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糾結同性戀(5)成都,Gay都

(2021-12-13 11:01:23) 下一個

糾結同性戀(5)成都,Gay

(老X)

      當年聽到中國媒體稱成都為"Gay都"時,並沒有感到特別的吃驚。因為經常回成都休假,對成都的同性戀群體早有所聞,而且對同性戀聚會的場所也早就有所目睹,像成都最為熱鬧繁華的購物中心太古裏的星巴克及散落在其四周的眾多啡啡館,西玉林街邊的許多小酒吧,都可以目賭同性戀們之間毫不忌諱的愛媚行為。好像同性戀在成都也是一種時髦,追求的是西式咖啡、酒吧之類,我就從來沒有遇到過在成都諸多茶館裏玩的同性戀。

      在今天的中國,你可能早就發現同性戀現在已經非常的公開、而不再像二、三十年以前的那樣躲躲閃閃。

      據說中國的同性戀早就認知成都是中國Gay文化的中心,就如同美國同性戀認知的舊金山。雖然這兩個城市相隔十萬八千裏,但它們有一個很重要的共同點,即社會對多元文化的認可和包容程度,遠遠高於其他別的城市。成都的大學生的同性戀比例也比中國其他城市的大學生要高出好多,就是因為很多同性戀的學生本身就希望到成都這樣的寬容環境去諗書。對他們而言,在成都上大學既能學知識又能夠發展自身的同性戀個性,這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我就知道一個從成都某高校畢業後到美國H校讀研究生的同性戀男孩子小K。當他在青春騷動期認識到自己是同性戀時,完全不敢公開,就下死工夫學習,以掩蓋他的同性戀事實。結果一不小心,把自己操練成了學霸。大學他完全有機會去上北大、清華之類,但他義無反顧的選擇了Gay都的學校。不奔首都奔Gay都,好讓自己學習之餘,能夠有可以足膝談心的圈內人士。他曾對我女兒講,他必須努力搞好科研,因為他需要留在美國。他已經公開了自己的同性戀身份,很難回國去麵對自己的父母和親朋好友。更重要的是,他的同性戀身份使得他幾乎不可能在國內找到他熱愛的科研教學(Academic)工作。這裏也說明了一個基本問題,同性戀在今天的中國無論是社會與論還是工作就業,還很受歧視。我想小K作為圈內人士,對中國大陸同性戀的生存狀況,肯定比我們這些圈外人士更有發言權。

      不管怎麽說,作為一個老成都,我還是更情願成都的金字招牌,"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繼續讓全世界的華人為之激動,而不希望Gay都的名號去抵毀這金字招牌,畢竟"人間正道是滄桑"。

      記得中國某機構曾就中國同性戀狀況做過一些調查,並得到了一個很有意義的調查結果:當家長們得知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戀或表現出同性戀傾向時,家長對孩子的第一句話,幾乎是高度的一致,孩子"咱趕快去看醫生吧"!

      就這樣一句非常簡單的話,基本上概括中國民眾對同性戀的認知:病!

      這話聽來還真有點不可思議,因為至少在今天的美國社會,民眾基本上認可同性戀是一種複雜的(生物因素的)自然選擇,同性戀者不是病人。至少在我知道的每一個同性戀者,還沒有聽說他/她認為其是因病而致同性戀,也還沒有聽說他/她因為同性戀而去看醫生的。就此一點,咱中國社會對同性戀的認知可又比美國落後了若幹年。

      更甚,中國的家長對自己孩子是同性戀的反響大都是不認可,即絕對不願麵對孩子是同性戀的現實而施壓孩子,總想讓孩子收回其對同性戀的聲稱。

      比如我在國內有一非常熟悉的人士,她的獨子自己開公司,而且事業有成,至今已經四十出頭但還沒有女朋友。用她的話講,她兒子是全力投入亊業,無瑕顧及個人問題。但有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她兒子和他的生意搭檔、也是一位單身男士早就合夥買了房子同住在一起。用她的解釋,這是為了方便生意上事,住在一起便於勾通,而讓公司經營更加容易,是一雙贏的模式。其實大家夥都知道這就是那麽回事,隻是沒人願意點穿而已。可她就是不願麵對現實,還不停的張羅朋友給他兒子介紹女朋友,當然這都是沒有結果的結果。她兒子很孝順,用賺來的錢給她買了一套大房子。在她請朋友們吃飯炫耀其新宅後,她的一朋友對其他人講,孩子都病成這樣囉,還是先給孩子看好病再來炫耀吧。這就是上麵提及的典型式中國思維,同性戀是一種病。

