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抗戰初期的中共長江局(下)

(2008-10-03 01:21:54) 下一個
抗戰初期的中共長江局(下)

38 年 5 月 19 日 徐州失守為標誌,進入長江局的中期。毛澤東針對徐州失守後的全國抗戰悲觀氣氛,及時於 5 月 26 日 6 月 3 日 做了《論持久戰》講演。中央在 5 月底至 6 月多次發出開展廣泛的敵後遊擊戰指示,以策應武漢會戰。長江局的工作重心本應放在部署農村遊擊戰爭上來,但它未能完成這個轉變,仍然堅持以武漢為中心的城市工作和新四軍的正規戰、正麵戰指導思想,客觀上限製了黨的力量特別是武裝力量在華中的發展。

這個時期長江局的主要成績是:

1、 大力發展黨員,取得顯著成績。 38 年 3 月 15 日 ,中央作出關於大量發展黨員的決議,要求“大量地、十百倍地發展黨員”,長江局也發出了“大量發展黨員,不要搞關門主義”的指示。東南分局和各省省委也作出了相應決議。到 38 年 9 月,長江局 13 個省黨員總計 67780 人(不含軍隊中的黨員),占當時全國黨員的 27 %(全國是 25 萬),占 38 年 3 月後發展的新黨員近一半(新黨員 15 萬)。湖北省實現了成百倍的發展,從 37 年 10 月的 20 多名黨員增加到 38 年 10 月的 3330 人;四川省黨員從 38 年 4 月的 340 人增加到 3500 人; 6 - 8 月,湖南省黨員增加 4 倍,達到 3000 多人。在發展過程中還注意了對以往脫黨分子的政審,嚴防異己分子、自首分子混入。還注意指示公開工作、公開組織與秘密工作、秘密組織分開,如東南分局指示堅決保持支部與區委絕對秘密,董必武指示湖北省委“群眾團體盡量公開,黨組織絕對秘密”。但長江局也發過盲目追求黨員數量的指示,如規定某些省的黨員發展倍數,有的還限期完成,導致拉夫現象。

2、 以獻金運動為標誌,引領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武漢的獻金運動在紀念抗戰一周年時開展。僅 5 天時間,設置的 6 個獻金台有 50 萬人獻金 93 萬元。參加獻金的來自各階層,除了工農兵學商官之外,還有下層人民甚至宗教人士。 7 - 8 月,重慶長沙廣州香港都開展了獻金運動,香港獻金達 100 萬元。泰國華僑也獻金 100 萬元寄回國內。獻金運動還影響了大批青年,從武漢到延安或參加八路軍、新四軍的有數千人。周恩來親自向國方爭取編製,在第三廳成立了 10 個抗敵演劇隊, 4 個抗敵宣傳隊,還有孩子劇團、新安旅行團。除孩子劇團去後方,其他文藝團體都派到戰區。後來他們的關係都交給了各地八辦。

3、 統戰工作有進一步發展。圍繞國民參政會,開展活動。如 38 年 7 月 6 日 至 15 日一屆一次參政會,中共聯合各黨派反對汪精衛的加強德意外交案,提出擁護國民政府實施抗戰建國綱領案。在華僑和國際工作方麵,保衛中國同盟取得很大成績,它成立的第一年就籌集了 8 萬美元, 10 輛卡車,數千條毯子還有醫藥品,很多都設法送到了延安。白求恩和愛德華率領的兩個醫療隊都是由宋慶齡介紹經武漢到延安的。 8 月底中央和長江局還特派鄧穎超到香港看望宋慶齡。 10 月 10 日 ,以陳嘉庚為主席的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在新加坡成立,東南亞各國成立了分支機構。抗戰初期,經香港和廣州兩個八辦介紹到共產黨部隊的華僑有 1 千多人。

4、 組織新四軍東進抗日。 4 月 4 日軍部進駐岩寺後,項英決定派先遣支隊去蘇南敵後進行戰略偵察,當時國民黨要對新四軍點驗。項英不等點驗, 28 日即派粟裕帶隊出發。 5 月 4 日 ,毛澤東電告項英,在偵探部隊出去若幹天後,主力就可跟行,在廣德、蘇州、鎮江、南京、蕪湖之間創造根據地是大有希望的。此時,四支隊率先挺進皖中, 5 月 12 日 在蔣家河口首戰告捷。 14 日中央書記處電告項英新四軍應主動積極地深入敵後,項英即派主力東進, 5 月中旬,陳毅率一支隊東進, 6 月與粟裕會合, 14 日突破封鎖線到達茅山, 17 日先遣支隊在江南首戰告捷即衛崗戰鬥。 7 月,張鼎丞也率領二支隊東進到達蘇南。三支隊則進入皖南前線部署於蕪湖、宣城、銅陵、青陽之間。四支隊展開於江北的舒城、桐城、廬江、無為一線,在棋盤嶺、花子崗伏擊敵人,並一度攻克無為、廬江。至武漢陷落,新四軍作戰 134 次,殲滅日偽軍 2697 人,新四軍主力部隊也從 1 萬人發展到 25000 人。日軍為維持後方,不得不將寧、蕪、鎮一帶的兵力從 3 個聯隊增加到 3 個師團,以對付新四軍。

