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疆事件想到伊斯蘭,基督教和東方文明的三國演義
(2009-07-10 05:19:01)
下一個
有些人講,伊斯蘭以人口優勢要吞滅歐洲。俺到覺得似乎是窮人更喜歡多生,與宗教好像沒有直接關係.譬如我國貧困地區農村,生育撫養一個孩子的成本很低,不需要上幼兒園,上小學的費用很低,沒有讓孩子上中學和大學的打算;孩子到六七歲時,可以從事放羊、拾草、砍柴、收糧等勞動,對於家庭有收益;而且農村由於地少,有的農婦一年12個月可能11個月沒有農活可幹,農業收益很低,生育和撫養孩子的機會成本為零,也就是說生育孩子沒有什麽損失。在農村有一種強勁的人口生育動力。而且越窮的鄉村,生育和撫養的成本和機會成本越低,未成年子女的收益越高。這就是一些地區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窮和生惡性循環的經濟機理。
在工業和城市社會,特別是市場經濟發達的社會,人口的生育和撫養數量在微觀上受到家庭預算的製約,生小孩要考慮家庭支付能力、生育的成本和機會成本、撫養孩子的成本等約束。
沒有一個人,不想追求高素質的生活,伊斯蘭教徒也一樣,隻要生活改善,融入正常社會,想維持一個高素質的生活,對生育的態度就會有所改變。俺想終究會達到一種平衡吧。
至於從宗教教義上來講,伊斯蘭教,基督教都是單神信仰,有排他性。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恩怨情仇已經延續好幾千年了。1798年,拿破侖侵入埃及,以此為起點,伊斯蘭文明在其傳統對手基督教文明的全球性咄咄進逼下逐漸居於下風,伊斯蘭國家漸次淪為列強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總而言之,近幾百年以來,伊斯蘭文化在全世界開始衰退。原因很多,有一點很重要,伊斯蘭教沒有象基督教一樣經曆過宗教改革,亦沒有經過“政教分離”和“宗教寬容”的現代洗禮。
但是,以1979年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在伊朗掌權為標誌,一些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開始在全球聲勢大張。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開始代替共產主義對西方構成威脅。
就人口和地域而言,今天全世界已有十二億穆斯林,就算在中國這樣一個非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也達三、四千萬之多,遍及十個少數民族。地域上,以中東阿拉伯國家和伊朗為軸心,西起西非的塞內加爾、矛裏塔尼亞,東到南亞的阿富汗、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印尼,這一大片廣袤的世界,都是在新月旗籠罩下的伊斯蘭勢力範圍,它已經超越了曆史上興盛時期的奧托曼、薩瓦菲與莫臥爾三大伊斯蘭帝國廣闊疆域。
這些國家,基本都屬於發展中國家,窮人居多,幾百年以來備受西方壓迫。從這個意義上講,近些年來伊斯蘭教勢力增長可以說是伊斯蘭文明受壓迫之後對西方勢力的反彈。西方基督教為主的發達國家對此憂心忡忡。西方人尤其憂心的是,曆史上看,以儒教文化為主的東方文明,因其寬容的特質,與伊斯蘭文明沒有信仰方麵的衝突。如果東方文明與伊斯蘭文明聯合起來對抗西方,對他們來講是不可容忍的。
就中國而言,伊斯蘭文化在中國的唐宋元明四朝期間,同中國主流文化有較為和諧的關係,並呈日益上升的態勢。譬如明代,很多回回是明朝的開國元勳,航海家鄭和,就是個回回,他亦體現了明朝對外政策的親回色彩。明代最值得一提的,是最終形成了一個講漢語的、以伊斯蘭教為精神紐帶的民族共同體—回族。清初,鑒於回回與明朝的特殊淵源,他們同情並參與清初的“反清複明”舉事。這就決定了清朝與伊斯蘭教之間基本的敵對態勢,並預示了穆斯林在清朝及其之後的悲劇命運。自清朝至中共時代,伊斯蘭與中華主體文明的關係每況愈下,日益惡化,並且,與這一曆史進程同步,他們在華居住的地區也逐步邊緣化了。今天,中國幾乎成了單一民族的國家。而曆史上,漢族雖然是中國的主體,但各民族的融洽關係自古就有,我們講各民族是兄弟關係並非虛言。中華文化延綿五千年不絕,與文化本身所擁有的兼容並蓄特質密切相關。
本次新疆事件,死的人裏頭漢人,維族人都有,而且從殺人的手段可以看出這是個陰謀。初級目的是挑動中國國內的民族矛盾,如果查出有背景,俺想最終目的是激化伊斯蘭世界和與中國為主體的東方世界的整體關係。從整個世界的大格局來講,伊斯蘭文明與基督文明爭鬥態勢已成,中國實在不應該隨便插足他們之間的爭鬥,而應該像二戰期間的美國一樣,穩住陣腳,靜觀其變,采取的任何行動,都要從國家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
說多了,俺隻是希望大夥多想想,不要出於一時義憤!
