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偉國捐贈2100枚戰國竹簡入藏清華 《尚書》佚篇首現 網上討論(組圖)

(2008-10-26 14:02:49) 下一個
2100枚戰國竹簡入藏清華 《尚書》佚篇首現
作者:藏用 提交日期:2008-10-23 18:45:30
http://www.booyee.com.cn/bbs/thread.jsp?threadid=450443&forumid=0

    昨天,清華大學宣布,2100枚戰國時期的竹簡入藏清華。這批竹簡是目前數量最多、年代最早的竹簡書之一。 
    
      校友捐竹簡給母校 
    
      這批竹簡是今年7月由校友趙偉國從境外拍賣所得後捐贈給清華的。至於這批竹簡的出土時間、流散過程,目前已不得而知。 
    
      清華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回憶,當時這批竹簡包著保鮮膜,裝在密封筒裏被送到學校,已經有菌害黴變的危險。學校特地為此“白手起家”成立了專門的實驗室,還成立了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整合清華曆史、化學、圖書館等學科資源,聘請專家保護清理。幾天前,第一階段的保護工作基本完成。 
    
      首見古代“口袋書” 
    
      經過11位學者組成的專家組鑒定,這批“清華簡”屬於戰國中晚期,距今大約2300—2400年左右,應出土於古代的楚國境內。初步統計竹簡數量約為2100枚(包括殘片),預計整理後為1700支。 
    
      “清華簡”的形製多種多樣,最長的有46厘米,最短的不到10厘米。“10厘米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口袋書’了,在以前從未發現過。”李學勤介紹,戰國簡最早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初,當時隻有零散的出土。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兩次發現大量的戰國竹簡書,分別為800支和1000多支,所以“清華簡”可以說是目前數量最多、而且年代最早的竹簡書之一。 
    
      《尚書》佚篇首現 
    
      之前發現的竹簡書,多為哲學思想領域的書籍,而“清華簡”則多為“經、史”類書,對中國曆史和傳統文化有很重要的意義。從目前的檢視結果看,其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發現了失傳的《尚書》篇章。《尚書》是古代曆史文獻的匯編,列於六經之首,為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據。據稱先秦時《尚書》有百篇,經過秦始皇焚書,大多佚失,漢朝初年隻有29篇流傳下來。 
    
      “清華簡”中已發現有多篇《尚書》,都是焚書坑儒以前的寫本。有些篇有傳世本,如《金縢》、《康誥》、《顧命》等,但文句多有差異,甚至篇題也不相同,更多的則是前所未見的佚篇。 
    
      另外,“清華簡”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一篇編年體的史書,所記曆史上從西周初起至戰國前期,與傳世文獻《春秋》經傳、《史記》等對比,有許多新的內容。此外,類似《國語》的史書、類似《儀禮》的禮書、前所未見的樂書、與《周易》有關的書等,都是兩千餘年無人見過的。 
    
      竹簡有望展出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表示,清華將吸收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深入研究探討這批竹簡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出土竹簡的長期保護目前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清華將聯合多單位、組織多學科專家進行科研攻關。 
    
      李學勤介紹,清華正在醞釀建設博物館,屆時這批竹簡有望展出。(周逸梅)
    
    來源:《京華時報》轉自中國網(C-03 
    
    
作者:藏用 提交日期:2008-10-23 18:46:58
    
    
    這個消息好奇怪!
    
    
    圖片左起第二人即是李學勤。
作者:ddzz-2000 提交日期:2008-10-23 19:16:22
    第一次聽說,真有尚書佚篇的話,那是大震動的事。
作者:tantan 提交日期:2008-10-23 19:38:02
    這個了不得,整理時借調Zero大師吧。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10-23 19:50:49
    驚人消息
作者:王榮欣 提交日期:2008-10-23 19:58:53
    好事。
作者:王榮欣 提交日期:2008-10-23 20:04:33
    zt “秦廷的焚書,實分三類:一,史官書,除秦紀外全燒;二,詩書百家語,非博士官所職全燒;三,秦史及秦廷博士官書猶存”。
作者:藏用 提交日期:2008-10-23 21:01:51
    
    再貼一個:
    
    這個捐這批竹簡的清華校友是:趙偉國
    
    
    這個報道中提及:
    
