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蟲

蒿草之下, 或有蘭香;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巫山雲雨來曆的考究 (ZT)

(2007-12-20 15:43:40) 下一個
負責安排宮中皇帝與他們的妻妾們性生活的官員,稱為女史,她們是宮廷之中的女官。她們了解皇帝的生辰八字,也了解皇帝妻妾們的生日、習性和經期情況,她們盡量按照正確的時辰、合適的禮儀,為皇帝和他的女人提供優質的安排和完美的服務宮院深處,麵對春風中嬌豔的數千美女,皇帝有時感到力不從心。如何按照女史的安排得到快樂?而久鎖深宮的女人們則更為不安,她們的丈夫並不是平常人,她們的痛苦亦非常痛,如何能在冰冷的宮中暫留青春?幽怨深宮中的飲食男女,又有幾多未解之謎?謎底何在?

  1. 男人和女人的美麗傳說

  《禮記》上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焉。

  《孟子》也說:食、色,性也。

  飲食男女,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是人之為人的本能和天性。

  中國最早的哲學書籍《易經》,就曾探討過男女生活: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這是說,天地交合,化成萬物;男女交合,生育萬物。

  中國古人認為,雲是地的卵子,雨是天的精子,雲雨交合,也就是天地交合,化生萬物。

  公元前3000年的時候,中國的北方出現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稱為夏,先後定都於陽城(今河南登封)、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1600年,商取代夏,先後定都於亳(今山東曹縣)、殷(今河南安陽)。公元前1100年,周取代了商,先後遷都於周(今陝西岐山)、豐(今陝西長安)。

  據研究,商代的甲骨文中,有關男子娶妻的象形文字,其象形文字的字義是,男子手執一個女人的耳朵,宣布與這個女人成婚。

  值得注意的是,在早期的甲骨文中,女人的女字,作跪伏之狀,然後就是不成比例的一對大乳房。這就是女的象形字。而男字則是田中使力,就是一個人在田地中勞作。商代的男人、女人,已經有了明顯分工,女人就是生兒育女,男人則是種田養家。

  《易經》是中國古代占卜類的典籍,大約公元前六世紀前後,用陰陽二字,代替了天地、日月表示自然正負之雙重作用力。陰是指河之南,山之北,指的是陰影;陽是指山之南、水之北,是指光明。後來,陰陽分別指女人和男人。

  很早的時候,中國人就分辨出了金、木、水、火、土,並把這五種東西與季節、方位、八卦相配。

  水-陰-冬季-北方-玄武;火-陽-夏季-南方-朱雀;

  木-少陽-春季-東方-青龍;金-少陰-秋季-西方-白虎。

  玄武是一種龜,喜與大蛇交媾。朱雀是一種美麗的雉,又稱為鳳。青龍、白虎,從公元初期開始,成為男女及其性能力的代稱。

  男女在性事上,有一種自然的不平衡,就是男子弱於女子。這在中國早期的生活之中,就有這些表現。赤在甲骨文中是紅色的燃燒的火焰,紅色是性的象征,也是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象征。喜慶的場合,要塗上紅色;婚禮的時候,要布置成一片紅,稱為紅事。與紅相對應的就是白,白是性低下的代稱,也是死亡和悲傷的象征。中國古人認為,女人是紅,是火;男人是白,是弱。所以,有男白女赤之說。在古代宮廷中的房中書和春宮畫中,就經常以男白女赤來描繪男女的裸體,意思是說在性事上女人優於男人。

  不過,進入父權製社會之後,男人的地位遠遠高於女人。

  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斯幹》篇,就記載了男孩、女孩降生所獲得的待遇完全不同:乃生男子,載寢之床,載衣之裳,載弄之璋;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中國宮廷之中,有身份的女人才能與君王享受甜蜜,而沒有身份和地位的女性則必須在天亮之前離去,她們的內心充滿哀怨。

  《詩經》中和《小星》篇這樣描述:

  小小星兒發微光,

  三三兩兩在東方。

  急慌慌地連夜走,

  為了官家早晚忙,

  隻因命運不一樣!

  小小星兒光線微,

  還有參昂大星辰。

  急慌慌地連夜走,

  隻好拋棄衾和枕,

  隻因命運不如人!

  中國古代大詩人宋玉在《高唐賦序言》中,記載了動人的巫山雲雨故事:先王遊高唐,疲倦極了,晝寢。夢見一個美麗的女人,她說:我是巫山之女,是高唐佳客,聽說大王遊曆高唐,願意自薦枕席。大王很高興,與巫女交合。臨別時,她說:我在巫山之陽,高丘阻隔,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相會!從此,巫山、巫陽、高唐、陽台、巫山雲雨等,成為中國男女歡愛的代名詞。

