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從斯大林會見毛澤東的場景看回憶錄的可信性 (組圖)

(2010-04-11 08:50:40) 下一個



研究曆史的規律、進程,主要靠見識;到了廛清史實的時候,恐怕還得憑點運氣。因為有些講述同一件事的第一手史料,彼此不能吻合、難於取舍。這樣的例子在曆史事件經曆者的回憶錄中,就可以看到。這裏僅舉一例:1949年斯大林接待訪客毛澤東。

1949 年底毛澤東赴蘇訪問斯大林,是二十世紀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一件大事。當時,中方毛澤東的翻譯是師哲,後來他出版了《在曆史巨人身邊──師哲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斯大林的翻譯是蘇聯人費德林,撰寫過《我所接觸的中蘇領導人──費德林回憶錄》(新華出版社1995)。斯大林與毛澤東會談的過程是二人書中重點。但是,對他們同時在場的一些情景的敘述卻大相徑庭,似有玄機。

比如斯、毛兩人第一次會麵:師哲說:“斯大林在他的克裏姆林宮辦公室的小會客廳會見毛主席。六時整,廳門大開了。斯大林和蘇共全體政治局委員及維辛斯基外長站成一排迎接毛主席。這是很破例的,因為斯大林一般不到門口迎接外賓。他為了表示對中國人民及其領袖的尊重、信任及特殊的禮遇,所以特地作了這樣的安排。會談時隻有我一人作翻譯,蘇方沒有翻譯在場。這又是特殊的安排,以表示對中國同誌的完全信任和尊敬。斯大林緊緊地握著毛澤東的手,端詳了一陣說:‘你很年輕,紅光滿麵,容光煥發,很了不起。 ’……”給人的感覺是,雖然見的是共產主義陣營的教皇,毛澤東一行仍然麵子十足。

再看費德林的回憶:“第一次會見是在克裏姆林宮斯大林的辦公室。我的職責是陪同毛澤東,擔任這次和以後幾次會見的翻譯。打開門,斯大林坐在辦公室的最裏端,我們需穿過房間才能到達他跟前。他慢悠悠地站起來,離開辦公桌,不慌不忙地走過來。他的神態沉穩凝重,威嚴中帶幾分沉思。他朝我們跨了幾步,一副從容不迫的樣子。毛澤東卻不一樣,他平時也是很沉著的,這時卻像換了個人,在地毯上疾步前進,我幾乎跟不上他。毛澤東顯得很激動,眉宇間流露出急切的心情。他的樣子有點拘謹。那是一個深受注意的時刻。‘您好,斯大林同誌,’毛澤東激動地說,他一把抓住斯大林的手,捧在自己的兩個手掌中搖了好一會兒,以便充份表達他對這次會見的滿意心情。‘歡迎您光臨,毛澤東同誌。’斯大林的聲音不高,停頓了一下又說:‘您比我想象中更年輕、更健壯……’。”此情此景令人想到電影裏的意大利獨裁者墨索裏尼,端坐在大廳最裏麵,被召見的人要小跑一段路才能到他麵前。也許當年蘇聯對中共尊稱其為“老大哥”還覺得不夠勁呢。倒是其他回憶文章裏有提到毛澤東訪蘇初期受到斯大林冷遇,後因國際上議論紛紛才提升接待溫度的。(如程遠行《中國涉外事件秘聞》)



常識道:外交禮儀的常規與破例,是兩國關係的晴雨表。更何況,中蘇兩黨一向圍繞控製與獨立明爭暗鬥,兩巨頭間的一顰一笑關乎世界格局,每一個蛛絲馬跡都可能與某項重要史實有關聯。師、費二人的說法如此不一,不知道是其中一人還是兩個人都為了粉飾或掩蓋什麽,篡改了曆史場景。

