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有緣

明哲達理,寧靜緻遠
個人資料
正文

<<鋼琴課>> 片段 --- from 法國薰衣草

(2008-03-07 13:49:46) 下一個
 

鋼琴課

細膩地展現維多利亞時代啞女深邃的情感世界

  反映女性意識覺醒的佳作

  導 演:簡·坎皮恩 (Jane Campion)

主 演:霍利·亨特

    薩姆·奈爾

  哈維·凱特爾

  ·第六十六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五項大獎

  ·第五十一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

  ·第四十六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第四十七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女演員獎

  ·第十九屆愷撒電影節最佳外國影片獎

  《鋼琴課》是新西蘭著名女導演簡·坎皮恩執導的以反映女性覺醒意識為出發點的一部影片,它講述了一個淒美感人而又令人迷醉的愛情故事,其間描寫的女性沉默的激情,表現人的內在的情欲衝動,優雅浪漫而又充滿原始野性。在這裏,音樂成為女主人公心聲流露的寄托,她將她的生命與愛全部融化進她的琴聲之中,世上惟有知音和愛她的人才能領悟。就藝術效果而言,影片達到了一種極致,它以鋼琴為載體,使美妙的愛的音符成為溝通思想感情的媒介,把一個將音樂作為自己心靈寄托的啞少婦和一個外表粗俗而內心情感豐富的男子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導演簡·坎皮恩曾經這樣說:“我對劇本思考越深,就越加明白,必須有一個客體來賦予這個故事以特殊性。在諸多方案裏我選擇了鋼琴,鋼琴可以說是人類雙手的神秘創造,它是文明的象征。從視覺上說,鋼琴與新西蘭土著人的生活構成了鮮明的對照。羅曼蒂克的激情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並且有時我們會為它而活。盡管我相信這並非是完全明智的生活方法,也明白它所帶來的結果常常是危險的,但我仍會珍惜它,並且相信它是偉大勇氣的象征。”

  備受矚目的電影《鋼琴課》是一部描寫男女之間性愛力量超過理性力量的電影,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不僅有孩子的拖累,而且在語言表達上也有障礙,可她卻背叛了有教養且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丈夫,同另一個富於男性魅力的人發生了性關係。事實上她本人並非像人們所臆測的那樣狂放不羈,而是一個靦腆的、有時甚至給人以僵硬感的女人。她曾讓人感到她的內心被厚厚的一層鎧甲包裹住了,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女人,卻在某天突然委身於一個外表粗曠、內心細膩的男人。通過肉體的交流,兩人產生了肉欲上的強烈渴求,繼而產生了熱烈的愛情,最終女主人公為此離開了自己的丈夫。換言之,理性的丈夫沒有叩開她的心扉,而那個帶有野性、給人以危險感的男人卻通過性愛成功地走進了她的內心深處。這部出自女性導演簡·坎皮恩之手的電影,通過女性自身,深刻地揭示了女性性愛的秘密,因而受到了全世界的廣泛矚目。

  ——日本著名作家 渡邊淳一  

  新西蘭女導演簡·坎皮恩編劇並執導的《鋼琴課》由不甚美麗卻魅力非凡的女子霍利·亨特擔綱主演,在鋼琴的黑白琴鍵下,故事開始蔓延。似乎沒有任何象征現實的意義,一切的劇情隻憑著女人的直覺和感官展開,美麗、平靜,卻有著一種超越理性的力量。《鋼琴課》便是這樣一部讓人不敢輕易去碰觸的女性電影。

  簡·坎皮恩的電影是黑白色的,一如鋼琴的琴鍵。她電影中的女主人公有一種超越感,有著對於單純無比的愛情的堅持,這似乎正是女性電影永遠想要表現的主題……如果有人欣賞,那麽這個女子就會獲得幸福,否則堅持的後果便隻有死亡,死於純真的靜。

