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勇闖百慕大三角洲:調查謎團背後的真相(組圖)

(2009-01-10 15:41:15) 下一個

百慕大三角洲,據說它是一個神秘的漩渦,可以隨意奪走人的性命,吞沒飛機和船隻。有人在此神秘消失了蹤影,隻留下:“這裏發生了怪事。”,就杳無音訊。前去找尋的人,卻結果什麽也沒找到。還有的人葬身海底。

不明飛行物和外星人綁架等超自然現象讓我們感到恐懼,百慕大三角洲也是如此。本期節目中,我們將帶各位前往百慕大三角洲,調查謎團背後的真相。

百慕大三角洲。它位於大西洋上,麵積45萬平方英裏。這裏的惡劣天氣能夠摧毀飛機和船隻。百慕大三角洲一場颶風所蘊含的能量、超過一萬顆核彈。海上的巨浪可高達50英尺,相當於5層樓的高度。風速可達每小時兩百英裏,比強烈風還要猛烈4倍。

即便在風平浪靜時,這片以邁阿密、北部的百慕大、南部的波多黎各為頂點的三角形水域,也奪走了很多人的性命。有的人憑空消失了,沒有發出任何求救信號,也沒有生還者能告訴我們、到底發生了什麽。還有的人葬身巨浪之下,長眠在飛機、船隻構成的墳墓中。

神秘百慕大,許多船隻飛機一去不返

我們無從得知確切的統計數據。但有的飛機、船隻和人員確實是神秘消失了。有些謎團直到後來、才真相大白。1918年,美國籍的補給船獨眼巨人號駛離巴巴多斯後不久、便再也聯係不上了。

1963年,美國海運硫磺皇後號從基韋斯特附近進行了一次例行呼叫,從此杳無音信。科學家相信,百慕大並沒有奇特之處。從統計數據看,懷疑論者也沒有錯。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故事和傳說卻越來越多。

但是,這片水域為什麽如此神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冷戰開始了。發生核戰爭的可能、讓人們感到恐懼。這種疑惑和恐懼感也滋生出了許多神秘的謎團,充斥於電影和通俗文化中。

有報道說,曾在美國上空發現不明飛行物,許多失蹤案件、最後都被解釋為外星人綁架。每一個離奇的傳說似乎都有可能。

科幻時代的這些緊張情緒,使大量書籍和報紙紛紛開始討論神秘失蹤事件和超自然現象。同時,隨著海、空運輸量的增長,人員傷亡也在大幅度增加。

20世紀60年代中期,"大商船隊"雜誌的一位作者首創了"百慕大三角洲"一詞,使這個謎團更加撲朔迷離。

采訪相關目擊者和科學家

但哪些是真實的事件?哪些隻是神話傳說?我們拜訪了許多理論家、科學家、反傳統者、專家和目擊者。百慕大三角洲之謎也深深吸引著他們。

不明飛行物的目擊者保羅·萬斯

保羅·萬斯相信百慕大三角洲之謎的確存在。他說曾在坐船時、見到一個奇怪的物體。那也許是個不明飛行物。

保羅·萬斯是一位曾經見過不明飛行物的目擊者,他對我們說:“我和朋友道格·格頓正準備離開西棕櫚灘,這時,我看見一道白光劃過天空,然後停了下來。那肯定不是飛機,就是一道白光。它停下來之後,下方出現了煙雲。煙雲不停地旋轉,有點像龍卷風,但又沒有龍卷風那麽長。幾乎同時,那道白光停了下來,船上的發動機也開始狂轉起來。

百慕大水域的沉船

對於保羅·萬斯的故事,我們無從證實、也無法反駁。科學為百慕大三角洲之謎提供了一些合理的解釋。最常見的解釋都跟天氣有關。

全世界的極端天氣都會給海運、空運帶來巨大的災難,百慕大三角洲也不例外。這裏有地球上最可怕的天氣現象。那麽,百慕大三角洲的離奇失蹤事件、會是它們造成的嗎?