李察天寫於07/10/2009
回原貼:麵對伊斯蘭最後的掙紮-----清醒吧,世人 轉帖
來源: 東方邪 於 09-07-10 01:51:50 [檔案] [博客] [舊帖] [轉至博客] [給我悄悄話]
1.引子——“綠色”的蔓延
表麵上看,法國右翼領袖當選總統。可以遏製伊斯蘭在法國的擴張。但本人認為,對於伊斯蘭極端勢力肆虐全球,文明是無力的。法國右翼領袖當選總統,不過是麵對伊斯蘭最後的掙紮。
當前,除美國以外幾乎所有世界主要國家,加拿大,歐洲,日本的人口都迅速老齡化,美國很快就會發現他的夥伴們都老死了。維持人口穩定所需要的生育率是2.1,現在美國是2.1。加拿大1.48,歐洲平均1.38,日本1.32,俄羅斯1.14,中國1.22。
也許,老人並沒有錯,但是隻有年輕人才有創造力。對國家來說,老齡化是大政府的災難。與歐洲和加拿大相比,美國算小政府了,但美國的社會保障體係假設到 2075年人口比現在增長30%,而且即使這樣,在2017年以後也是赤字運行。美國尚且如此,你以為出生率隻有1.1但是政府什麽都管,福利體係大得多的西班牙會怎麽樣呢?
第三世界國家的出生率也在下降,但這裏是誰下降的最快的問題,是最後剩下的人通吃。何況歐洲人還指望別人移民過去。數十年之內歐洲就會穆斯林化,其政治-文化特征將徹底改變。14世紀的黑死病曾經使歐洲減少1/3的人口,而現在情況則更加嚴重,而這一次是自我選擇的。
出生率最高的幾個國家,尼日爾7.46,馬裏7.42,索馬裏6.76,阿富汗6.69,也門6.58,他們都是伊斯蘭國家。現在15歲以下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英國是18%,美國21%,沙特39%,巴基斯坦40%,也門47%,正如上世紀英國做的,現在該誰把多餘年輕人口派往全世界了?
歐盟,"西方"婦女的生育率隻有1.4,而同樣住在歐盟國家的穆斯林婦女的生育率是3.5。20年後,歐洲穆斯林人口上將漸漸占上風。
2.彷徨——數量VS質量
那些生活在西方世界的穆斯林能被西方國家同化麽?不能。因為"文化多元性主義"導致西方國家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文化自信,怎麽同化別人?民主,移民,文化多元性主義,這三個東西你隻能選擇兩個。文化多元性主義是建立在謊言隻上:假定所有文化都是同等正確。然而不管用什麽標準衡量現實都絕非如此。比方英國殖民印度的時候,印度人有個習俗,如果一個女人的丈夫死了,他們會把這個女人在其丈夫的火葬葬禮中燒死殉葬(我記得環遊地球八十天裏麵好像有這個描寫)。英國人怎麽對待這個"文化"的呢?英國人對印度人說,你們有燒寡婦的習俗,可以。但我們也有個習俗:誰燒寡婦我們就絞死誰。你們按你們習俗辦,我們按我們的辦。鼓吹多元文化,看誰都好,自己感覺也好,其實是一種社會斯德哥爾摩症狀(被綁架者愛上綁匪)-本質是急於接受任何外來的東西,沒主見。
對於一個民族文化,對於一個民族,雖然,人口數量質量都重要,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前者更為重要。人口規格到底是承載一切人類文化的載體,沒有人口,其他一切都白搭。
人口素質高難道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現在不再是西班牙人征服印地安人的時代了。比如:現在一提到中東,人們馬上就會想到那裏的動亂和以伊斯蘭教文化為代表的文明,以色列雖然先進一次次打敗阿拉伯人,但是至今猶太文化也稱不上是中東文化的代表——歸根結底還是猶太人才600萬人,而中東地區的國家人口起碼有2、3億。你說,是人口數量重要還是所謂的人口“素質”重要!?