  ——著名影評人 封黎華  

  19世紀中期的新西蘭有著優美的自然景色和豐富的礦產資源,還有廉價的勞動力。一批又一批的殖民者紛紛飄洋過海,去那裏實現自己的發財夢。

  蘇格蘭女人艾達是一個麵目清秀、性格內向的小婦人,她不會說話,有一個9歲的女兒弗洛拉。艾達遵從父親的安排,嫁給遠在新西蘭的斯圖爾特——一個她從未見過麵的男人。

  船把她們送上新西蘭荒涼的海灘,艾達和弗洛拉等待斯圖爾特來接她們。她們隻有簡單的行李,卻有一架黑沉沉的鋼琴。斯圖爾特帶著一幫土著人來接艾達,因為道路難走決定把鋼琴留在海灘上。

  艾達思念自己的鋼琴,隻好求助於鄰居貝恩斯,請求貝恩斯帶她和女兒去海邊看鋼琴。他們來到海邊,艾達急切地撲向鋼琴彈起來,弗洛拉在琴聲中舞蹈。貝恩斯默默地望著她們,他從這震撼人心的音樂中了解了艾達的心,並迷戀上了她。於是他主動提出以自己的80畝地換取海灘上的鋼琴,斯圖爾特很高興,貝恩斯提出要艾達給他上鋼琴課,斯圖爾特也滿口答應了。為了彈琴,艾達隻好每天去貝恩斯的小屋上鋼琴課,弗洛拉和一隻小狗在外麵玩。艾達專注地彈著琴,可貝恩斯卻不練鋼琴,隻是癡迷地望著她,對於他來說,上鋼琴課是一種很美的享受。

  貝恩斯知道艾達極想重新擁有自己的鋼琴,於是向她提出“以物易物”:在她彈鋼琴的時候他對她做些事,如果她同意,一次算一個鍵。艾達同意了,對於貝恩斯來說,這不是單純的遊戲,這是情欲的表達。

  斯圖爾特問艾達貝恩斯的鋼琴彈得怎樣,艾達隻是笑了笑,毫不知情的斯圖爾特很滿意。在長久的交往中,艾達和貝恩斯的感情與日俱增,不料他們在一次裸體相對時被不諳世事的弗洛拉發現了,她把這件事告訴了斯圖爾特。而貝恩斯深深地陷入了愛情的痛苦之中,他覺得這是沒有回報的愛戀。

  艾達又一次去找貝恩斯的時候被斯圖爾特發現了,他用木板把門窗釘死,軟禁了艾達。第二天一早,斯圖爾特又拆下了窗上的木板,告訴艾達他信任她,於是出去幹活了。而艾達在送給貝恩斯信物時又一次被發現,斯圖爾特暴怒了,失去了理智的他砍掉了艾達的一個手指。然而,艾達是無法說服的,這也許是一種意誌的力量。斯圖爾特終於徹底絕望了,他帶著槍來到貝恩斯的小屋,要他帶艾達走。

  有情人終成眷屬,貝恩斯帶著艾達和弗洛拉以及鋼琴離開了小島。在船上,艾達在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後,終於決定拋棄這象征了她沉重的痛苦記憶的鋼琴,她把它掀到了海裏。

  貝恩斯與艾達組成了幸福的家庭,艾達以教鋼琴為生,貝恩斯請人給她做了一個銀指套,每當銀指套與琴鍵相撞時,總會發出一種奇特的聲響,它融入了鋼琴美妙合諧的音符之中,創造出了另一種完美的旋律。 艾達也漸漸開始學說話,但是聲音粗得嚇人,她隻是在黑暗中獨自一個人說話,傾訴自己的心聲。

  掙紮化為舞蹈

  加拿大人一直說:這世界上至少要有四片楓葉——一片給男人,三片給女人。就是說,這世界上至少要有兩個人——一個男人,一個女人。如果說男人像山脈一樣隆出地表,那麽女人就有如河流陷入進去;如果說男人是令人顫栗的白晝,那麽女人就是使人不安的夜晚;男人是極端鋒利的象征,女人是無限柔軟的象征;男人是戰士,女人是夢想家。



摘自Sina.co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