我們首先會想到颶風。這些龐大的雲雨氣團,會演變成地球上最猛烈的暴風雨,寬度可達一百英裏,風速高達每小時兩百英裏。颶風所到之處,飛機、船隻無一能逃脫厄運。

專門拍攝暴風雨的攝影師吉姆·艾德斯有時,它們的力量如此之大,就連經驗豐富的颶風觀察者都會感到吃驚。專門拍攝暴風雨的攝影師吉姆·艾德斯、就曾感受過百慕大三角洲颶風的巨大力量。

吉姆·艾德斯是如此對我們描述當時的恐怖情形:“當時,我正在拍攝樓房底層被巨浪衝毀的場麵。我正準備穿過街道,這時一道大浪從背後湧過來,把我衝倒在地。”他險些丟了性命。巨大的衝擊力把他卷走,衝往三百英尺外的大浪中。他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幸運地逃過了一劫。

采訪氣象學家吉姆·魯夏和羅伯特·羅傑斯

佛羅裏達州邁阿密國家颶風中心的科學家吉姆·魯夏、羅伯特·羅傑斯對每次颶風的強度和演變趨勢都進行詳細的監測。

無論科學家怎麽努力,大自然總是能讓人措手不及。例如,1992年8月的安德魯颶風,它的力量令人恐懼,就連吉姆·魯夏這樣的權威氣象專家也無法應對。它帶來的後果、更是讓人痛心。

吉姆·魯夏是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氣象學家:“當時,我正在颶風中心查看衛星雲圖,發布當地的颶風警報。我太太和兩個女兒當時還在我們已經住了20年的家裏。她在電話裏說,"這場颶風不會傷害我們的。我們覺得風不是很大。”我對她說,“對不起,親愛的,這一次你錯了。”後來安德魯颶風到達百慕大三角洲邊緣時,摧毀了吉姆·魯夏位於戴德郡的家。

有時,百慕大也會變得非常平靜

當時吉姆·魯夏已經好幾個小時沒有聽到家人的消息了。他轉過街角,來到家所在的位置。房子早已經不在那兒了。

颶風的破壞力巨大,也因此成為了人們研究最多的天氣現象之一。說不定,關於百慕大三角洲發生的悲劇,它就是最合理的解釋。對颶風的一切了解、都可能幫助我們揭開百慕大之謎。我們可以從太空中監視颶風的發展趨勢。

有些科學家專門飛進百慕大三角洲,深入颶風中心、追求新知。羅伯特·羅傑斯就是其中之一。

羅伯特·羅傑斯也是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氣象學家:“我研究颶風,飛進暴風雨中、去測量相關的數據。依靠計算機技術,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颶風的產生、成因、行進路線、改變強度的因素、以及降雨等方麵的問題。首先,必須有溫暖的水域。實際上,水就是颶風的燃料,颶風需要水來維持能量並提供動力,進而形成颶風。此外還要有合適的風向,隻有這樣、暴風雨才能持續。如果風來自四麵八方,高度不一,暴風雨就無法繼續了。”

如今,衛星技術能夠提前警告位於百慕大區域內的人、颶風即將到來。衛星技術加上更先進的導航係統,或許就是傷亡及失蹤事件逐年減少的原因。

但這個解釋並不全麵。颶風季節隻有6個月,也就是從6月份到11月份,但有許多失蹤事件發生在這6個月之外。那麽,是否還有其它自然現象能夠解釋謎團呢?海龍卷,也就是在海上形成的龍卷風,經常在佛羅裏達南部沿海出現。它也同樣致命。

邁阿密上空的這場風暴,已經從龍卷風演變成了海龍卷,風速高達每小時110英裏。佛羅裏達南部經常有海龍卷。這是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常會有好幾個海龍卷,一個接一個,能持續5到10分鍾左右。但是,海龍卷可能會突然出現。

天氣會變得惡劣,影響船的航行。還可能有海龍卷。人們還在船艙裏吃午飯,突然就有海龍卷襲來,而他們還根本不知道。雖然很危險、而且難以捉摸,但海龍卷的力量很弱,無法掀翻大船,也無法擊落高空的飛機。

那些我們更熟悉的現象,例如雷暴呢?百慕大之謎是否和它有關?

