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之四

(2009-01-11 21:24:00) 下一個

這段日子一直在生病,從11月底開始,不斷地在多倫多和蒙特利爾兩頭跑,為最後的論文答辯做最後的衝刺.接著是不斷地參加兩地的各類networking活動,回到多倫多又是馬上一頭紮進申請實習機會的準備中,終於積勞成疾,病菌就趁虛而入,把我拿下了.我這個人隻有在生病的時候才是最乖對自己最好的,心安理得地給自己放了大假.最開心的就是可以看自己喜歡的閑書和電影了.上了蘇醒姐姐的博,沒料到就此看到一個life-change的電影.這個電影就是<秘密>.

一直以來我很喜歡看勵誌方麵的書,可是我沒有聽說過<秘密>.看它是因為蘇醒姐姐的博,她是一個特別理想化和神神道道的女人,做的是娛樂記者,喜歡幹的是分析名字和性格.她說她從小就想當記者,可是一直都不敢太當回事,因為知道自己的資曆很普通,年輕的時候經曆過不少挫折,也喜歡折騰,可是幹自己不喜歡的總也幹不長,後來她開始給雜誌投稿,遇到命中的貴人,終於實現了當記者的夢.她的現身說法證明了<秘密>裏說的宇宙規律是存在的.

我沒有蘇醒姐姐那麽神,但是本質上我們是一樣理想化的女人.我的父母一直不能理解我為什麽不能好好在一個公司裏呆著,要不然現在已經是權高位重,哪裏需要象現在一樣剛剛碩士畢業,在經濟大蕭條裏苦苦求職.我覺得在這方麵自己是一個不能妥協的人.大學畢業的時候進了大部分人夢寐以求的"四大",那時候自己真的喜歡會計,心甘情願地加班加點,日夜學習.可是會計是那麽死的東西,僅僅適合於那種被動接受的腦子,不適合我這種喜歡變化挑戰和做決定的人.我開始跳槽,5年裏我嚐試了幾乎所有會計方麵的工作,從審計到報表到預算到分析到內部控製,沒有一個是能留住我的.那5年是我生命裏很灰暗的日子,我努力工作,努力想安定,可是不能,做的越多我就越討厭自己的工作,我陷入了一個死角.我的親親說我太浮躁和懷才不遇.他說的沒錯,他很塌實,他幹得很好,誌得意滿,平步青雲.可是我不知道怎麽樣才能做到向他一樣.我甚至覺得浮躁是我骨子裏揮之不去的東西,拖著我沉淪.

後來我移民來了加拿大.這是我真正重生的開始.我申請了學校,申請了原來不敢想的專業,金融碩士.我對金融的感情可以追溯到大三我的副修課.我選的是經濟學,中間有一門國際金融的課,老師是隻比我們大兩三歲的在讀研究生.90年代初的時候金融市場還不象現在那麽發達,可是年輕的老師已經開始給我們灌輸最前沿的內容,衍生工具.那時候聽課就象聽天書.可是潛意識裏我就定下了自己的方向.我喜歡和聰明人為伍,金融家是我認為最聰明的人,所以我要做金融家.這個在中國萬難實現的夢想,終於在我來了加拿大以後邁出了追夢的第一步.我很幸運,被學校直接錄取讀了研究生,要知道我的本科背景並不是商科啊.而且金融一向是熱門學科,我的本科成績也並不出色,事後係裏的輔導員告訴我,我的條件很不好,基本是扣著最低門檻被錄取的.我突然覺得自己好幸運,終於有機會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我一向不認為自己是最聰明的(不過智商測試顯示我是高智商者),但是對於喜歡的東西我有空前的熱情.我在學校的第一學期就PK掉了全部的金融本科生,4門課4個全係第一.要知道我可是一開始連阿爾法,貝塔,回歸分析都一無所知的人啊.以後每個課我都領先,我問老師最尖銳的問題,最快的反應,並且總能指出幻燈片上數學演算的錯誤(如果有的話),連物理係畢業的男生都崇拜我呢.哈哈,要知道我的本科學的可是語言專業,並不是什麽數學高手.我當掉蹩腳老師的課,去選博士生的課,那個老師是我們係裏資格最老也是最嚴格最不給人麵子的老師,我上了他研究生的課,學期結束的時候向他詢問能否申請他博士生的課,他說要看我的成績而定.那個課他給了我A,全班最高分,他對以後每屆師弟師妹都提起我們的term project,雖然不指明道姓,但是他對他的研究生能做出這種難度的paper感到自豪,每次提都笑容滿麵.而我之所以知道是因為連續有兩三屆的同學來詢問我項目的內容和建議.因為我們的paper給這個課設置了新的難度.最後一年寫論文的時候,我堅持自己的主張,寫了商品期貨的交易策略問題.這個題目從開題到實驗到動筆寫,完全是一個人的戰爭.我的導師由於在這個問題上沒有很深的研究也無法對我提供太多的幫助.中間數度糾結,寫得我無比痛苦.以至於很多和我同時做論文的同學做的都比我輕鬆迅速.可是當我最終完成,用累累的實驗數據支持自己的發現時,我的論文答辯獲得了委員會一致最高的評價:零改動.我用一年的時間做到了自己心中的夢想,搞清楚了想知道的東西,我覺得很值!現在雖然經濟形勢很糟糕,而金融市場是最大的重災區,我對自己還是充滿信心.我一邊找工作,一邊繼續學習,不願意委屈自己去做非金融方麵的工作.我覺得自己心態很好,積極找工的同時不急不噪,連我的朋友也說很欣賞我這麽堅持原則,不浮躁.哈哈,有趣的是4年前我還在為同樣的問題煩惱,我還以為浮躁是我與生俱來的弱點.看來浮躁不浮躁,執著不執著,靜心不靜心,完全是環境的關係,就象<秘密>裏說的那樣,一旦你知道自己在做對的事情,你就能感覺到那種喜悅充實和令你感到可以永遠做下去的熱情.<秘密>說對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