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葉

記憶中曾跳動的燭光 今夜又照亮臉龐
個人資料
正文

第八章 出訪趣事 (1)

(2012-05-24 10:24:24) 下一個

那還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事情。我被調到開聯廠當一把手;因為該廠高管們長期內鬥,連年虧損,上方把之前的黨政一把手全部調離,隻有一個留守班子。 

那時正好是國家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初期,給企業斷奶,脫鉤,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幾年前,中央部委曾花了大錢,引進了美國john deer(約翰迪爾)聯合收割機專利,“為我所用”,為了發展民族工業,走先仿造後自立品牌這條道路。我的前任們已經搞出了幾台樣機,正等待零部件的國產化和小批量試製。幾千個零部件,全部要國產化,決非一朝一夕能辦到的!可企業生路隻能在整機批量生產,新產品投放市場之後哪,遠水近渴的矛盾如何解決?任重道遠啊。再過一年半,與美國的合同就要到期終結了。 

按合同規定,雙方每年例會一次,中外地點輪換;並規定外方有定期派專家來華,指導合同產品試製和出國為我培訓管理人員和操作工人的條款。我到任大概半年多吧,接通知要組團去西德例會了。我決定派主管生產的副手去(當時我從來還沒有出過國) ;因為我認為原班子裏的成員幾乎都(連不該有理由外出培訓的)出去過了,唯獨生產廠長沒去,這不公平,不正常;固然他出身工人, 可人家工作很好,生產管理就不要培訓嗎?當我把決定通知生產廠長時,他說:“你是一把手,應該你去”,我隻簡單的說了一句:“你去吧,今後我還有機會呐”,後來,我倆合作得很好,直到退休。 

通過全廠職工幾年的共同努力,企業生產和管理工作逐步進入了正軌,年銷售收入達到了6000多萬人民幣,企業開始盈利了! 

我們與美國在西德的分公司合同終結後,又與歐洲著名的西德另一家claas(克拉斯)公司,合作了另外一個項目-------小型水稻聯合收割機,市場在開拓中不斷擴大鞏固,廠裏科研生產熱火朝天,職工幹勁十足,企業前景看好。 

幾年間,我便多次去了德國(西德,東德)法國,才發生了下述的很多故事,在總設計師“南巡前”,改革開放還提得不響,我們開封市是個小城,出國機會比較少,所以,要是誰得到了這個機會,那是非常體麵,榮耀的大事情。 

1,出國瑣事: 

出國前,企業給每個出國人員發500元製裝費,如果是第一次出去,裏裏外外都得添置新的, 

實際上是不夠的,得自己添;如果第二次出去,若每次間隔一年,照發500元製裝費,不到一年則不發。護照由企業組織部門統一辦理,然後到北京集合,到部裏後學習外事紀律(諸如不準索禮,吃飯不能出聲,不準有隨地吐痰等不禮貌行為和舉止,衣著整齊清潔等等,一句話----在外麵不要丟中國人的臉和人格以及尊嚴,還看了一些犯錯誤出國人員的真實教材影片等)。往返機票由部外事機構統一辦理,行前團長召集開會,指定管賬管錢人員,帶上旅行支票,部裏派車送到機場(回國也接機)。因為我們到西德,規定每人每天10馬克(當年匯率1元人民幣,隻0。7馬克)零花錢。 

我因為出國次數較多,把另用錢積攢在一起,夠買某一件電器了就花,先後共買了29寸日立彩電一台(因為遙控的貴50美元,錢不夠,買了台,不是遙控的) ,一台夏普錄放機,一台手動英文打字機(給女兒的) 三件( 一大件兩小件)。 

那個時候彩電還不普及,還比較稀罕 ,拿回家裏,我80歲的老母親非常開心,在鄰居和同事們眼裏我也發了“大財”,成了“財主”了。 

2, 狂歡節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到美國(John deer)約翰迪爾公司在西德的子公司所在地雙橋,培訓一月,我們全團6人,在西德過的春節;春節過後不幾天,就是西德的狂歡節,我被告知,那天我們全團將被邀請到雙橋市主席台上就座。朋友告訴我,狂歡節那天大家不要佩領帶,因為任何女人手裏都有剪刀,見到領帶就可以剪斷,任何女人都可以抱著男人親!都瘋了一樣。 

朋友送我們每人一頂帽子。作了小小的打扮,每人還帶了一隻塑料袋,在朋友陪同下,那天我們早早就座了,見了雙橋市長,和有關官員。大概十點左右,全國宣布狂歡節開始,隻見一輛輛汽車慢慢駛來,車上盡是紅男綠女;後麵幾輛車開得非常非常慢,有專門拋糖塊的,有專門拋水果的,有專門拋鮮花的,也有專門拋麵包的,大人小孩們人手一個塑料袋,在檢在搶,陣陣呼喚,陣陣狂笑,不絕於耳。 

我們主席台上,座著的都是客人,自然有些照顧,拋來了那麽多的東西,每人裝了一袋。由於,在主席台上,隻是看見,我們沒有被剪領帶,沒有被女人對我們用上狂歡禮遇。大概11點多狂歡結束,人散後,你看!滿地都是被踩壞了的糖塊水果等,真是滿地糖塊,滿地花。雙橋不大,小城鎮,但使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人,大開眼界,看到了他們的民風民俗。要是在大城市,如柏林,科隆等,一次要拋出多少東西啊? 