  當然,久居深宮的男人和女人們也不例外。

  在中國曆代的宮廷之中,為帝王提供“服務”的製度,稱為嬪禦製度。

  古代宮廷中規定,王有一後、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

  後宮之中,這些正式名號的女人和無數沒有名號的共同組成皇帝的妻群,她們為皇帝提供性服務,生兒育女。

  負責安排宮廷中皇帝與他們的妻妾們性生活的官員,稱為女史,她們是宮廷之中的女官。她們了解皇帝的生辰八字,也了解皇帝妻妾們的生日、習性和經期情況,她們盡量按照正確的時辰、合適的禮儀,為皇帝和他的女人提供優質的安排和完美的服務。她們用一種彤管的紅色毛筆,專門記錄皇帝和他的女人們的性生活,稱為彤史。彤史是中國宮廷之中十分重要的文獻,是研究中國曆代皇帝、後妃們極其重要的原始宮廷史料。

  從另一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最自然的天性,在深宮之中也遭到扼殺。權力與財富並非給人們帶來原生態的快樂。

  2. 溯源養生之道

  男女之間的性生活,古人稱為房幃之事。有關房事方麵的書籍,被稱為房中書。曆史上的這方麵記載又與養生有著密切的聯係。最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有關房事和養生方麵的書籍。

  古代規定男女行為規範的儒家書籍是《禮記》,書中指出:天地不合,萬物不生。大婚,萬世之嗣也。……禮始於謹夫婦,為宮室,辨外內。男子居外,女子居內,深宮固門,閽寺守之。男不入,女不出。……男不言內,女不言外。非祭非喪,不相授器。這是說,男女之間,除了夫婦肉體接觸之外,不能有任何別的接觸;即使是夫婦,也嚴格限製在婚床之上,一旦離開婚床,就要避免一切接觸,送東西時不能碰到手,取食物時不能共用餐盤。

  儒家的這些嚴格規定,隻是限定在書籍之上而已,實際生活之中,是很少有人去遵循的。即使是倡導儒家禮儀的皇帝和皇室成員,也很少有人嚴格按照《禮記》的規範去生活。

  才子司馬相如一生浪漫,是位愛書、愛劍、愛女人的文人。他曾這樣記載了自己的親身經曆:

  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豔光。

  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弦為幽蘭白雪之曲。

  女乃歌曰:

  思佳人兮情傷悲,

  有美人兮來何遲!

  日既暮兮華色衰,

  敢托身兮長自私!

  玉釵掛臣冠,羅袖佛臣衣。

  時日西夕,元陰晦冥。流見慘冽,素雪飄零。閑房寂謐,不聞人聲。

  於是,寢具既設,服玩珍奇。金殿熏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

  女乃弛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氣服於內,心正於懷。

  《玉台新詠》收錄了許多女性作品,其中就描述了另一番景象:

  青青河畔草,

  鬱鬱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

  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

  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

  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

  空床獨難守!

  漢代出現了房中術方麵的著作,正式使用了房內、房事、房中術之類的詞語,講的是房中男女交合的藝術。

  漢代史學家班固談到這個時期的書籍時,認為當時形成一家之說的房中術有8家,他們分別著書立說,隨之有8部重要著作問世:《天一陰道》、《害成陰道》、《堯舜陰道》、《湯盤瘦陰道》、《務成於陰道》、《天老雜子陰道》、《黃帝三五養陽方》、《三家內房有子方》。這裏所說的陰道,並不是指生殖器,而是指房事的方法。

  班固在他的文章中說:房中者,性情之極,至道之際,是以聖王製外樂以禁內情,而為之節文。傳曰:先王之作樂,所以節百事也!樂而有節,則和平壽考。

  因此,流行世間的竹簡《十問》、《合陰陽》、《天下至道說》等書,都是漢宮皇帝們喜歡閱讀的房中書。

  這些廣泛流行於先秦時期的房事書籍,成為中國宮廷之中的寵物,不僅皇帝們喜歡,後宮中的女人們也很喜歡,她們甚至於在出嫁和下葬的時候,特地讓這些書籍也成為重要的陪嫁品和隨葬品。

  後宮中的女人,還是向往平凡幸福的生活。在民間,把房中書作為陪嫁品的女子,自然向往男女之間的美好生活,她們在果熟時節,會聚於樹林之中,高聲歡唱:

  擊打梅李落紛紛,

  三成落地七成存。

  令我傾心好兒郎,

  切要珍惜好時辰!

  ……

  此外,在深宮還流行葛洪的著作。

  晉人葛洪,寫有《抱樸子》一書,有許多關於房事的記錄。葛先生還曾寫過《玉房秘術》,可惜失傳。

  葛洪說:人不可以陰陽不交,坐致疾患。若縱情瓷欲,不能節宣,則伐年命。服藥雖為長生之本,能兼行運氣,其益更速。

  他又說:不知陰陽之術,屢為勞損,則行氣難得力也。知房中之術,則令人老有美色,終其所稟之天年。房中之事,能生人,能殺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死矣。

  他還說:養生之要,在於愛精。愛精之德,在於交合有度。若能一月再施精,一年二十四氣施精,能壽一百二十歲。交合之法,在於弱入強出,知生之術。房事之中,禁忌有三,一是天忌之大寒、大熱、大雨、大雷、地動、雷震、日月蝕,二是人忌之吃飽、喝醉、喜怒憂愁、悲哀恐懼,三是地忌之社稷井灶、山川神祇。