5、 部分貫徹了中央關於部署農村遊擊戰爭的指示。周、葉指示河南省委書記朱理治後,朱馬上沿平漢線、隴海線布置遊擊戰爭,動員了 1 萬多工人、學生、知識分子下鄉。 5 月底河南省委在開封決定立即再創立 1500 到 2000 人的新四軍,作為領導全軍區遊擊戰的骨幹,準備在豫西山地和豫東平原開展遊擊戰。 6 月還部署了豫南、豫東南遊擊戰。周、葉派肖望東於 7 月率一個中隊(連)和一批幹部組成東征抗日先遣大隊去豫東(這是新四軍六支隊的前身部隊)。 9 、 10 月間,在竹溝的彭雪楓根據周、葉指示率竹溝的主力東進與肖望東會合,編成新四軍遊擊支隊(後改名六支隊)。一個多月後,該部就從 300 多人發展到 3000 多人(但戰鬥力不強,因為缺乏正規部隊做骨幹)。 8 月,長江局責成安徽省工委組織部長劉順元組織皖東工委,領導淮南鐵路以東的江北地區,省工委與戴季英商定以東北流亡抗日挺進縱隊作為皖東的抗日武裝基礎。董必武直接領導湖北的軍事工作,但沒有形成較大的部隊。

這個時期,長江局的主要失誤是:

1、 王明和毛澤東的持久戰思想相左,沒有在《新華日報》《群眾》周刊上刊登《論持久戰》。延安的《解放》周刊在 7 月 1 日 刊登了該文,中央要求武漢刊登,但王明借口文章太長不登,中央提出可以連載,王明仍不登。迫於中央催促,才以《新群叢書》第 15 種形式刊出。該書總發行量突破了抗戰以來出版界的紀錄。王明是堅持速勝論的,不同意毛的三個戰略階段劃分。 7 月 7 日 他在《新華日報》提出用三年血戰粉碎日寇,後來還指責相持階段論是為消極抗戰的路線提供理論依據。

2、 沒有全麵貫徹中央的部署農村遊擊戰爭的指示,導致一些地區喪失了發展敵後遊擊戰的大好時機,例如鄂東皖西地區就被桂係軍隊掌握了。中央早就指示成立鄂豫皖省委,但長江局沒有執行,在武漢的湖北省委幹部也沒有大批動員下鄉。安徽方麵,皖東特委成立後,不敢獨立去皖東開展工作,反而一直依賴新四軍四支隊,留在皖中,到 39 年春才隨部隊東進皖東。安徽人民抗日自衛軍有七路十多萬人,其中一些部隊的領導寫信給王明要求幫助,但王明沒有理睬,後來該部隊大多被桂係收編吞並,隻有少數加入了新四軍,這是因為王明怕和桂係撕破臉。福建方麵, 4 月底 5 月初,王明召見方方,要求回去執行“不要武裝、爭取公開、下層秘密”的方針,王明沒有向閩西南潮梅特委傳達中央 5 月 25 日 關於開展福建沿海遊擊戰爭的指示,福建失去了 3 個月的時機,到 8 月與長江局失去聯係的特委才獨立決定以武裝工作為中心。江西方麵,省委在敵占九江南昌線後,提出準備遊擊戰爭的口號,但由於王明路線的影響,省委對要求幫助的敵後地方武裝態度冷淡,對遊擊戰更沒有獨立自主的部署,導致南潯線遊擊隊完全被國民黨和叛徒掌握(叛徒即原紅 16 軍軍長孔荷寵)。在蘇南,新四軍兵力被削弱,主要受項英部署失誤的影響。 6 月 23 日 ,一支隊剛到蘇南不久,項英出於控製部隊的考慮,函告陳毅,他有一個建立皖南根據地的計劃,準備爭取天目山脈和仙霞山脈,故部隊不宜全部出動,後來項英還以第六團 2 個營為交換,將蘇南的 1 團、 3 團調回皖南,導致蘇南兵力削弱。項英的如意算盤是等待日軍打通浙贛線和國軍三戰區部隊後撤,新四軍就可以在皖南、浙西敵後發展,但事態並未照他的設想發展。

3、 指導思想的重點仍然是以武漢為華中中心,強調保衛大武漢。王明多次在《新華日報》強調保衛大武漢的意義,並過分樂觀的宣稱能夠保衛。從 6 月到 9 月該報一直以社論形式宣揚王明的主張。 8 月 6 日 中央曾電示長江局,保衛武漢重在發動群眾,軍事重在側擊敵後,務須避免不利的決戰,至事實上不可守時,不惜斷然放棄之。但王明沒有貫徹。

長江局這個時期的錯誤,根子是王明的城市中心論、速勝論、一切經過統一戰線論,輕視農村遊擊戰,幻想依靠國軍可以速勝,過高的估計了台兒莊會戰勝利的意義。以為保衛武漢勝利後,即可轉入戰略反攻,既沒有相持階段,也無須自己部署農村遊擊戰。在七大會議上,周恩來檢討說:“當時在武漢做領導工作的同誌,我也在內,著重在相信國民黨的力量可以打勝仗,而輕視發展我們自己的力量;在戰爭上強調運動戰,輕視遊擊戰。所以在武漢時期,我們在長江流域的工作,沒有能象華北一樣,利用國民黨軍隊撤退的時候,到農村去,發動農民,廣泛發動遊擊戰爭。”