我們不否認人口素質的優勢,但是不能把它“絕對化”,質量與數量的對比也隻能維持在一定“容忍”界限或說安全界限內,超過了這個界限,那麽質量就會失靈!請問,南非的白人素質高,怎麽最終還是被人口數量居於壓倒多數的黑人翻盤了呢!?在民主國家,公民選票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你民主地尊重民意,那麽人口數量少的高素質民族同樣可以被野蠻人征服。知道拉美裔移民的出生率是美國普通白人的多少倍?——我知道比較偏激的數字是4倍,如果出入不太大的話,那麽現在13%的拉丁移民30年後會達到多少比例?而且,美國不光是拉丁移民,黑人人口比例現在也達到13%左右,美國白人如果超脫的話,那隻能說明他們的愚蠢!
可以去讀一下羅馬帝國的覆滅曆史,請看看當年文化素質高的古羅馬人是怎麽最終被人口數量居於絕對優勢的移民——日耳曼民族給最終征服的。
記得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先生在他的《戰爭論》中總結的軍事教條中就說過“數量優勢在戰略和戰術上都是最普遍的致勝因素”;西方著名的軍事運籌學—— “蘭徹斯特方程”,就明確重申了數量的重要性。蘭徹斯特方程的意義不是強調質量的重要性,它充分地強調了數量的有效性。它告訴我們,數量差=質量差的平方,就是說數量上的劣勢需要質量優勢的平方才能彌補。比如敵軍數量是你的2倍,那麽如果要想勢均力敵,就要求你的單兵素質或者武器性能是敵方的4倍。在這裏我們都能看出,要想通過提升質量來平衡數量劣勢,我們需要付出的代價將成幾何數增加……
在西方國家,往往中小學裏有這樣的現象:中小學生中,學習最好的一般是華人小孩,甚至經常打破他們學校曆史上的成績記錄。雖然華人小孩上了大學後很多都平平,但是好成績讓他們能上好大學,能找好工作。一般一兩代人後就成為白領階級。而學習最差的,是阿拉伯人小孩,比他們稍微好點的還有黑人小孩。
那些穆斯林小孩,甚至一般連大學都考不上,找不到好工作,隻能靠高福利養著。他們素質不高甚至可以說是很差,學習一塌糊塗,但是沒關係,他們出生率高。很多西歐國家,穆斯林小孩的出生率,遠遠高於本土人口,法國的馬賽,已經接近伊斯蘭化了。現在西方的一人一張選票,一人一份福利的製度,造成這樣一種情況:多生的比少生的民族在競爭上更有優勢。在西方國家的穆斯林,因為一出生就享受高福利,更加大肆的生育。而高素質的歐洲原住民族在競爭上毫無優勢。結果就是低素質民族越來越多。而因為現在的福利和國際援助,無論是來到西方的阿拉伯人,還是留在中東的阿拉伯人,都不用麵對孩子餓死的情況。他們就使勁生育。用人口的優勢淹沒別人。最後,一人一票的選舉製度,可以保證他們最終在競爭中勝利。
伊斯蘭跟西方的戰爭將不會是一場戲劇性的熱戰,而是以逐漸的,不易察覺的方式占領歐洲。使用自殺炸彈的恐怖分子甚至不是孤立的,他們周圍有忙著給敵人在監獄裏享受人權的美國;有把殺人犯美化成"軍隊","活動分子"和"起義者"的媒體,以及一個被移民癱瘓了的歐洲。看來正確的問題不是什麽"為什麽他們恨我們",而應該是"為什麽他們看不起我們"。
極端分子甚至放話說早晚要用民主手段在唐寧街10號懸掛伊斯蘭旗幟。- 其實現在英國已經不知道該掛什麽旗了。2005年英國監獄已經禁止懸掛英國國旗,國旗可能會令穆斯林聯想到十字軍。駕照與車輛注冊局,以及場,也都禁止懸掛國旗。恐怖分子如果隻是爆炸建築物和交通設施的話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讓你一點一點感覺不舒服,然後慢慢妥協。再回頭看看我們豬年在CCTV看不到豬,這在全世界不是單一的現象