那次訪問,斯大林與毛澤東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如果隻看結果,人們將不理解為何短短幾年之後中蘇就反目成仇了。這就需要考查一下這個條約是怎麽簽下來的。既然談判就是討價還價和妥協隱忍,撕毀條約的種種危機就同時附著在文本的背麵了。根據師哲的說法:蘇聯方麵不同意中長鐵路的資本比例從(中蘇)50:50改為51:49;斯大林提出不允許第三國人在東北和新疆居住;援華蘇聯專家的“治外法權”等問題存在分歧。費德林卻說:“條約的基本條款,是斯大林和毛澤東在平靜祥和、沒有任何分歧的情況下達成協議的。交談雙方相互默契。”這也是研究中蘇關係史的一個線索。

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還有一例,就是毛澤東行前的答謝宴。師哲和費德林都指出,斯大林走出克裏姆林宮蒞臨毛澤東的盛宴是破例之舉。但斯大林是怎麽來的呢?師哲說:“會前,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夫婦、李富春親自在門口迎接蘇聯客人。客人們誰也不知道斯大林將出席酒會。九時許,斯大林率蘇共中央政治局成員到達門口。毛主席和斯大林握手後,便陪斯大林向餐廳的正席走去。”看似順理成章,好像沒有什麽文章可作。



毛澤東首次訪蘇

不想,在費德林的回憶中,那次告別宴上斯大林的出場則極富戲劇性:“二月十四日,中方按預定時間在大都會宴會廳舉行盛會,盡管氣氛隆重,但是許多人流露出焦躁不安的神情,他們耽心斯大林是否會應諾出席。……一位資深的便衣人員走到我跟前,煞有介事的樣子,用信任的口吻對著我的耳朵說:‘你到前廳去迎接主人(按:那時,斯大林的近臣私下稱他為“主人”)把他帶進來。’……他挽著我的胳膊走到前廳,告訴我該站在什麽地方,‘注意看著門口’。周圍沒有人,隻有存衣室的服務員守在掛衣架旁邊。不久,前廳門開了,斯大林像鏡框裏的肖像一樣站在門坎上。他對著前廳掃了一眼,發現了我,便不慌不忙朝著我這個熟悉的目標走過來。他走到存衣處,解開大衣扣。殷勤的服務員像彈簧一樣跳到他跟前,謙恭地說‘約瑟夫?維薩裏奧諾維奇,請讓我幫您……’斯大林瞧了他一眼,客氣地向他問好,然後微帶譏諷地說:‘謝謝你,不必了,脫衣服我自己會的,’他朝我丟了個調皮的眼色。脫了大衣,他走到掛衣架前掛好,又把製帽擱在架上,對著鏡子理了理頭發,問我:‘裏麵的情況怎麽樣,人都到齊了嗎?’‘是的,毛澤東同誌和其它中國朋友早就來了,都在等著您呢。’‘那麽好,帶我去吧。’說著,他用手輕輕拍了拍我的肩膀。於是,我 ‘領著’斯大林……走進宴會廳。迎接他的是熱烈的掌聲和一片歡呼聲。所有的人,無論是悲觀消極論者還是謹慎的樂觀派都是一片雀躍。斯大林停了一會兒,掃視一遍到會者,便請我把他帶到正站在‘主席團’那張長條桌後麵的毛澤東跟前。……”

像這樣對不上岔口的史料、史實還有很多。史料是一種財富,可以為擁有者帶來利益;史料又是一種權力,掌握著它,進可以息紛爭、退可以造混亂;史學不比自然科學,不能多方設計、重複驗證。惟願寫史的人境界高一點,謹記古訓──唯恐一字自己出。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江上一郎的評論:
跟這位的感覺完全一樣!
SUNNE 回複 悄悄話 白癡才會相信這些曆史資料。都是根據自己國家的利益對細節胡編。隻有條約才是真正的白紙黑字有參考價值。
草廬 回複 悄悄話 頂,二戰時美總統的俄譯出過書,斯大林的英譯也出過回憶,後叫斯斃了,在70年代看過中文版的俄譯書好象叫曆史的回憶,感覺是在共產係統出來的人都善造假。
Chiyankun 回複 悄悄話 費林德處處突出他自己,肯定要說許多沒影子的話。比如他“帶領斯大林進宴會廳就絕對不可能。難道蘇聯方麵就沒有人知道斯大林要出席,連莫洛托夫都不跟斯大林一起來?
江上一郎 回複 悄悄話 有趣、有益的對比--謝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