  隋代主要有《素女方》、《玄女經》、《玉房秘訣》、《素女秘道經》、《彭祖養生經》等等。

  唐代最有名的房中書,是孫思邈所寫的《千金要方》,其中的《房內補益篇》堪稱傑作。

  宋代產生了一些房事名著,包括北宋張君房《雲笈七竿》、南宋張果《醫說》、南宋陳自明《婦人大全良方》。

  明代房事作品較為豐富,主要有明代萬全《養生四要》、徐春圃《古今醫統》、尤遵敘《食色紳言》、張景嶽《景嶽全書》。

  清代壓製性文化,房事方麵的作品主要是石天基《長生秘訣》、汪昂《勿藥元詮》、曹庭棟《老老恒言》。石氏提出房事七戒,曹氏認為老年斷機是盛衰自然之理,汪氏則駁斥了流傳的返精補陽之說,認為如火之有煙焰,豈能複返於薪哉!

  人生苦短,精力有限,即使坐擁天下的帝王也會感到心虛。麵對春風中嬌豔如蝶的美人,特別是在香霧嫋嫋、靜寂無聲的月夜,隻有清風能夠撫慰皇帝的歎息,隻有明月能夠明白皇帝的苦痛和隱秘。

  月華似水,道士們踏著斑斑竹影,笑吟吟地來了,他們送上了讓皇帝賞心悅目的《春宮圖》,這在深宮中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而道士的養生法也一度流行於各朝宮廷之中。

  中國早期道士們的養生方法,形成於先秦時期,是神仙家們的修煉功夫。經過秦漢方仙道、漢代黃老道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進入東漢之後,就形成了道教法術之一。它又稱為黃赤之道,是講男女性生活的禁忌、方法、祛病之術。

  中國古人講求天人合一的天道觀和形神合一的人體觀,認為自然由陰陽化合而成,人與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人要求得健康,必須取天地之精華,達到合適的和諧狀態;男女之間,也要陰陽互補,通過適當的性生活,滋陰補陽,返陽補陰,方可達到理想的健康狀態。

  男女適度的性生活,不僅能夠維持人類的繁衍,而且還有益於身心健康。正常的性生活,會使男子加速造血功能,促進肌肉發達,減少體內的多餘脂肪。女子則可以增強生理功能,強化了四肢、關節、肌肉多方麵的運動,增強了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效地推遲更年期。

  《壽世保元》說:男子以精為主,女子以血為主。精盛則思室,血盛則懷胎。若孤陽絕陰,獨陰無陽,欲心熾而不遂,則陰陽交爭,乍寒乍熱,火則成勞。……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也。世之人若不能秉靈燭以照迷津,伏慧劍以割愛欲,則流浪生死之海,害生於恩也!

  一首著名歌謠,就是勸告世人,不要縱欲:

  勸人美色切莫貪,

  美色好比是刀山。

  色字頭上一把刀,

  不損眼睛即損腰!

  同時又強調八忌:

  一是欲不可禁,二是欲不可早,三是欲不可強,四是欲不可縱,五是切勿失情入房,六是切勿酒醉入房,七是切勿勞累入房,八是切勿病時入房。

  禁欲與縱欲均非養生之道。

  再回過來說中國曆代的皇帝們,幾乎都是女色的癡迷者和房中術的熱心參與者。皇帝們熱衷於房中術,不僅僅是為了滿足私欲,他們從中看到了滋陰補陽、長命百歲的好處。

  男子之精,一直被認為是男人元氣之本。固精就成為中國房中術的核心,也是曆代帝王所津津樂道的養生之道。

  《類經》說:欲不可縱,縱則精竭。精不可竭,竭則真散。益精能生氣,氣能生神。營衛一身,莫大於此。故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守精也。

  《抱樸子》說:凡服藥千種,三牲之養,而不知房中之術,亦無益也。

  《太平經聖君秘旨》說:欲壽者,當守氣而合神,精不去其形,念此三合為一。久則彬彬自見,身中形漸輕,精益明,光益精。

  漢代著名大臣董仲舒說:精積於其體,血氣本承受,則形體無所苦,身可得而安。能致精明,合明而壽。

  生活在7世紀中期、活了101歲的道家名醫孫思邈先生,寫了一部著名的醫書《千金要方》,原稿三十卷,到明代時增加到九十三卷。其書內十分重要的一節名為《房內補益》,講的就是男女之間的性生活,提出隻要房事得當,就會有益無害,長命百歲。

  這部書是宮廷之中的必備書,少年皇帝和成年皇帝都會讀到這部佳作。書中關於房事之時的年齡、對象、時間、禁忌以及神秘抱雄守雌的回精術等等,都對皇帝們充滿了吸引力。

  這部著作16世紀之後就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受到極大的歡迎。英文譯本的名字是:《健康性生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