
再回到剛才的問題,是什麽造成了孝義的汙染?共和國的前三十年為什麽沒有這麽嚴重的汙染?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造成孝義,山西,甚至內蒙等地的汙染,正是由於打破了國企在煤炭行業的壟斷,充分市場化鼓勵自由競爭而造成的。柴靜如果真心作調查的話,她應該再回孝義看一看,通過國企並購中小煤礦,國企重新壟斷,孝義已經重見天日,藍天白雲,花紅草綠。

《穹頂之下》,柴靜要把“三桶油”肢解,私有化,市場化,重走孝義的煤炭業的老路,難道柴靜是想“拆淨”國企製造更大的汙染嗎?要知道石油的汙染比煤炭的汙染更致命也更難治理。

柴靜在《穹頂之下》開頭所揭露的汙染,卻正是《穹頂之下》結尾所希望的結果,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聰明的柴靜以及柴靜背後強大的策劃團隊,會沒有意識到這一明顯而又致命的缺陷?

從他們對每一條信息的取用和精心布局來看,這絕不是一個弱智的團隊。那麽,明知故犯,必有其不可言表的原因了。

且慢,可能有人會說,你是不是又要回到“陰謀論”的老調了?

先生,愷钜一生都是個老好人,但我也是個不肯在同一地方摔兩個跟頭的人。

當一件事情出現怪異之時,背後必有其不可解說的原因!這不是“陰謀論”,而是一個防止再上一次當的必要措施。

作為一個曾經的受害人,難道連記住前車之鑒的權利也沒有嗎?

煤炭市場化以後帶來的嚴重的環境汙染雖然每個人感同身受,但更要記住,不間斷的礦難有多少無辜的生命被埋葬在煤層底下,又有多少滿臉煤粉的童工在低矮的小煤洞裏爬進爬出?寫到這裏,我忍不住又想起了那著名的楊瀾之問——毛主席走了,我們會當童工嗎?

如果石油行業也像柴靜建議的一樣,6300個小公司到處亂鑽轉挖,我們不是要再走一遍煤炭業已經走過的老路?請問,有這個必要嗎?

如果,我們假定《穹頂之下》的策劃是完美的,邏輯是自洽的,那麽,我們就應該從更高一個層次來審視這部紀錄片中出現的貌似“自相矛盾”的地方。

當我們把共和國的曆史分開來看,那麽,是私有化市場化弱化政府監管造成了環境汙染,如此追究原因,就會出現《穹頂之下》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是如果把改革開放前後統一起來看,那麽,《穹頂之下》的邏輯完全是自洽的,她的潛台詞就是:是誰,把人民帶進了絕望的末日

柴靜要說的話,非常的隱晦曲折,如果不是這樣的抽絲剝繭,是很難發現的。但在她的循循善誘之下,觀眾的潛意識裏卻已經被植入了她要你默認的觀點。
 
《穹頂之下》的營銷技巧無疑是一流的,所有參與製作的前後台的組織和人物都對其寄予厚望。

我這麽說的證據就是,在柴靜的《穹頂之下》出籠之後,美國媒體《國家利益》在3月2日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恰恰就是《Doomsday: Preparing for China’s
Collapse》**,穹頂之下翻譯成英文就是Dome,英文Doomsday,翻譯成中文意思就是“末日”或者“世界末日”,那麽這篇文章的題目翻譯成中文就是,《(中國)末日來臨:為中國的崩潰做好準備》。請大家想一想,這種國內外“密電碼”的遙相呼應真的隻是巧合嗎?

很多人都認為《穹頂之下》選擇了一個頗有深意的時機,愷钜也深有同感。

我們不妨簡單地回顧一下。
2008年3月,西藏爆發著名的314暴力襲擊事件。
2012年3月,重慶警督進入美國大使館,事件直接導致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倒台。
2014年3月,新疆烏魯木齊恐怖襲擊事件,昆明恐怖襲擊事件。
2015年3月,柴靜《穹頂之下》網絡事件。

這裏麵到底有怎樣的深意,仁者可以見仁,但智者必然見智!

至於柴靜女士是美國公民的妻子也好是美國兒童的媽媽也罷,愷钜不想置一詞之評。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的自由。

但有一點,也算是愷钜對柴靜女士的忠告,柴靜用Dome作為這部紀錄片的名字,暗喻中國人民在“穹頂之下”的末日,這種手段雖然高明,但並不能瞞天過海,“穹”字代表了蒼天,天不語而有聲,天不動而自行,柴靜女士挽“弓”對天“空”,難道不知道傳說中李元霸的故事嗎?往近了說,愛女的畸形,和柴女士前幾年對肖傳國醫生的誣陷為什麽會對應的那麽巧呢?

柴靜女士,你既然拍了紀錄片《穹頂之下》,那麽,你穹頂之下的日子也就到了。

 
參考文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