    本報訊 (記者周逸梅)昨天,清華大學宣布,2100枚戰國時期的竹簡入藏清華。這批竹簡是目前數量最多、年代最早的竹簡書之一。
    
    校友捐竹簡給母校
    
    這批竹簡是今年7月由校友趙偉國從境外拍賣所得後捐贈給清華的。至於這批竹簡的出土時間、流散過程,目前已不得而知。
    
    清華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回憶,當時這批竹簡包著保鮮膜,裝在密封筒裏被送到學校,已經有菌害黴變的危險。學校特地為此“白手起家”成立了專門的實驗室,還成立了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整合清華曆史、化學、圖書館等學科資源,聘請專家保護清理。幾天前,第一階段的保護工作基本完成。
    
    首見古代“口袋書”
    
    經過11位學者組成的專家組鑒定,這批“清華簡”屬於戰國中晚期,距今大約2300—2400年左右,應出土於古代的楚國境內。初步統計竹簡數量約為2100枚(包括殘片),預計整理後為1700支。
    
    “清華簡”的形製多種多樣,最長的有46厘米,最短的不到10厘米。“10厘米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口袋書’了,在以前從未發現過。”李學勤介紹,戰國簡最早發現於上世紀50年代初,當時隻有零散的出土。在上世紀90年代曾經兩次發現大量的戰國竹簡書,分別為800支和1000多支,所以“清華簡”可以說是目前數量最多、而且年代最早的竹簡書之一。
    
    《尚書》佚篇首現
    
    之前發現的竹簡書,多為哲學思想領域的書籍,而“清華簡”則多為“經、史”類書,對中國曆史和傳統文化有很重要的意義。從目前的檢視結果看,其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發現了失傳的《尚書》篇章。《尚書》是古代曆史文獻的匯編,列於六經之首,為研究古史最重要的依據。據稱先秦時《尚書》有百篇,經過秦始皇焚書,大多佚失,漢朝初年隻有29篇流傳下來。
    
    “清華簡”中已發現有多篇《尚書》,都是焚書坑儒以前的寫本。有些篇有傳世本,如《金縢》、《康誥》、《顧命》等,但文句多有差異,甚至篇題也不相同,更多的則是前所未見的佚篇。
    
    另外,“清華簡”還有一個重要內容,是一篇編年體的史書,所記曆史上從西周初起至戰國前期,與傳世文獻《春秋》經傳、《史記》等對比,有許多新的內容。此外,類似《國語》的史書、類似《儀禮》的禮書、前所未見的樂書、與《周易》有關的書等,都是兩千餘年無人見過的。
    
    竹簡有望展出
    
    清華大學副校長謝維和表示,清華將吸收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深入研究探討這批竹簡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價值。出土竹簡的長期保護目前仍然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清華將聯合多單位、組織多學科專家進行科研攻關。
    
    李學勤介紹,清華正在醞釀建設博物館,屆時這批竹簡有望展出。
    
     
    文章來源: 中國網綜合消息 責任編輯: 瑪莉 
    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08-10/23/content_16652826.htm
作者:藏用 提交日期:2008-10-23 21:03:10
    
    
    趙偉國何許人?不知是不是下麵這個人:
    
    
    “清華同方”總裁趙偉國就在蘭投資進行考察 
     
     
    http://www.gscn.com.cn   2006-3-30 8:18:34   字體: 【大 中 小】 [添加到收藏夾] 
    
      昨日,記者從蘭州市招商局獲悉,北京同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北京亞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偉國於3月28日晚抵蘭,就在蘭投資合作進行為期兩天的考察。
    相關鏈接
    
        清華同方網絡產品公司隸屬於清華同方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定位在Internet Solution Provider?網絡解決方案供應商 ,由“巡天”等四個產品係列組成的“天地縱橫”產品線提供了從廣域網、局域網、無線網絡到網絡安全等整體完善的網絡解決方案。(高翔 祁瑞龍) [稿源:西部商報]
    [編輯:王小華]  
    http://www.gscn.com.cn/Get/lanzhou/082156596.htm
作者:藏用 提交日期:2008-10-23 21:04:12
    
