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成都傳統小吃係列] 擔擔麵

(2008-01-13 19:08:53) 下一個

 


[成都傳統小吃係列] 擔擔麵

顧名思義,“擔擔麵”就是指那些挑著擔子,在老百姓居住的貧民區,走街串巷賣廉價小碗麵條的小商小販。

成都名小吃“擔擔麵”,卻是以始建於四十多年前、在文化宮旁的老店為代表,而散射於成都幾乎每一個大小川菜館中的”特色”小碗麵條。能夠從簡陋的大眾“擔子”小吃,到如今穩坐在各個高、中、低檔餐館的顯著位子,“擔擔麵”那真是創了飲食小吃“躍龍門”的奇跡。

“擔擔麵”以其獨特的、令人回味無窮的“香辣”,讓食客是“吃了忘不了”,“吃了還想吃”。

如果沒有這別具一格的風格和絕招,“擔擔麵”豈能蠻聲四海?

仍在老地方的老店保持了其“優良”的革命傳統,仍然堅持專營以“擔擔麵”為主體的各種麵條。雖然食客朋友們老是貶評,諸如“擔擔麵”現在是做得不如以前地道、味道也大不如從前,但我寧願相信,這不是“組織”變了,而是“散兵遊勇”的胃口敗了,胃口被酒精腐蝕壞了。

在我微薄殘缺的記憶中,兒時舉家周末去文化宮老店吃“擔擔麵”情景,仍曆曆在目,晃如昨天。

那時候,成都還隻有這唯一一家正宗坐堂的“擔擔麵”麵館,店鋪破舊不說,還極小,堂內比外麵的街沿還要矮幾梯。不算寬敞的街沿上,也會緊緊靠靠的擺上好幾張桌子。每每看著堂倌托著麵盤在高低不平的堂裏堂外跑上跑下,心裏常常吃緊,生怕他摔個跟鬥而打翻香氣襲人的“擔擔麵”。任何時候去到那裏,都是人滿為患,通常若是不等上一、二十分鍾,是休想找到座位的。

“擔擔麵”的吃點,除了麵條須是精麵細做,煮時視麵品而軟硬適度外,絕活主要是在作料和豬肉碎餡這兩條上。

碩大的案板上擺滿了小巧玲瓏的青花小瓷碗,而案頭卻是一、二十個裝著各種作料的瓷墰罐罐。

隻見作料師傅手足麻利、輕快準確的把醬油,辣椒油,花椒油,芝麻油,…,味精,白糖,蔥花按照目已成規的比例,從瓷墰裏均均勻勻的舀到那幾十個比秤跎大不了多少的小碗裏,精妙絕倫,令人歎為觀止。

“麻雀雖小,五藏俱全”。

最後再舀上一小勺用四川啤縣豆瓣炒出來的,香碎、鬆散的豬肉餡,“擔擔麵”的底料便大功告成,隻等煮鍋加上麵條,即可出堂。

就像是家規,除了“擔擔麵”,每次去都還會要上清淡的“白油燃麵”和“海味煨麵”。前者用以豬油、蔥花炒香的四川宜賓芽菜為餡,而後者則是以猶魚絲為主的海鮮燉湯作底。

三種截然不同的品味、相輔相成而互補,令老吃客飄然勝神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deerpark1129 回複 悄悄話 管它是哪兒的, 隻要好吃我都喜歡吃.
這次回去狂吃牛王廟的怪味麵和海味麵.
你吃過沒得, 喜不喜歡?
dandanmian 回複 悄悄話 錯了,然麵才是宜賓的。
小孩學畫 回複 悄悄話 樓下的,吹多了嘛,宜賓的是燃麵哈,不要和我們成都的擔擔麵搞攪了哈。
重慶的小麵好吃,火鍋幹辣幹辣的。
-尖尖- 回複 悄悄話 擔擔麵發源於俺們重慶,最早大概是宜賓人民的創造,所以裏麵的鹹菜一定非要芽菜不可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