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聞橫生,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個人資料
雕塑佛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中國就業市場上的“洋鬼子”們(圖)

(2008-08-25 12:47:47) 下一個

  美國世界新聞網2006年5月7日載文《中國就業市場上的“洋鬼子”們》,摘要如下:

  越來越多的“洋鬼子”來到中國找工作,目前他們中的許多人還是中國就業市場的“搶手貨”,據美國媒體報導,他們中的許多人熱衷於不斷“跳槽”,尋找更好的機會,最終,他們都不難找到這樣的機會。不過隨著形勢的發展,未來的趨勢,可能是會有越來越多的留學歸國人員取代他們的作用和職位。 

  中國充滿“洋鬼子”的機會

  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充滿機會的全球就業市場,經濟持續繁榮、房租便宜、許多專業人士短缺和薪水可觀,都成為吸引許多外國人的因素。最新一期的《新聞周刊》刊登駐中國記者唐寧思(Ralph Jennings)的關於這些外國人經曆的報導。

  該報導說,傑瑞米•高爾德卡姆(Jeremy Goldkorn)今年34歲,來自南非。他已經在北京遊蕩了6年,不斷跳槽。他曾經教過英文,時間很短,他還騎著自行車在西藏轉。他也在《北京現場》(Beijing Scene)周刊幹過一年,這是一家北京的外籍人士為自已創辦的刊物。後來刊物關了門,他就卷了包袱。他還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做過,在北京和矽穀之間兩頭跑,一直幹到這家公司倒閉。2001年他又到北京,在一家娛樂性的中英雙語雜誌《暫停》(Time Out)工作,但是不到一年就辭了工,他說:“原因是我想做我自己的事情。”2002年,他幫助北京一家叫“標準集團”的廣告公司成立開張,這是一家互聯網影視公司,擁有許多藍籌股客戶。高爾德卡姆說:“如果你想嚐試不同類型的有創意的工作,中國就是一個極好的地方。” 

美國世界新聞網:“洋鬼子”是中國就業市場的“搶手貨”。

  高爾德卡姆並不是唯一在北京成功的西方“漂流人”。如今的中國,似乎到處都是尋找更好的機會,喜歡從一個工作跳到另一個工作的“老外”,他們直到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才會安定下來。他們抓作當前中國娛樂、媒體、金融、貿易和其他領域需要擁有普通話技能職工的機會。與此同時,外商公司也在減少他們派遣高薪職工到中國工作的做法。他們現在把眼光放在勞工力量中,決定要定居中國的西方人,估計全中國大約有30萬。至少,在中國經濟繼續成長,房租仍然相對便宜的情況下,這對他們來說更劃算。10年前從美國來北京的音樂家和雜誌專欄作家凱瑟•郭(Kaiser Kuo)說:“中國市場的年均成長率高達10%,所以,不論你想做什麽,這裏都有機會。” 

  直到上世紀90年代末,除了外交、留學或者在大型外資企業的預定工作外,中國政府不允許外國人長期居留在中國。但是,過去5年裏,北京當局為了吸引外資和海外技工,放寬簽證限製。中國放寬其F簽證,這是專門為頻繁出入中國的外國投資者和公司總裁設計的,允許更多人不需要正式工作也可以留在中國。雖然,政府偶爾會追究濫用F簽證的行為,但是,北京的簽證代理商說他們可以代辦6月或者1年居留期的簽證檔。過去5年裏,許多城市都取消要求外國人居住在指定的豪華公寓住宅區的規定。因此,留居中國的外國人數目上升了5倍,其中,最多的是美國人,大約有11萬人,半數居住在工作待遇最好的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其餘則徧布整個中國。 

  會普通話有專才的老外最搶手

  根據一家全球性人力資本專業顧問公司華信惠悅(Watson Wyatt Worldwide)的北京分公司總經理吉姆•萊林格(Jim Leininger)的瞭解,那些懂普通話、擁有專業技術的外國人最容易找到工作。他們可以應聘高層金融工作,或者強調創新的媒體與廣告工作,在中國,適合這些領域的中國人仍然十分稀少。因為,這些領域都是中國的教育係統的傳統弱項。根據英國人事資源顧問公司翰威特公司(Hewitt Associates )的調查,半數中國外企都計畫增加外國人職員,特別是專家和中層管理人員的職位。許多這類公司信奉的格言就是:“首先是才能,其次才是包裝。” 