當暖濕氣流上升與冷氣流相遇、就會形成雷雨,由於總有不斷上升的暖氣流,百慕大三角洲等地區是孕育雷暴的絕佳地點。雷暴能在海麵上快速形成,釋放出巨大的毀滅性力量,襲擊還渾然不知的飛機與船隻。雷暴通常還會伴有閃電,這也是該地區始終存在的威脅。

潛水船船長戴夫·伊斯:與閃電近距離接觸

潛水船船長戴夫·伊斯,已經在拿索的斯圖爾特·寇夫潛水俱樂部工作了14年,他幾乎每天都要去百慕大三角洲潛水。

他給我們講述在百慕大的一次驚險之旅:“我們碰上了一場雷雨。我們離它很近,能看到每一次閃電,聽到每一次雷聲。我們知道要放開方向盤,不然的話就會有觸電的感覺。很快你就會聽到天線的聲音,就像裏麵有一群大黃蜂一樣,嗡嗡地叫。這是因為靜電累積的原因。”

閃電會讓人失去方向感,甚至喪生。但較大的船隻和飛機通常都裝有保護裝置,可以躲過單次的雷擊。就像海龍卷和雷暴一樣,閃電也隻能提供部分解釋。

盡管這些解釋都符合邏輯,但有一起失蹤事件,最能增加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色彩。

 

神秘失蹤的第19飛行小隊,讓世界開始關注百慕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某一天,風和日麗。5架載有14名年輕空軍士兵的海軍飛機憑空消失了。美國海軍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激起了人們的無限想像,成為百慕大三角洲的第一大謎題。二戰結束才幾個月、又失去了這麽多士兵,這場災難顯得更加悲情。第19飛行小隊人員的照片、讓人們難以忘懷。

這些年輕人成為了美國一大謎題中的受害者,並讓全世界開始關注百慕大之謎。關於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有許多離奇的說法。但真相到底是什麽?

也許,關於百慕大三角洲的這一悲劇,沒有人比熱衷研究百慕大的專家、作家吉安·庫薩(《百慕大三角洲》作者及專家)知道得更多。

吉安·庫薩:“我認為,我是個不嫌麻煩、為百慕大三角洲著書立傳的人,包括與它有關的所有謎團。它們都是來自真實的事件,不是杜撰和傳說,不是道聽途說。”

庫薩研究過所有有關第19飛行小隊的曆史資料,也聽過目擊證人的講述。

重飛“19飛行小隊”的路線:遭遇不可思議危險

官方紀錄顯示,儀表失靈是第19飛行小隊遇到的第一個麻煩。但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麽?如果我們沿著當時的路線再飛一次,能否獲得新的信息?

我們決定乘坐服役於二戰期間的“複仇者”飛機,進行這次史無前例的重新飛行,完全按照第19飛行小隊的飛行路線,穿越百慕大三角洲。在經驗豐富的老飛行員查爾斯·泰勒的領導下,第19飛行小隊從羅德岱堡國際機場起飛。

其中4架飛機上各有3個人,另一架飛機上隻有兩名飛行員,預計飛行四段,從羅德岱堡起飛,飛往比麥尼群島,大港礁,大巴哈馬島,然後返回基地。天氣晴朗。你或許會認為這很簡單。

第一段航程,他們將飛往比麥尼群島,距離羅德岱堡基地約56英裏,途中要在奇金亨沙洲試射魚雷。飛行路線圖顯示,他們繼續向東飛行了67英裏,羅盤航向91度。接著他們應該轉向北、再向西北,飛行73英裏。最後一個左轉彎向西、將讓他們對正羅德岱堡基地。

紀錄顯示他們完成了前3段航程,但未能完成第4段。他們在下午7點04分後沒有了音訊,就連飛機的殘骸或屍體都沒有找到。對第19飛行小隊的機組以及他們的親友來說,這是一次悲慘的飛行。

歐比·歐布萊恩是前海軍飛行員、戰鬥英雄。他在這起災難發生一年後入伍。他將負責駕駛與第19飛行小隊的5架飛機相同的"複仇者"魚雷轟炸機。

歐比·歐布萊恩給我們解釋:“1950年,我在"海盜"飛行中隊駕駛"海盜式"攻擊機。我們乘坐“拳師號”前往韓國。我一共執行了40次任務,期間還獲得過飛行獎章。”

我們的飛行員和第19飛行小隊那些年輕、勇於奉獻的軍人是同一代人,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活下來,都會心懷感激之情。第19飛行小隊的飛行員和其他飛行員使用了多年的基本導航方式,是靠羅盤以及下方的島嶼來確定方位。為了讓這次飛行更有說服力,我們的飛機也將使用相同方法。

