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雜談

叫他“隨意”,是因為不願受任何“八股文”風式的約束,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喜怒哀樂,麻辣甜酸,都由它去。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總統回來啦 (活動塗一把)

(2007-12-06 20:41:10) 下一個

每當周末女兒忙完她俱樂部的活動回家時,我們都會打趣調侃她,

“總統回來啦!”

是啊,女兒課外總是忙忙碌碌的。每天早上六點鍾就起床,趕到學校去為她的科學俱樂部(Science Club)義賣糕點,咖啡之類,為俱樂部的諸多州外活動開支籌款。俱樂部的主席嘛,應該起好領導的帶頭作用。這不,那個周末組織的洗車活動,一上午就為俱樂部籌得近六百多塊錢,收益還是不小的。每個禮拜六下午,還得為她的模擬聯合國俱樂部(Model UN Club)操勞,開會布置每個人的任務,檢查準備的情況,討論辯論的內容,為每年兩次的地區性競賽作好準備。無奈,這些都是她這個俱樂部的主席必須要做的。當然了,每年她們俱樂部都載譽歸來,為學校贏得榮譽。而作為家長,我們更為高興的是,孩子通過這些活動,學了很多課堂學不到的社會知識,鍛煉了社會社交能力,增強了自信心和責任感。每當看到孩子的這些進步的時侯,我們多年來憂慮孩子不願介入社會活動的耽心逐漸得以消除,而高興的同時,心裏總有一絲內疚的感覺。

記得一天晚飯桌上,女兒很高興的談到她所修的“政府機構”這門課,每個班做為一個模擬的獨立的黨派,需要競選政黨主席(Party Chairman)。因為這一職位具有最大的權力,諸如指定政黨的總統後選人之類的決策,更為吸引人的是他/她不用做通常的課外作業,而是閱讀和修改別人提供的報告,所以人人都搖搖欲試。經過後選人的競選演說,女兒以最高票得以當選。在她的就職演講上,課堂就像是議會,同學們都站起來為她的精彩演講不停的鼓掌。聽到這裏,我是真正的笑了起來,“屁點大個事,還那麽一本正經。”不過女兒能當選,正順應了她近年來常說的話,“我喜歡做決策,不喜歡聽別人指揮。”這也正符合了她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幹事專一有條理的習慣。話風一轉,她又提到了她小學二年級那件事,如果不是我們的幹預,她早就會參與這些感興趣的社會活動了。“你們當時真不應粗暴的幹預,而應該引導我怎麽去做。”雖然這件事已成為居家飯桌上的經典笑料,但每一次笑過後,我內心都會有點悔過的謙意。

那是發生在女兒上小學二年級時侯的一件小事。一天女兒放學回家後,一個人躲在辦公室裏忙得不義樂乎。不停的寫,不停的打印,不知道在幹什麽。我們覺得有點奇怪,這不像是在做課外作業,於是便進去問她在幹什麽。她說她在準備競選學生會主席(Student Council President)的演講稿和張貼 (Post)。不看不知道,一看是氣得跳!

“如果我當選,我會向學校施壓,要求不能給我們家庭作業,這樣我們就可以做任何我們自己願意做的事情。” (If I am elected, I will press for school to have no home work so that we can do whatever we want. – 大意如此)

張貼也全是這些個張牙舞爪極富煽動性別的競選口號,“No Home Work!”, “No Test!”,“Do Whatever We Want!”

看到這些東西,對著她就是一頓臭罵,一個女孩子,幹事怎麽這麽粗野,成何體統?因為從我自身所受的東方的傳統教育,這真是大逆不道,不可思義的舉止,完全忽略了她是處在西方的寬鬆教育環境,一個給予個人發展極大自由度的文化環境。

接著不僅沒收了她的競選材料,而且武斷的命令她不準去參加競選。女兒到還聽話,默默的接收了這一切,毫無怨言。從這以後,女兒就失去了參與社會活動的興趣,隻知道讀書學習。學習到是很好了,可這又成了我們兩口子這幾年的心事,看她這書呆子勁,今後可怎麽在社會上混啊?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高二,我們鼓勵她去參加模擬聯合國俱樂部的演講和辯論,才又重新激活了她參與課外社會活動的熱忱。

這麽些年來,我一直在反思這一看起來微不足道的小事,麵對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家長切不可魯莽行事,如果我們處理不當,就會很容易對小孩子的發展產生負麵影響。其實話說回來,一個小學二年級的女孩子,能夠開出這些吸引眼球的空頭支票,不愧是很有思想,至少她知道怎麽去迎合選民的心理,去爭取贏得勝利。看一看當前競選美國下一屆總統的激烈爭鬥,後選人不也是靠遊說許願,開空頭支票去贏得選民的支持嗎?再看一看這人氣旺盛的女性後選人希萊利,想一想我女兒的前科,這個敢作敢為的女中豪傑就已經把我手上這一票吃定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