  對西雅圖的董伯瑞(Perri Dong)來說,這是個好消息。現年40歲董先生自從網路泡沫影響到三藩市的勞工市場後,就一直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他的妻子曾在中國工作過,所以,他們於2001年決定搬到北京。由於他妻子有份穩定的工作,董先生可以花點時間建立人際關係。起先,他為一份月刊的烹調專欄寫稿,還成立了一個葡萄酒和乳酪品嚐俱樂部。後來,到12月時,他的好運來了:美國的進出口商ASC精品葡萄酒公司(ASC Fine Wines)雇傭董先生擔任他們上海辦事處的北美分部經理。他說:“到最後,一切都很順利。我得到一份報酬豐厚的工作,進入一個我熟知的行業。一切都很美好。” 

  33歲的雪爾•卡瓦•當(Xuer Khawa Dang)女士的運氣也很好。身為美國公民的她於2003年搬到北京,因為,當她於2001年在成都參加一次女子才藝表演時受到中國的吸引。她在幾家中國和合資公司工作過,然後,決定利用自己對中美兩國環境的熟悉,自己創業。當是一名遊泳愛好者,她對遊泳的熱情幫助她發覺可以賺錢的商機。長期以來,她曾多次為北京的友人購買防水的MP3播放器。去年,她突然想到,為何不自己推銷這種產品。於是,她向加州的遊泳器具商菲尼斯(Finis Inc.)公司申請駐中國的推銷權。她現在通過銷售MP3播放器和輔導小孩英文維持生計。當說:“在北京住了2年半後,我可以說,我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來到中國的這些“漂流人”的首份工作通常包括,為中國國營媒體或者公共關係公司擔任編輯,在領事館辦理簽證申請程式,或者給地方雜誌自由投稿。民間音樂家可能會為輔導中國搖滾樂隊掙點錢。其他外國人則在酒吧和其他地方打散工,以及契老家帶來的積蓄度日。大多數人都利用自己的休閑時間學習中文。最常見的起步工作是教英文,運氣好的在知名大學,更多時候是在希望白人麵孔,而不是教育者的私立學校拿取時薪。

  29歲的布賴恩•高特立伯(Brian Gottlieb)因為受到一對曾與他家庭一起在華盛頓居住的中國夫婦啟發,於2001年來到中國。起初,為了維生不論什麽工作都接受,不論是為地方刊物寫稿,還是為中國企業編寫英文檔。再為幾家中國公司工作後,他在美國顧問公司APCO成為實行生,最後成為正式職員。 

  海歸多了會擠掉老外的機會

  顧問公司伍德蘭合夥(Wudelan Partners)公司的創立人,兼美國商會(Chamber of Commerce)駐中國理事會成員特瑞薩•烏蘭德(Teresa Woodland)說,比起當地中國人,西方公司更喜歡雇傭長期的外國職員來完成需要雙語技能的工作。在審評職員能力時,他們更看重英文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本能。她說,當地的中國人往往不知道如何與西方顧客打交道,也缺乏應對顧客提問的能力。但是,中國職員的薪水仍然比較便宜。她說:“你想雇傭外國人是因為他們能給你帶來不同的價值。” 

  隨著中國的通信服務業外資公司,特別是在公共關係、旅遊、遷居和顧問等領域的數量增加,外國雇員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多。紐約的奧美公共關係國際集團 (Ogilvy Public Relations Worldwide)在北京的120名職工中,10%的是外國人。公司總裁斯科特•克若尼克斯(Scott Kronick)說,他們偏向雇傭自費來到中國,學習中文,隻要求入門級別職位的外國人。他們公司仍然從本國派人到中國來完成一些特別專業工作,但是,這些人的薪水並不一定就自動比當地雇傭的職工的薪水高。 

  外來漂流人的好日子不會永遠維持下去。現在,許多從海外大學學成歸國的中國學子都可以講流利的英文,也擁有高科技技能,而且,薪水要求也不高,可以取代那些以前由高薪外國人站住的職位。就如網路潮把許多外國人帶來中國一樣,這種趨勢可能以衰退作為收場。但是,就現在來說,中國對外國漂流人來說,是個好地方。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jamesjjjjjjj 回複 悄悄話 它們的“身份是什麽? 可以在中國”做事? 中國的“移民法在那裏? 奇怪????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