打撈沉船

我們從羅德岱堡的相同跑道起飛,和當年的第19飛行小隊一樣。時間是下午2點10分,然而天氣狀況要比當時好些。60年前的第19飛行小隊遇到的第一個麻煩,是查爾斯·泰勒上尉通過無線電報告說、他確定不了方位。

無線電報務員吉姆·瓦德當時就在附近一艘海軍艦艇上,他聽到了第19飛行小隊之間的無線電通訊。他說:“我們聽到飛行小隊長呼叫塔台,問對方能不能用無線電確定機隊的方位,因為他確定不了自己的位置。”

這似乎很難理解。但泰勒相信自己是在佛羅裏達群島上空。佛羅裏達群島綿延1百英裏,一直延伸到墨西哥灣。泰勒所在的位置、更可能是再往東北兩百英裏。

塔台20分鍾之後回複說,"雷達上看不到你們。你知道你們的方位嗎?"泰勒說,"我能看到一些島。"塔台又問他知不知道那是什麽島。無線電通訊的準確記錄顯示泰勒遇到了麻煩。

泰勒則回複地麵:“兩個羅盤都失靈了。我正在找佛羅裏達州的羅德岱堡。我下方是零散的陸地,我確信這兒就是佛羅裏達群島,但不知道多遠,也不知道怎樣才能飛往羅德岱堡。”

經過一段時間的順利飛行後,我們的飛機也出了問題。驚人的是,故障時間幾乎和泰勒報告儀表失靈的時間相同,都是在3點50分左右。我們的"複仇者"魚雷轟炸機的轉彎側滑儀開始失靈,這使得飛行員很難平穩有效地轉彎。

當年的泰勒中尉是這樣描述他的處境:“我們轉彎偏東兩度飛行,我們太靠北了,而不是往東。就算有東西也看不到。”

我們從起飛到現在已經過了3個小時,燃料至少還夠再飛3小時,機組成員開始爭論不休。飛行小隊的另一名飛行員愛德華·包爾斯上尉、設法控製局麵讓機隊向西飛行:“可惡!如果我們往西飛的話,就能回家了。”

我們的模仿飛行又順利度過了一個小時。下方的大港礁安全在望。我們左轉彎,向北飛往大巴哈馬。它是我們這次飛行的最北端,還有一小時航程。第19飛行小隊本來應該在這裏向西轉彎返航。”

但當年此時的第19飛行小隊可能已經分不清方向。燃油告急,而且夜晚即將來臨。泰勒中尉開始焦急的問同伴:“你向東飛行的距離不夠。我們往東飛了多久?”包爾斯給的答案是:“我們現在的航向是西270度。”

不可思議的是,另一個問題又發生在這次模仿飛行中。

跟拍"複仇者"轟炸機的飛機,機上的轉彎側滑儀、也就是我們飛機上剛才失靈的儀表,這時也發生了故障,現在它已經完全不工作了。模擬第19飛行小隊飛行近兩小時,兩架飛機,兩次儀表失靈。或許我們那兩架飛機的儀表本來就有故障?

不論應該如何解釋,我們都最終轉彎向西了。這個航向本來可以保住第19飛行小隊全體人員的性命。我們惴惴不安地向羅德岱堡飛去。

最後,第19飛行小隊始終沒有轉彎往西。這5架飛機就這樣繼續飛行,眼看燃油即將耗盡,它們仍在繼續向東,飛入空曠的海洋,和越來越濃的黑暗。當時泰勒下命令:“我們將按270度航向飛行,一直到看到陸地或者燃油耗盡。從某架飛機的燃油剩下10加侖開始,我們就一起在海麵迫降。大家都清楚了嗎?”(根據海軍規定,在遇到類似的危機時,編隊中所有的飛機都要迫降。)

那是他們最後的無線電通話。塔台問他還剩下多少油,他說大約還能飛20、30分鍾。我們等了半個小時,無線電再也沒了動靜。我們知道他們已經墜機了,但不知道具體地點,之後我們出動了所有的艦艇和飛機前去搜尋。

沒有人知道第19飛行小隊到底遭遇了什麽,為什麽連一個組員、救生衣或一片殘骸都找不到?

