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曆了大蕭條的痛苦,但那個時代,社會的創新力非常發達,技術有了巨大的進步。電視,冰箱和洗衣機開始變成大眾市場產品。鐵路技術取得突破,火車跑得更快。道路更加平坦。經濟磚家們都承認20世紀30年代是“本世紀最有技術進步的十年。”
瞅瞅今天,可有什麽同樣潛力的創新產品?本來最具創新力的那一群人被金融吸引,熱衷於各色商業運作。
資本主義體製下怎麽能讓這些人幹正事? 隻有大蕭條 - 讓這些犯了錯誤的銀行徹底關閉,而不是保護他們, 從而迫使這些聰明人以及以後的聰明人回到正路上來.
或者改革資本主義製度,走新本主義道路。
隻有新本主義可以救這個世界,資本主義不能, 共產主義更不能.
新本主義以創新為本,一切圍繞提升整個社會的創造力而展開.
和諧與包容是創新的基礎,此兩者又植根於個人自由與社會民主的氛圍之下.專製體製偶爾也能達至和諧包容的表象,但那沒有製度保證,本質上是一種虛幻的假和諧假包容,無法培養出創新所需要的社會環境.
新本主義以東方文化為基礎,美國的文化,基本上是金錢文化,沒有文化上的大革命,很難走上新本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