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這麽多年來,我很少跟人鬥氣,跟瑪麗亞是第一次,第二次是在十來年以後了,so far也就這兩次,也許算我運氣好。
我感到沮喪的原因不僅是“跟傻瓜打一架”,還有其他。
這個時候是97年,我出國7周年,從國內大學畢業9年了。我當年畢業時多數同班同學都分到深圳,進了深圳證交所。剛分配的時候大家還都不大願意去,因為那時中國還沒有證券交易所,誰也搞不清是幹什麽的,發財對我們來講還是沒想過的事情。而且當時深圳還象個大農村,分去的都是些不大得寵的同學;真正得寵的那些去了北京,進了各大部委,大機關,最差的也是五礦公司。到97年時,去深圳的那幫都發達了,已經有幾個賺飽了退休的人士,據說有一個發達到“每天打高爾夫球”(這是同學的原話),還有一個傲氣到老同學找他見麵都需要預約,這兩個都是當年班上的土鱉級人士。當年班上一個話都說不清的家夥,這時也上電視成了“股評家”,話說得非常順溜。當然,也有一兩個因為發財的事情進了局子的,屬於運氣不好吧。
我大學時的鐵姐們兒當時就在君安做事,每次通電話便給我講在國內股市賺錢的的各種方法和渠道,以及哪個哪個同學又高升了發達了,聽得我很暈,想人家都在官場或者股海裏自如行舟了,我還在外國的一條小河溝裏當黃花魚呢,慚愧得很。
李約翰特別想讓我成為一名顧問,他說“咱倆合作,我會教你的”。我揣摩他招我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希望我去開發講國語人士的市場。在IG很多年輕的顧問都與老顧問合作,年輕的負責找客人,老的負責銷售,成績對半分。如果我願意按照這條路走下去,結果也許不錯的,因為那個時候基金還不像現在這樣普及,信息尚未發達,投資者也不像現在這麽sophisticated,應該比較好做的。
可是我還在猶豫,雖然IG是個正規大公司,但我不能確定賣基金是我想幹一輩子的事情。
剛出來念書的時候我曾在一家數一數二的中餐館打part time,那個老板也挺喜歡我。強烈推薦我把餐館幹下去,他“可以教我”,將來再把他的餐館賣給我。我當時也是同樣的心理,他的餐館的利潤很好,但是我不能想象自己廚房裏跟飯打一輩子交道,老實說咱心裏覺得自己是個讀書人,怎麽能開餐館呢。回想一下當年要是聽了老板的話開餐館,或者聽了老李的話賣基金,可能我早就發財了。但是咱那時候還沒有被資本主義徹底熏陶,還有些視金錢如糞土的精神。
李約翰對我的不確定態度不大高興,他覺得因為我不確定,所以隻願意做助理,不肯真的去銷售。燕雀安知鴻鵠之誌?當然,也許咱徒有鴻鵠之誌,扛不過燕雀的命。
這位仁兄把他那點絕活捂得很嚴,做他助理幾個月,我始終沒有現場觀摩過他是如何做銷售的。每次客人來了,他都不讓我參與。他有一個在銀行工作的客戶經理朋友,經常會來和他一起見客人,當時我很好奇為什麽其他銀行的人會跟他一起見IG的客人,不過想想也不關我的事,幹好我的本職工作就好了。我的一個優點就是不會去想太多。
老李雖是大能人,但是跟現代科技不沾邊,連電腦都不大會用。IG給每個顧問配備有Laptop(當然是顧問自己出錢),所有的客人信息都在上麵,交易也都是通過電腦進行。老李不會查詢,也不會下單,隻會開機。我每天八點半上班第一件事就是開機,把今天老李約見的客人信息打印出來,放在他桌子上,就可以去和前台秘書聊天兒了。通常10點李約翰才會來上班。
有一天早上來到公司,我照常打開電腦,但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進入,總有一個小窗口跳出來說我的密碼有錯。我百般撓頭了,不可能啊,昨天我還用呢,肯定是公司係統出了問題。
馬上打電話給公司的電腦服務部,我說明情況後,對方說“現在係統有問題,正在搶修中,你再等兩個小時”。
等一會兒,李約翰來上班了,我告訴他電腦現在不能用,所以沒法打需要的文件。他說沒關係,正好總公司有個緊急會議他要去參加,上午約的客人全都要改期。說完,他急急忙忙地走了。
我剛剛給上午約的那些客人打完電話,戴安走過來,說:“你忙著呢”
“沒有,沒有”
“要不要一起下去喝杯咖啡?”
“??”
“我有點事情要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