    
    至於國外的拍賣,因為不熟悉,就不找了,希望有好事者找一找吧。
作者:藏用 提交日期:2008-10-23 21:05:26
    
    
    這個時代真是地不愛寶,各種莫名其妙的出土竹簡之多,讓人目瞪口呆。
    
    
作者:長樂老 提交日期:2008-10-23 21:22:10
    國外不會有任何拍賣公司膽敢拍賣這種濕泥巴裏包裹的東西,說拍賣得來是一種托詞吧,因為這種購買本身就是非法的。十有八九是在香港從文物走私分子手裏購得。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3 21:30:02
    長老 ,順便問一下前段時間謠傳說上博那批是假貨,這是怎麽回事?
作者:長樂老 提交日期:2008-10-23 21:37:00
    嗬嗬,昨天在孔網還看見有人轉的一個帖子,說神州七號也是假的,是在水池子裏拍的。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3 21:41:23
    我剛看到那消息的時候還沮喪呢,要是連上博簡都是假的,那假貨販子是個多麽了不起的人物啊
作者:長樂老 提交日期:2008-10-23 21:56:48
    上博倉庫裏是不是有上當買入的假貨,不知道。。。
作者:八百民 提交日期:2008-10-23 22:16:53
    有人想重寫學術史,真古文尚書就出來了。可惜竹簡來曆不明,不知是不是也給後世的學術史添一偽孔新章?
作者:長樂老 提交日期:2008-10-23 22:30:12
    不但是重寫學術史,恐怕是中國曆史。竹簡雖然來曆不明,但對其文獻價值影響不大。這批東西的價值,比近年所出先秦竹簡的總合還要高多了。我們生活在奇妙的時代。
作者:長樂老 提交日期:2008-10-23 22:31:05
    其實說來曆不明,也不是全不明,不便說而已。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3 22:36:51
    今年真詭異,總是出一些劃時代的事情
作者:diamonds 提交日期:2008-10-23 22:52:43
    阿波羅都是假的
作者:tbn 提交日期:2008-10-23 22:58:40
    一切都是幻覺。。。。這是最高境界。哈哈。
    
    看到另外的報道,雲:
    
    “這次挖到了一個曆史學家”,著名曆史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今天這樣向媒體描述自己見到這批距今兩千三四百年前的“書籍”時的驚喜。清華簡專家鑒定組組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伯謙和複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裘錫圭則表示:“從重要意義上講,其價值怎麽估計都不過分。” 
    
    又雲:“據悉,清華大學此次入藏竹簡是今年7月由校友自境外搶救而來的”(顯見拍賣雲雲不可靠)。
    
    似可初步判斷樂老所謂“雖然來曆不明,但對其文獻價值影響不大”有道理。
作者:monan347 提交日期:2008-10-24 09:25:18
    中國發現早於甲骨文的早期文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4日07:58  新華社  

    中國考古專家最新考證表明,4年前在中國東部山東省昌樂縣集中出土的100多塊獸甲骨上所刻的600多個符號,結構和布局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應為距今約4500年的中國早期文字。2004年,昌樂縣一民間收藏愛好者肖廣德在昌樂縣袁家莊古遺址上采集陶器標本時發現,當地農民在施工挖掘時,丟棄了許多亞化石狀遠古獸骨,經過清理,可見上麵有許多刻劃痕跡明顯的圖案符號。專家們研究認為,這批骨刻文字主要出土在昌樂古遺址,又被昌樂愛好者收藏,暫定名為“昌樂骨刻文”。雖然目前尚不能破譯,但其發現對研究中國古文字的演變過程,複原當時的社會形態,提供了寶貴的佐證。新華社記者 許劍銘 攝 
    
    
作者:monan347 提交日期:2008-10-24 09:26:17
    山東大學美術考古所所長、山東甲骨文學會副會長劉鳳君(右)在研究肖廣德(左)發現的獸甲骨圖案文字。
    
    
    
作者:苦咖啡 提交日期:2008-10-24 09:48:46
    上博簡有很明顯的隸意,和已經有出土報告的戰國晚期楚簡有很大的不同.
作者:八百民 提交日期:2008-10-24 19:20:24
    是真的,好。但現身的方式有汙點。
    要是接著上博的疑點來的,就更沒有麵子了。
    剛才逛書店去了,人很少,書太多,《漢書窺管》竟有兩種新版。秉承損之又損古訓,買了幾種為混飯非用不可的幾種,加上兩本老先生的論文合集,大著腦袋擠進堵塞的周末車流。
作者:tantan 提交日期:2008-10-24 19:45:39
    八老好,真是驚鴻一瞥呀,哈哈。
    “大著腦袋”哈哈,有煩惱?
    