3,真假烹技,受“親”若驚 

我們每次出國,都是冬季;航線是北京起飛,阿聯酋停一小時(不能越海關外出),到法蘭克福機場進關,一般外方準時派專車接送到目的地,若他們不能準時接機(或我們回國候機時),都住在“大慶旅館”。這個旅館正是黑龍江大慶油田在那裏經營的,它地處法蘭克福“紅燈區”,原先不知道,是到過的同誌提醒:“晚飯後外出散步必須兩人以上同行。。。。。” 。我們三五成群,個個西裝革履,人家一看便知來自中國大陸,也並不上來搔擾我們。你說大慶油田投資賺錢,找個什麽地方不好?偏偏找了這種地兒,準是那個領導出的餿主意!害得我們回去無法啟齒。 

外方為我們租了公寓作為培訓中心。白天在廠裏工作,中飯由廠裏免費提供,在工人食堂一起就餐,早晚兩餐我們自己做。周休和每天晚上,我們幾乎都由公司領導層輪流陪同,到大飯店或被朋友(當然是廠裏頭麵人物)邀請到家裏晏會,我們帶足了景泰藍之類的大小禮品分送。到一定時候,我們便要開始回請,為了體麵又省錢(為公家省,不入私囊),一家家先後請到我們住地。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自小就會做飯,工作後又鍛煉了那麽多年,雖稱不上有一手烹調好手藝,可在同事中算得鳳毛羚角。加上我們有備而去:從北京帶去了很多諸如魚香肉絲,宮暴雞丁,糖醋排骨,等幾十種上百包半成品和調料以及老鱉湯等多種湯料。酒也是從北京帶去的,那個時候,帶酒不限,每人裝幾瓶,一共30--40瓶五糧液(當年五糧液便宜) 。 

宴會掌勺的主廚自然是我。涼盤,素菜肉類事先備好,等到朋友一到,油鍋一起,先放要做的食材下鍋,到七八成熟,半成品(或調料)與食材再一拌,立即出鍋裝盤上桌,不一會兒十幾個色香味俱全,熱氣騰騰的,我的專利“作品”就這樣變出來了,加上涼盤又非常搶眼,滿滿一桌,豐盛體麵,晏會便適時開始了。 

有一道菜,是我嶽母傳給我的絕活---“變雞蛋”,我能把雞蛋經特殊的工藝,加工成沒有蛋黃,非常可口。等朋友們吃得高興時,我就提醒大家:“先生們女士們,這雞蛋是我們從中國遠道帶來的,它沒有蛋黃!”。於是大家邊吃邊看,真的!沒有蛋黃!朋友們開始議論紛紛,大家向我打聽做法,於是我接著說:雞蛋是從你們超市買來的,但,做法是我的專利,無可奉告!滿堂哈哈大笑,晏會氣氛便達到了高潮! 

宴請幾家後,隻有2萬左右居民(幾乎全是廠裏職工),經濟全靠這個企業支撐的小鎮,早傳得沸沸揚揚了,簡直家喻戶曉:“開聯廠的廠長真了不起,還是個烹調專家哪”,豈知我真真假假,把洋鬼子們給哄服了。 

幾十家請過了,輪到去過我們廠,指導過試製的朋友們了,有一次,我們請來了一個三口之家和他未來的女婿。酒過三巡,女主客突然站起來,還說了什麽,立即走到我身邊,抱住我就“親了幾口”,雖然我不知所以,當著我那麽多部下的麵和她丈夫子女,我有點尷尬,但又隻能裝得若無其事,談笑風生。事後問翻譯才知:她說,廠長先生如此款待,親自動手,這麽多好菜,我要用我們民族的禮儀,代表我全家向你表示謝意。 

宴會結束,我便給部下們宣布了紀律:“回去不準說剛才發生的事,我們在法蘭克福的住地也不得外傳,”。現在回想起來真有點可笑啊。 

4,做飯,熨衣服 

凡由我組團出訪。一般人都會這樣認為的:諾大個廠的領導,又是代表團團長,肯定官架子十足,整天叼著個煙卷(我不會抽煙,也不勝酒力),哼啊哈的,指手劃腳,管管大事,至於小事麽,動嘴不動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就得。隻要下命令指派,誰敢說個“不”字呢,一聲令下,保管“部下們”跑得屁顛屁顛的,就怕得不到這表演機會呢。可在我們這個隊伍裏,卻不是如此。 