其他神秘失蹤案件

第19飛行小隊的神秘失蹤和緊隨其後的媒體狂熱,使百慕大三角洲的傳說更加牢不可破,至今仍是最著名的謎團。但1945年的這5架飛機,絕非失蹤懸案的尾聲。

1948年12月27日,一架麥道DC3客機自波多黎各的聖胡安起飛,預計飛往邁阿密,卻在途中神秘失蹤。

1963年8月28日,兩架巨型KC-135軍用空中加油機,在返回邁阿密附近的霍姆斯特德空軍基地時墜毀。兩架飛機距離為5百英尺,卻同時墜機,當時的高度約為3萬6千英尺。

但這兩架飛機並沒有憑空消失,它們的殘骸最終還是找到了。但這兩架飛機在空中相撞了嗎?是否隻是飛行員的失誤?我們永遠也無法知道事件的真相。事實很容易被迷霧籠罩,此次飛行也變成了百慕大三角洲傳說的一部分。

失蹤因飛行員失去方向感?

要揭開百慕大三角洲之謎,就不能放過任何細微線索。我們首先研究了機械故障、或者飛行員人為錯誤的可能性。人為錯誤及空間定向障礙、是否就是某些飛機失蹤的原因?

在海洋上空飛行時,飛行員很容易失去方向感,有時甚至上下左右不分。人類不適合在空中的三維空間裏快速移動,即便是在晴朗的日子裏,也可能誤把海洋當成天空,尤其是在海麵有陽光反射時。這種現象在這一帶很常見,有霧時問題則會更嚴重。如果分不清上下,就很容易飛進海裏。

佛羅裏達州的飛行教官卡羅爾·柯林斯,非常清楚飛行員失去方向感的危險性。她認為,百慕大三角洲頻繁發生事故的原因可能很簡單。

她向我們解釋道:“在白天,如果能見度比較低,地平線會變得很不明顯。從這個方向看還能看得到地平線,但到另一邊看,就沒有那麽清楚了。我要讓飛機略微傾斜一下。現在我們正在慢慢進入爬升轉彎。你會發現,其實你感覺不到任何變化。我可以讓這架飛機非常緩慢地下降,如果下降速度不是很快,那麽你的耳朵就不會有脹脹的感覺,這時你就不會知道自己正在下降。”

很顯然,她不相信那些傳說。在柯林斯看來,百慕大三角洲的許多空難都可以歸結為壓力太大、過度疲勞或者失去空間方位感。但那些失蹤的船隻呢?難道也是由於人為失誤?

氣象科學家克裏斯·藍西認為,大多數事件都有同一個解釋。如果不是以科學家、而是以普通人的身分,我會說,百慕大三角洲的意外事故中有許多、都是人為錯誤導致的。很多人幹了蠢事,被困在愚蠢的地方,還要把責任推給別人。我了解人性,也知道這兒住了多少白癡,有些意外肯定是錯誤判斷導致的。

采訪美國海岸警衛隊

關於那些在百慕大失事的大小船隻,有一個組織獨家擁有第一手資料。它就是美國海岸警衛隊。在美國各地沿海發生的事故,他們都要參與救援。

作為邁阿密海岸警衛站的直升機機組成員,三級軍士長約翰·格斯裏在全球海上救援任務最繁忙的區域執勤,並深感自豪。他很清楚失去空中方向感有多容易。

約翰·格斯裏:“有時候空中會有薄霧。如果這時又是風平浪靜,你就可能分辨不出哪兒是海麵、哪兒是天空。美國海岸警衛隊對60年來、該地區發生的船隻和飛機事故進行了分析,發現人員傷亡幾乎全是人為失誤或機械故障造成的。美國海岸警衛隊平均每天拯救11人,為130多個遇險者提供援助。

近年來,那些迫切需要援助的人安全獲救的比例越來越高。這要歸功於一種更新、更精確的救援裝置,它們被稱為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這種裝置在1982年推出後,已幫助拯救了1萬4千多人。百慕大三角洲每年有成千上萬次救援行動,其中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在確定遇難船隻位置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如果船沉了,人們也可以隨身帶著這個裝置,在水中啟動,它能向衛星發送信號,衛星上則為每4到6個裝置分配一個對應碼。”