作者:脈望 提交日期:2008-10-24 20:03:34
    有可能又來到一個偉大的轉折時代.:)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4 21:04:22
    八老,能不能先請教下對上博楚簡那些疑點的看法?
作者:花山書海 提交日期:2008-10-24 22:32:20
    上博簡的疑點是很大,還有網上盛傳上博的館長是買了假的竹簡內疚自殺,就是因為這批竹簡,花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雖是傳聞,可無風不起浪,總是應該有原因的.
    還有就是,上博簡沒有出土報告,是從香港的古玩店裏買回來的.我曾經谘詢過一些考古隊的專業人員,他們說竹簡做碳14鑒定,隻有在剛出土的時候是比較有效的,出土時間過久,接觸現在的物質多了,就不準了.
    所以從那以後,凡是沒有出土報告的竹簡,你去哪個權威機構鑒定,一律為贗品.不知道和上博簡有無連帶關係?
    
作者:花山書海 提交日期:2008-10-24 22:39:25
    貼一個郭店楚墓竹簡,年代為戰國中期偏晚.
    
    
作者:花山書海 提交日期:2008-10-24 22:40:52
    這個就是上博的.
    
    
作者:花山書海 提交日期:2008-10-24 22:58:24
    武威漢簡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4 23:03:32
    關於上博簡的真偽,在往復上有個帖子討論過
    http://wangf.net/vbb2/showthread.php?s=&threadid=23673
    
    裡麵提到的遼寧葉茂太古墓出土的繪畫的例子
    我覺得很能說明問題
作者:花山書海 提交日期:2008-10-24 23:25:05
    上博竹書來源於盜墓者銷售的竹簡,這是引起質疑的基本前
    提。------------------------------------------------------------------------------------------------------
    這一條就不靠譜,不知道你們接觸過CHAN ZI 沒有,那個時候竹簡是沒有人要的,大約八,九十年代的時候,盜墓的根本不要它,沒有人,也賣不出去.查過一些資料,說上博的簡隻對竹簡本身的材質和縮水率做過一些堅定,也做過C14鑒定.試問,如果用同年代的老棺材扳子做竹簡,鑒定材質有個鳥用?我就見過跟多這樣的假漢簡.潘家園,報國寺有售,價格從每跟20---500元不等.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5 09:00:54
    棺材板有用竹子做的麽?
    而且用墨和墨的滲透怎麽偽造
    起碼至今為止說他是偽造的人並沒有拿出確切的證據來
作者:花山書海 提交日期:2008-10-25 11:23:34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5 09:00:54  
        棺材板有用竹子做的麽? 
        而且用墨和墨的滲透怎麽偽造 
        起碼至今為止說他是偽造的人並沒有拿出確切的證據來 
    -------------------------------------------------------------------------------
    這個就是你的學識有限了,其實應該叫做竹木簡的,除了竹簡,還有木簡啊.嗬嗬~
    在說,10幾年前的鑒定水平和現在是不是一樣,誰也說不清楚.同樣一個專家,5年前做的鑒定和5年後做的鑒定結果有時都是不一樣的.沒有拿出你說的確切的證據是因為上博可能讓你接觸到這批竹簡嗎?現在說是做偽的依據,大家隻有根據已經確認有出土報告的楚簡來對比,從文字上分析.至於上博簡是真是偽,隻有等待時間來證明了,嗬嗬~
    
    說個小插曲,90年代中末期的時候,有人從某個地方(嗬嗬,那地方不太方便說,見諒)買了一大批漢簡,回來研究了以下,發現是史記,數量很大,於是,請了國內比較著名的書法家,文字專家,還湖北博物館的某些人做鑒定,結果是真假比例大概是5:3,後來此人研究了幾年,發現此竹簡的內容和已知版本的史記內容有不同,錯誤大概是1%的樣子.歸其原因,還是在90年代的時候,各個博物館,研究所,都多多少少的買過一些仿品.於是乎大家都變得異常謹慎.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5 11:52:25
    非常感謝花山老師的回帖,承教!!
    
