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爍的燭光燈影中,一個長約半米的大蛋糕推了上來。不同於常見的吉慶圖案,雪白的奶油底座上卻是一架巧克力製成、造形逼真的F-117A隱形戰鬥機。一位長者走至旁邊,舉刀將“F-117A”的左翼切下,圍觀者一片歡呼,大家紛紛上前,開始分享這一勝利果實。每年的3月27日,塞黑軍隊導彈防空部隊第250導彈旅的官兵們,都要再次重溫他們擊落美軍F-117A隱形戰鬥機的輝煌時刻。
隱形戰機的墜落
7年前的這一天,1999年的3月27日晚上,即北約開始對原南斯拉夫聯盟轟炸的第3天,原南人民軍空軍與防空部隊第250導彈旅第3營的士兵們靜靜地潛伏在塞爾維亞北部斯雷姆一帶,幾天來北約的各類戰機經常自對麵波黑境內的美軍基地起飛,對南聯盟重要目標進行轟炸。
晚上8點左右接到通報,有敵機自西部進入南斯拉夫領空,距離約80公裏,高度7500米。迅速捕捉到目標後,塞納德·米米諾維奇大尉關閉掉雷達,並將手放到了導彈按紐上。大尉解釋:“由於現代化戰機所擁有的自動跟蹤並摧毀雷達設施的反雷達導彈係統,一旦雷達波束對準飛機,機內信號燈立刻自動報警,甚至不用飛行員操作,反雷達導彈迅速自動發射,20秒後導彈即可跟蹤雷達波到達雷達站,因此雷達開啟後指揮員隻有17-18秒的時間,你必須在這十幾秒的時間裏準確進行判斷並下達指令,或是關閉雷達,或是立即發射導彈,否則僅僅幾秒之差,全部人員連同整個雷達站就有可能被對方的導彈擊毀。”為做到這一點,戰前南導彈與防空部隊曾精確計算,反複演練,每名士兵都十分清楚,自己在這十幾秒的一舉一動關係著全體人員的安危。目標飛至大約15公裏遠上空時,雷達手再次開啟雷達,準確地捕捉到了目標。隨即第3營營長佐爾丹少校一連串的命令“手控跟蹤”、“發射!”導彈操作手迅速按動“薩姆-2”導彈的按紐,隻聽“嗖”、 “嗖”兩聲,兩團火焰騰空而起,數十秒後隻見一團火球自天空墜落。目睹這一場景的村民們講,“就像麻雀被擊中了一樣掉了下來。”馬迪奇上士回憶:“當時隻知道飛機被打中了,但究竟是什麽飛機,我們並不清楚。”一個半小時之後,從總部傳來激動人心的好消息,營長佐爾丹高興地對大家說:“小夥子們,我們把美國聲名顯赫的F-117A隱形戰鬥機給打了下來。”
被南人民軍擊落的美國F-117A戰鬥機殘骸
不願承認的事實
“盡管美軍為研發隱形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但它並非如美國所說是完全看不見的,的確可視度減弱了有50%,但這有什麽關係,我們還是把它給抓住了。”上士茲登科自豪地對記者說。
F-117A戰鬥機是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研製的全天候單座亞音速隱形戰鬥機,具有良好的雷達、紅外和目視隱形能力。整個機身長20.08米,機翼展開寬 13.2米,最大時速每小時1040公裏。為達到隱形的目的,F-117A采用了獨特的外形設計,導致雷達反射波僅僅集中於其機身表麵和轉折處的水平麵內的幾個窄波束內,由於波束很窄,兩個波束之間的“微弱信號則很難與背景噪聲分辨,對方雷達由於無法得到足夠的連續回波,從而則難以確定,該信號的確來自於飛行物,還僅僅是一種瞬變噪聲。”
美國在整個研製、生產和使用過程均處於嚴格保密狀態,直到1988年11月10日,美國軍方才公布該機的存在。該機共生產59架,每架造價4500萬美元,已於1990年交付完畢。1989年12月21日,美國對巴拿馬軍事行動中首次投入實戰。1991年海灣戰爭中,42架F-117A出動1300架次,40%的主要目標均被炸毀,自身卻無一損失,表現出色。
美軍為研製這種戰機投入巨資,據稱一公斤重的F-117A,價值相當於1.5公斤重的黃金。然而令美軍無法相信的是,精心研製、造價昂貴的武器,到南斯拉夫執行轟炸任務才剛剛3天就被打了下來。更難以容忍的是,第3營士兵使用的還是早已宣布淘汰,還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裝備南人民軍的老式蘇製“薩姆- 2”導彈。F-117A殘骸在電視上播出很長一段時間後,美國仍堅持,僅僅是因為某種機械故障,空中“夜鷹”才不得不被迫降落。直到1999年11月25 日,美空軍才以書麵形式正式表示,失敗並非隻是軍事因素,同時也包括工藝原因,必須改變目前的全套工藝,以使雷達的反射波減少到最低值。本已交付了訂金,準備繼續交貨的另外50架F-117A,美軍也不得不取銷訂貨。
談什麽塞黑軍隊的偽裝做得十分好,損失小,沒什麽意義。最後的結果是塞黑軍隊變相投降,接受了北約的全部條件。難道你還想講這是塞黑軍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