就說做飯吧;為了大家吃得好,吃得稱心,感到溫暖如家,這方麵我又強於他們,理所當然我動手,能者多勞嘛。一個集體,又在異國他鄉,講究個團結互諒,隻要把事情辦妥,任務完成,不出任何問題就好,咱不是非擺個領導架式才有威性啊,一個人在群眾中的威性,是憑真才實幹,不是擺出來的,群眾心裏自有一杆稱,不是嗎?。 

我每天起得很早做飯,還有另外一個用意,以身作則,就是讓大家“培訓”不要遲到啦。由於晚上我們都有活動,參加宴會或研究第二天的工作安排等,所以每天都睡得比較晚,早晨有些人就起不來,幾乎每天我把早飯做得後,再要去喊醒他們,“快起來吃早飯,人家車子塊來了,或者車子已經在樓下等著了”(公司每天派車接到廠裏) 。看到這裏,您一定會有“事無巨細 ,你全管啊!不累?!決不是個好領導,” 的感覺。還有更細更小的哪! 

我們團在工作和大事情上,大家決不會馬虎,也不敢馬虎,也決不允許有人馬虎的。可有些小枝小節,實在讓人啼笑皆非。你說我們有的同誌,在住處用洗手間,解小手不掀座便池上的塑料襯墊,結果,是可想而知的!這是公共道德啊(也許喝多了嚴重失態 ?) ,真不禮貌。有的同誌,進大賓館轉門,竟然兩人走進一格,既卡死了轉門,又影響了別人,多麽不雅!第一次出國有地方不清楚,不明白,可以理解,動作可以慢一點,跟著人家怎麽做就是了嘛,再說了,電影上你沒見過嗎?看電影你學得什麽了?一套款式時尚,質料上成的西服,穿在他身上,它就不是那麽回事了,沒有一點氣質,風度,衣服似乎還整天皺巴巴,髒唏唏,領帶歪歪扭扭,舉止談吐,待人接物,站,坐,都不得體,讓人感覺別扭。 

涉外無小事啊。我整整用了一個晚上,從如何打領帶,如何握手(要看著人家的眼睛),談吐(要看著人家的眼睛),如何不卑不亢,不要刻意造作,要自然大方,一一給他們做了表演,讓大家討論提問,並指定了禮儀負責人和規定了紀律:每天出門互相檢查(諸如,儀容,衣著,甚至,連飯後牙逢裏有沒有菜葉等等) ;在外麵活動時要相互提醒;每天回家講評;每天晚上,外衣集中,由我熨燙。就這樣,培訓一個月,我便為大家做飯熨衣服了30天。雖然我累點,但換來的卻是我們(中國人)在朋友麵前的體麵! 

雖然大家都是學生出身,不管多差的衣服,有的人穿在身上,他就是個模特爾。換個人,再好的時裝,就不一定像那麽回事了。我們走在人群中,這種例證比比皆是;這就是氣質,人的氣質隨閱曆和經曆的增多而改變,而人的風度也是如此。不是一朝一夕能刻意改變了的。 

5,專訪啤酒專家,品嚐果酒 

哪一年我記不清了,出國前市裏有關部門要我到我將去的那個西德小城訪問啤酒廠,說是那個啤酒廠要和我們 開封市啤酒廠合作,讓我了解一下實力和情況。 

到西德後便抽空,按市裏交代的要求參觀考察了啤酒廠,並見到了要到我們開封市啤酒廠去指導工作的專家。那是位65歲的老者,他熱情的邀請我當天晚上到他家作客,出於友好,我和幾個同事和翻譯去了他家,他和他同年的太太,並請去了我們熟悉的幾個西德朋友和他的親戚,在他家的酒吧(比電影裏常見的不差,你就知道有多大了,整個一個地下室!)裏熱情的款待了我們,敘友誼喝啤酒,並品嚐了幾十種不同年份(最陳40年) 的果酒,讓我也大開了眼界。 

我回國不久,這位啤酒專家到中國去了,他到北京機場一下飛機,拿著我與他的合影,對著接機的人員,指著照片上的我說:“我認識他”;專家一到開封 城,啤酒廠就立即通知了我,自然我們暢敘友情並盛情的款待了他,送了禮品,還陪他遊覽了我們古城。他在華期間,我們又見了幾次。 

啤酒專家言而有信,說到做到,居然帶去了很珍貴的禮品-----三種活的德國啤酒菌種,據說,一種活菌當年價值6萬人民幣,無償的送給了我們開封市啤酒廠,不久我們 開封市啤酒廠的啤酒,就在全國啤酒評比中,名列了全國前幾名(青島啤酒第一)。這位朋友功不可抹啊。後來聽說他回國不幾年,他已與太太先後離世了,多好的老朋友!他鉤起了我和我們小城啤酒廠的全體職工,對他深深的懷念,直到現在還能想起他的音容笑貌來,生老病死,自然規律,無法抗拒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飛揚的青春 回複 悄悄話 上一篇看得鬱悶加氣憤,這篇話題輕鬆有趣,

特好奇“變雞蛋”,什麽味道?:-)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