    但是不知道花山老師有沒有看過下麵這個帖子
    http://www.jianbo.org/Fangtan/zhuyuanqing.htm
    帖子中馬承源先生談到:
    "我們後來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對竹簡作了質地分析,由薑笑梅研究員、張立非副研究員出具了《木材樹種鑒定證明》,鑒定結果為:毛竹 (Phyllostachys Pubecens) 隸禾本科 (Gramineae) 。又兩次請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對竹簡作了曆史年代測定,由超靈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質譜儀測出竹簡距今時間為 2257 ± 65 年。"
    
    木簡是有發現,但是從上博公布的《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好像還沒有木簡的記錄
    莫非要找根一起入葬的毛竹竿剖成竹簡再把文字寫上麽?
    花山老師是不是看了魯力的那篇文章才那麽說的?
    把現有的比如《史記》、《戰國策》改竄寫在簡牘上作偽是容易的
    但是你要把原本就沒出現的內容用戰國文字寫在竹簡上這未免太冒險了
    而且,這也太侮辱李零先生等一班在這上麵花費了巨大精力的專家們的專業知識了
    
作者:紅樓偵探 提交日期:2008-10-25 12:34:24
    好啊好啊。反正是個話題。
作者:花山書海 提交日期:2008-10-25 12:48:36
    竹簡作偽的方法,我是知道一點,不過現在北京潘家園賣的假竹簡,照樣縮水,晾幹後,照樣變形,而且寫在上麵的字拿二鍋頭都洗不下來~---------我不知道中國科學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對竹簡作了曆史年代測定,由超靈敏小型回旋加速器質譜儀測出竹簡距今時間為 2257 ± 65 年。" 
    這個結果是什麽時間做的,不過我隻知道現在象這一類鑒定年代,隻有北大的比較準確,是國家863工程.但現在隻對各個研究機關,不對私人.而且要排隊近1年,費用不菲.
    
    曾經試過一個有出土報告的木簡,是90年代出土的,當時出土做鑒定時距今2000多年,在2004年做實驗的時候又做鑒定時,隻有100多年.我的意見是隻做竹簡材質的年代,是不是有點太唐突了,是不是也應該把竹簡上的墨跡也搞下來做做鑒定?不知道墨的年代鑒定現在能不能做?嗬嗬~
    
作者:紅樓偵探 提交日期:2008-10-25 13:07:22
    墨跡也能做。在網絡上搜索,看了往複論壇幾個帖子,此前日本有機構買了贗品,台灣的差點上當。
作者:goto9 提交日期:2008-10-25 13:18:32
    花山老師 

    “對於竹簡墨跡,我館實驗室專家進行了專門研究,對墨的顆粒作二萬倍放大,研究墨粒的今古形態變化,並作了竹簡今古含水量的分析,取得了突破性成果,我館實驗室的工作獲得鑒定會的高度評價” 

    這是上麵那個帖子裏馬承源先生所說的
    
    像這樣的竹簡,鑒定的第一順位自然是出土地,第二順位是材質鑒定,第三順位是文字
    第一順位出土地肯定無法落實,而第二順位的材質鑒定沒有公開權威的鑒定報告
    再加上文字上的疑惑詰難,所以才會有真假的懷疑吧
    
    出土地無法落實可以理解,材質鑒定報告不知道有誰見到過
    但是文字上的問題,恐怕不能因為幾處疑問而推斷出整個竹簡文字是作假的
    裘錫圭、李零、饒宗頤都沒有看出這些文字有作假的嫌疑,倒是被別人看穿了
    這個假設實在是很難讓人接受
作者:花山書海 提交日期:2008-10-25 13:21:20
    嗬嗬,反正是疑點很大,而且也不符合楚人的書寫規範.
作者:ele 提交日期:2008-10-25 13:28:44
    感覺上博的字體規矩
作者:陽自東來 提交日期:2008-10-26 09:17:28
    不知那時有否不同書寫風格之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