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改變城市命運的思考者--簡.雅各布斯
(2009-02-05 07:41:07)
下一個
無論來沒來過紐約,可能大多數人都聽說過紐約有個蘇荷區(SOHO)。以前蘇荷區是藝術家的集聚地。近十年成了高級商業區。當走進蘇荷區高大寬敞的名牌店或知名畫廊時,可能隻有少數幾個人會把SOHO和一位女作家的名字聯係起來。她就是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可以說沒有她就沒有紐約下城現今的格局。
簡雅各布斯是一位作家和活動家.她的名作是“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1961年). 她強烈反對當時的市區重建政策.她反對興建集中型的高樓大廈並把窮人和富人分區居住。 她認為城市社區的活力來自不同收入的人群雜居在一起。老式的鄰裏互助是一座城市真正的人情味和生命力的體現。在書中她提到一個foot traffic的概念。她觀察到foot traffic高的地方是最安全的地方。她認為搞gated community不能根本上阻止犯罪. 反而人住進集中型的高樓公寓中後少了人與人的交流,多了人在鬧市中的孤獨。這是一座城市衰敗的開始。
簡雅各布斯在紐約的格林威治村住了近40年。她不但著書闡述觀點。她還組織群眾運動阻止破壞當地老社區的城市重建計劃.她反對Robert Moses曼哈頓下城高速公路修建方案.她最著名的成就是發動鄰裏示威靜坐(她曾因組織示威而被捕)。最終修建下城高速公路方案被取消了.想一想如果興建了下城高速公路,就沒有今天的蘇荷區(SOHO).可見她對紐約的影響和貢獻是多麽的深遠。
她的思想不隻影響了一座城市的命運。也影響了新一代城市規劃者對人文因素的考慮。很多現代建築師都承認受簡雅各布斯的影響巨大。2007年2月9日,在她去世後不到一年,洛克菲勒基金會宣布建立簡雅各布獎章。以紀念她對城市設計思想作出的重大貢獻.
PS: 當我讀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時,常會在腦海裏出現家鄉北京現在四處林立的高樓大廈。感慨為什麽沒人為保護老北京出謀獻策。最近偶然看到林徽因的生平,才知道當年為保護老北京的四大牌樓她曾和吳含激烈抗議。可惜她不懂發動群眾而且英年早逝。可憐我兒時記憶中的北京在現代化的隆隆建設聲中快速的消失了...
PPS: 和大家分享書中的一句話。
"It may be that we have become so feckless as a people that we no longer care how things do work, but only what kind of quick, easy outer impression they give. If so, there is little hope for our cities or probably for much else in our society. But I do not think this is so."
— Jane Jacobs,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