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日清晨,姥姥正準備給小小豬換尿布,自顧自地問了一句:“寶寶,臭臭沒有?”之所以說是“自顧自”,因為姥姥隻是按照媽媽的建議,有機會就和寶寶進行情景對話,以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並沒有指望得到什麽響應。誰知小小豬細聲細氣地答了一句“沒有”。姥姥以為自己聽錯了,又問了一遍,小小豬又細聲細氣地答了一句“沒有”,很害羞的樣子。碰巧也在小小豬屋裏的爸爸聽了很是驚喜,趕緊跑去向媽媽匯報。可惜等媽媽再問時,小小豬再也不肯回答了,鬱悶。不過小小豬的“沒有”顯然和我們字典中的“沒有”定義不同。她不但臭臭了,還是不小的一個臭臭。
另一日,媽媽故作民主地問小小豬:“寶寶,換尿布好不好?”正坐在床上玩蝴蝶結的小人家頭也不抬地回了句“不好”。媽媽再問,還是很幹脆的“不好”。並且以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言行一致,讓媽媽又是好一番鬥智鬥勇才換了一個新尿布。
小小豬叫爸爸已經叫得很熟練了,還能變化著各種聲調和節奏,甚至還會有“爸爸抱抱”。把大豬聽的那個心花怒放啊,雖然寶寶是逮誰叫誰爸爸。小小豬極為偶爾會叫聲“媽媽”。小豬很是嫉妒,有機會就會對著小小豬叫“媽媽”,試圖要小小豬跟著學回叫“媽媽”。無奈小小豬總是很利落地跟一聲“爸爸”。於是家裏經常會出現如下場景:小豬對著小小豬叫“媽媽”,小小豬回叫小豬“爸爸”。如此一遍遍地重複,小小豬會逐漸不耐煩起來,回叫 “爸爸”的音量會越來越高,最後尖叫一聲“爸爸”,就再也不理會小豬的無聊舉動,自顧自該幹啥就幹啥了,留下小豬一人繼續傻傻地叫“媽媽”。
不過屢次失敗的小豬最終以阿Q精神安慰自己說這樣也好,累得不想管寶寶的時候就有借口推大豬去幹活了“快去,你女兒叫你呢“。而且還發現了一個栽贓的好辦法:
小豬:“寶貝,誰弄紅了你的額頭?”
小小豬:“爸爸”
事實:小小豬自己在床上蹭的。
小豬:“寶貝,誰打你屁股了?”
小小豬:“爸爸”
事實:沒有人打小小豬。
小豬:“寶貝,誰是大壞蛋?”
小小豬:“爸爸”
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