9/11之後歐美各國政要首先想到的是去訪問清真寺,意圖向世人表明不是與整個伊斯蘭為敵。這在曆史上是非常怪異的舉動:你很難想象珍珠港之後首先應該吃壽司看蝴蝶夫人。這裏的要點是"少數民族權利教條",那些屬於所謂"受害者"群體的人不管做什都會被原諒。美國把這場衝突叫做"反恐戰爭",本身就是不敢於指出敵人的名字。西方社會主流文化一方麵不敢得罪穆斯林,一方麵又從不顧忌諷刺指責自己的文化和宗教。這正如那個冷戰笑話:美國人說我們美國每個人都可以隨便批評總統,蘇聯人說我們也一樣,在我們蘇聯也是每個人都可以隨便批評美國總統。
3.尋路——極端的土壤
我們應該看到,伊斯蘭極端勢力的擴張,正如德國法西斯勢力在二戰期間的擴張一樣,並不是少數人的行為,或者少數精神變態者的行為,而是一大群人,信仰伊斯蘭教民眾中間絕大多數人的心理傾向。否則,正如我們無法解釋,希特勒一人怎麽能夠迷惑那麽多國民,控製政權一樣;無法理解,倫敦發生的伊斯蘭極端分子暴力時間竟然能夠獲得英國穆斯林70%以上的讚同。我們也無法理解,伊斯蘭極端勢力在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伊朗,阿富汗,擁有那麽大影響力的原因。
麵對伊斯蘭到底應該怎麽辦?向伊斯蘭投降,徹底消滅伊斯蘭,還是改革伊斯蘭?
本人認為,人類社會必須看到,人類發展出來的高度文明,對於伊斯蘭極端勢力是無能為力的。因為他們可以以宗教信仰自由的理由,反對限製伊斯蘭勢力擴張;反過來他們卻引用古蘭經的言論,為自己不遵守法律采取恐怖活動,采取宗教信仰歧視獲得“正當理由”。
我們必須看到,不是其他任何東西,而是伊斯蘭教本身催生了伊斯蘭極端勢力,而且隻要這種宗教仍然存在,就不能避免,以古蘭經為理論依據來擴張伊斯蘭極端勢力。
我們怎能夠設想:一方麵承認民眾有信仰納粹主義的自由,有閱讀《我的奮鬥》的自由的同時;能夠消滅掉法西斯主義勢力的擴張呢?
對伊斯蘭教極端勢力,當前的鬥爭不可能獲勝根源就在這裏:我們怎樣能在承認“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來徹底消除掉伊斯蘭極端勢力的土壤呢?
是古蘭經和伊斯蘭教的土壤上長出了伊斯蘭極端勢力。這就是我的看法,恐怖分子隻會越來越多;因為教士們依據這些東西,就能獲得權力,所以他們不會輕易放棄特權,他們會利用古蘭經培養更多的伊斯蘭極端分子,來維護自己的權力。就如同,黨衛軍要宣揚納粹主義來擴大保衛自己的權力一樣。
伊斯蘭作為一種宗教能夠獲得這麽廣泛的傳播是成功的;它也證明並不是正義的善良的東西,就能存在下去;邪惡的信仰就沒有生存空間。相反:邪惡戰勝善良;迷信打敗科學;在某些情況下,比如和政權結合,就會成為常態。
為了徹底清除伊斯蘭極端勢力,就應該清除伊斯蘭極端存在的土壤,而不是相反。
而伊斯蘭教的擴張采取的是什麽措施呢?如果一人信教,他的子孫就天然成為信徒,並用高生育率加快擴張速度;如果信教者叛教就會被屠殺;采取武力征服,強迫全族整體信教;或者采取稅收歧視政策,用經濟利益誘使人們信教。
如何才能徹底鏟除伊斯蘭極端勢力呢?這是個嚴肅的全球問題。
--
1.問穆斯林幾個問題:1、你能結合曆史解釋討白章嗎?2、你能解釋為何“政教分離”不是伊斯蘭的話題嗎?3、你能明確的在伊斯蘭和國家之間做出一個先後的選擇嗎?簡單的說,如果中國向印尼宣戰,你會積極參軍嗎?請明確的說會不會,不要王顧左右而言他。同時請記住真主降示的古蘭經,撒謊可是有罪的。4、如何解釋伊斯蘭的曆史上,非穆斯林的丁稅遠遠高於天課呢?請不要簡單的說伊瑪目也是人,普通人總是從曆史上來認識某個民族,某個宗教的。5、既然說信仰自由,為何改信其他教應當被處死呢?一個剛出生的小孩子,什麽都不知道,居然就成了穆斯林,他成年後想改信,卻應當被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