看來美國海岸警衛隊不公開承認百慕大三角洲的存在。有時,即使船上有應急定位無線電信標,海岸警衛隊也仍然找不到船隻的蹤影。

一個離奇故事:穿越磁場隧道

導致百慕大神秘失蹤事件的原因通常包括反常的天氣、人為失誤或者單純的機械故障。對一些倒黴的人來說,有時有可能同時包含以上三種原因。

另一個離奇的故事、發生在邁阿密房地產商人布魯斯·熱農身上。

這是從巴哈馬的安德羅斯島飛往邁阿密的一次例行飛行,大約需要一小時時間。熱農宣稱,起飛後不久,他就看到了雙凸透鏡狀的雲。這種雲在山區附近很常見,懸浮在離海岸幾英裏外的大巴哈馬淺灘上空。

熱農稱,鐵砧狀的雲端形成了一條隧道,隧道的盡頭是藍天。飛進雲層後,他看到了明亮的閃光,但是不是那種叉形閃電,似乎整片烏雲都充滿了能量。他還說,這時隧道裏又出現了奇怪的線條,反時針方向緩緩旋轉。線條貫穿整條隧道。他判斷隧道至少有10英裏長。他說:“到達隧道另一端應該需要3分多鍾,但我隻花了20秒。

熱農有種失重的感覺。回頭時,他能夠看到翼尖拉出的尾跡。他看著隧道慢慢塌成了細細的一長條。熱農相信,電磁能量能在飛機周圍形成特殊的電霧。

“這是這次飛行中最神奇的部分。我不是穿越了那道雲霧,而是在跟它一起飛。那是一種特殊的霧,帶有電磁能量。”熱農宣稱,幾秒鍾後、那些雲霧開始消散,這時他發現自己已經到了邁阿密上空。但手表上指示的時間讓他大吃一驚:他一共才飛了33分鍾。這次飛行本應該持續一個多小時。

熱農說,他在百慕大三角洲飛行時、有怪異的電霧圍繞著飛機,這個現象非同尋常,無法簡單地用物理學解釋。

百慕大之謎還吸引了一個人,一位自成一格的業餘科研者,專門研究他所認為的類似現象。

在溫哥華公寓的臨時實驗室裏,約翰·哈奇森宣稱,他可以用電磁力讓物體漂浮、金屬彎曲。他驕傲地把它稱為"哈奇森效應"。他相信,自己也見到了熱農所說的神秘電磁雲霧。

有時,要想理解奇異的現象,就得去認識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有人覺得哈奇森是癡人說夢,但也有人認為、他是一位科學先驅。

哈奇森:“我的學曆是…其實我隻念到了初中,我沒有任何學曆。我在實驗裏創造的金屬霧、和布魯斯·熱農的特殊電霧類似。我把筆記和金屬霧進行了比較,我曾經看著這團高密度、灰白色的金屬物質從無到有。我知道,這兩者之間一定有所聯係。”

哈奇森說,那件事發生在1980年5月。當時他正在自己的小公寓裏做實驗,各種實驗器材塞滿了屋子。他發現,他創造的電場附近的物體有小幅度的移動,他試著將物體放在電場中的不同位置。突然,他成功地將一顆60磅重的榴彈炮彈抬離了桌麵。

哈奇森:“在我早期的實驗中,能吸引科學家們興趣的、是隔著一段距離把重物抬起來,還有把金屬變軟、變得奇形怪狀。人們認為,我發現的技術可以應用在許多方麵。”

哈奇森宣稱自己能憑空抬起重物、彎曲金屬,方法就是利用無線電波,加上力量強大的百萬伏特電磁場。難道他真的找到了抵消重力的方法?實際上,沒有人把他的發現當一回事。那些功成名就的科學家不願費勁周折、去研究他的驚人發現。

還有個問題。這些都是哈奇森自己拍攝的,我們無法驗證他的說法。

哈奇森說,他拍攝到的現象,是由一種不可思議的能源所驅動的,但對細節則是一筆帶過。但他宣稱,這些現象與目前尚未證實的 "零點能量"理論有關。一立方英尺的"零點能量"就能提供地球一百年所需要的能量。

科學家指出,目前就連"駕馭零點能量"這一概念、也隻是停留在理論階段。但哈奇森毫不灰心,相信自己已經了解了這種隱藏的能源。他相信在百慕大三角洲,這種能源也許會自然形成,在一定時候、達到類似他在臨時實驗室中見到的效果。

在哈奇森看來,這種"零點能量"的力量足以弄彎機身,甚至能將船體上扯出大洞。哈奇森相信,自己的業餘實驗將有助於解開百慕大三角洲之謎。但這些試驗到目前還無法證實或複製。

目前還沒有船隻或飛機的殘骸符合他所描述的特征。他那"利用電磁形成能量"的理論,增加了百慕大三角洲的神秘色彩,但對揭露事情的真相毫無幫助。

磁場才是最終解釋?