      細想一下,咱國人還真是如此。總體而言,國人對同性戀的認識,至今基本上仍然停留在這是一種病、心理上的疾病的階段,這同中華傳統文化曆來趨於保守有關。接受外來文化進步的東西、科學的東西,始終都需要發揚光大。閉關自守不僅害國,也會害人害己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3)
評論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laopika' 的評論 : 完全同意。
laopika 回複 悄悄話 現在國內對同性戀已經寬容不少了,但與西方比還是有差距。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榮確' 的評論 : 你說得有道理,但人群中總有一部分是同性戀,而且動物裏也有同性戀行為,因此可以說同性戀的存在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健康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如果你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是同性戀,沒有多大關係,你還有兩個孩子可以給你傳宗接代。如果你隻有一個獨子,他又是同性戀,你就完蛋了。人和其它動物一樣,都必須遵循自然規則。自然界所有物種,都是健康個體多繁殖,不健康個體少或者不繁殖。

社會不應該歧視同性戀,而應該鼓勵健康夫婦多生育。你和我生育的孩子裏都有可能有不孕不育的,也有可能是同性戀的。關鍵不是打擊同性戀的孩子,而是注重生育足夠數量的孩子。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mikecwu' 的評論 : 謝謝評閱。正因為今天的認知同性戀不是一種病,社會就應順其自然。 美國早先製定的"don’t ask don’t tell"政策,就是為消除歧視同性戀而做的努力。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水星98' 的評論 : 謝謝品閱。這不奇怪,同性戀並不是社會主流,也很難引起人們的關注。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大榮確' 的評論 : 謝謝評閱。美國當然不是事事都是標準,比如民主政治體製。但是美國在科技領域所製定的很多規範,的確是無可否認的。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Ken99' 的評論 : 謝謝評閱。應該都不是病。
mikecwu 回複 悄悄話 同性戀是一個無法通過治療改變的心理狀態。因為人群中總有一部分是同性戀,而且動物裏也有同性戀行為,因此可以說同性戀的存在是正常的。

人和其它動物一樣,都必須遵循自然規則。自然界所有物種,都是健康個體多繁殖,不健康個體少或者不繁殖。同性戀的存在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健康夫婦隻生育一個孩子。如果你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個是同性戀,沒有多大關係,你還有兩個孩子可以給你傳宗接代。如果你隻有一個獨子,他又是同性戀,你就完蛋了。

社會不應該歧視同性戀,而應該鼓勵健康夫婦多生育。
水星98 回複 悄悄話 在成都住過多年,沒想到還有這個特征。
大榮確 回複 悄悄話 美國就是標準?美國就啥都正確?
父母生育孩子的根本目的就是傳宗接代,這是人類及一切生命最基本的自然屬性,也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自然屬性;違背自然屬性、社會屬性的行為當然就是病態。不管是心理還是生理原因,都必須治療;社會輿論和國家法規也必須抑製和懲罰同性戀行徑。
美國和西方社會把同性戀非罪化、非病化,甚至還大肆宣揚鼓勵同性戀,本身就是社會性腐朽墮落的有病行為,已經、正在和必將付出文明淪亡的慘痛代價。
Ken99 回複 悄悄話 如果同性戀不是病,那麽異性戀就是病嘍?
老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FollowNature' 的評論 : 謝謝品閱。對,認識上中美文化的差異還是非常明顯的。
FollowNature 回複 悄悄話 俺也認為是病。要說是天生的,自然的,也是病,一種基因病。當然也有可能是多基因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