雖然隻是巧合,但其它百慕大研究人員,也將磁力和百慕大三角洲聯係到了一起。地球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被從兩極延伸出的磁氣圈所包圍。磁場的效果,有時會以極光的形式出現,在北半球出現時、通常被稱為北極光。

太陽能驅動著光線的跳動,地球磁場將太陽中的帶電粒子送往兩極,與大氣碰撞後、就產生了極光。正是這個磁場、使得羅盤成為了最重要的導航工具,直到它被全球定位衛星取代。

羅盤會指向地球的磁北極,該方位很少能和地理北極重合。實際上,航行者們已經學會了修正誤差。關於百慕大三角洲,我們早就知道一個事實,有些人認為,也許是它造成了這個地區的導航問題--因為這是地球上少數幾個磁北極和地理北極重合的地方。另一個類似的區域位於日本海岸外,那裏也發生過船隻神秘失蹤的事件。

很難想象,眾所周知的磁北與真北重合現象、為何會給訓練有素的航行者帶來麻煩。然而,我們對地球磁場的了解並不多。一項發現指出,百慕大三角洲上方磁氣圈的變化速度,比地球上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快。

從這一點來看,百慕大三角洲不同於世界上的任何其它地方。證據,就來自四百英裏外的太空。

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射了一顆由丹麥科學家製造的、重132磅的小衛星。從那以後,奧斯特衛星已經2萬5千多次通過百慕大三角洲水域上方,對地球磁場的強度進行測量。


丹麥氣象學院的彼得·斯陶寧:“我們發現,主磁場,也就是來自地球的液態地核的磁場,在百慕大地區的變化特別大。衛星不斷搜集數據,測量地心深處產生的作用。地球的核心可能由固態鐵構成,但通常認為磁氣圈來自液態外核的移動。液態外核就像旋轉的大發電機、源源不斷地製造地球的磁場。”

一群丹麥科學家將自己的數據、與20年前美國磁場衛星取得的數據進行了比較。這是他們第一次專門研究百慕大三角洲地區,並取得了驚人的結果。

斯陶寧:“我們比較了磁場衛星和奧斯特衛星所取得的磁場資料。它們顯示,在過去的20年中,百慕大地區的磁場減弱了大約6%。”

百慕大三角洲磁場減弱的速度、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這是一項重要發現。但20年來、到底是什麽導致了這些改變?

幾百年來,海洋和氣流幾乎沒有發生什麽變化。地殼的形成、經曆了千百萬年。

所以丹麥科學家認為,磁場減弱的原因,可能在於地球深處火熱的液態地核。他們推測,磁場的改變可能來自一陣強烈的亂流,就像一場暴風雨。它起源於地核中的液態鐵,就位於百慕大三角洲的正下方。

那麽,磁場減弱的曆史記錄是否就能解釋、百慕大為何這樣讓人膽戰心驚?相關的研究人員會問,如果百慕大三角洲的磁場變化真的這麽大,它是否就會影響導航係統,或氣候形態?

如果百慕大海床下的熔岩層中發生了強烈"風暴",它會不會以某種神秘的方式,影響水手、飛行員,或者他們的船隻和飛機?這似乎不大可能。地球的磁場在數百萬年間、發生過巨大的變化,而且現在仍在變化之中。

很難想象,百慕大地區的變化速率快了那麽一點,就能影響到導航、船隻和飛機,或者船隻、飛機上的人員。盡管這合乎邏輯,但相信百慕大之謎的人還有其他疑問。

因此在探索百慕大神秘事件的過程中,引出的問題總是比答案還要多。到目前為止,我們的探索到底揭開了百慕大三角洲的多少個謎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