長江局的後期,在黨的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召開後,糾正了錯誤,完成了撤離武漢前的各項工作。

38 年 7 月,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王稼祥回國。中央通知武漢的王明等人去延安聽取傳達共產國際指示,但王明要求王稼祥去武漢傳達,中央不同意。 8 月 29 日 ,王明、周恩來、博古離開武漢回延安。 9 月 14 日 ,中央政治局開會,王稼祥傳達季米特洛夫的指示,要中共中央以毛澤東為首解決統一領導問題,中央領導機關要有親密團結的空氣。 15 日,周恩來代表武漢做了關於中央代表團的工作報告。 9 月 26 日 ,中央政治局再次開會,確定六屆六中全會日程。 9 月 29 日 六中全會開幕,至 11 月 6 日 才結束。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基本克服了王明的右傾投降主義錯誤。

會議期間,中央決定撤銷長江局(這給人長江局犯了錯誤的印象),設立中原局和南方局,東南分局升為東南局。周恩來、博古組織南方局,劉少奇組織中原局(負責長江以北的鄂豫皖和蘇北),項英負責東南局。王明四大皆空。當時留守武漢的有葉劍英、凱豐、董必武, 9 月 25 日 中央急電他們對武漢工作進行部署。 30 日,周恩來在六中全會作完統一戰線報告後,即於 10 月 1 日 返回武漢主持工作,主要是進行組織調整和準備撤離武漢。

9 月 25 日 的中央急電主要是:組織方麵,依照中原局、東南局、南方局、黨報委員會和中央代表團五個方向布置;機關設置,中原局設在彭雪楓處,東南局仍在新四軍軍部,南方局暫與中央代表團及八辦一起,準備入湘,黨報委員會與八路軍重慶通訊處設在一處;人員安排,董必武即行入川,凱豐待周恩來到武漢後也入川,葉劍英、李克農、黃文傑暫留武漢,在武漢的其他人員一部到中原局,一部入湘,小部隨周、葉在武漢,在西安的人員準備入川;湖北省委的幹部配置方向,大部到四支隊鄭位三處,派人到宜昌、襄樊主持,僅留少數人在武漢,隨八辦行動。周在 9 月底電示彭雪楓速去豫東發展。周還具體指示湖北省委的錢瑛、王函翰抓人員部署,要求省委今後抓遊擊戰。 10 月周派黃文傑去廣州布置廣東的工作。

思想上也糾正了速勝論。 10 月 7 日 ,中央發出日軍攻占武漢時的宣傳鼓動工作的指示。長江局收到後,周恩來寫了 1 萬多字的長篇社論《論目前抗戰形勢》,發表於 7 - 9 日的新華日報,再次宣傳毛澤東的持久戰三個階段論。武漢廣州失守後,國軍方麵也對持久戰理論更加重視。

10 月,周恩來還三次會見蔣介石。 4 日談六屆六中全會中共對抗戰和統一戰線的路線政策,轉交了毛和王明給蔣的信件。蔣表示堅持抗戰無問題。 14 日談中共黨員加入國民黨和三青團的問題(中共不願意加入國民黨,但願意加入三青團,試圖以這個新的組織取得合法的公開的地位,王明與毛澤東的意見不同,王明先是企圖以民先來和三青團對抗的,後來蔣放棄了用三青團來溶共的設想)。 22 日,周陪同朱德會見蔣,談八路軍的擴編,增加經費和派兵到華中,以及國共合辦遊擊幹訓班的問題。

10 月 28 日 在重慶召開一屆二次國民參政會前夕,汪精衛大放和平煙幕。周兩次電告中央,要派員參加國民參政會,以擊退親日派。

10 月 25 日 淩晨 3 時,周率領長江局最後一批工作人員撤離武漢,當天出版了武漢的最後一期新華日報。同日,日軍占領武漢。至此,長江局結束。

此時,董必武、凱豐、博古已到重慶,周恩來、葉劍英去湖南、廣西,一路經曆了長沙大火、軍委會長沙軍事會議、南嶽軍事會議,就舉辦遊擊幹訓班和國方達成協議,還部署了湘桂粵閩贛五省黨的工作, 40 多天後,即 12 月中旬,周、葉到達重慶,開始了對南方局的領導。

  1. 喻屏(上)

    1937年10月16日,喻屏結束了臨時審查小組的工作,來到八路軍駐南京辦事處,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和他談話並決定派他和廖華到黃安縣(今紅安)七裏坪鄂豫皖紅軍遊擊隊 ...
    lnds.nen.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94 - 55k - 網頁快照 - 類似網頁
  2. 開國少將241 朱紹清少將

    抗日戰爭初期,中共中央長江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陸續派朱紹清、喻屏、廖華等一批幹部到新四軍高敬亭四支隊工作,加強四支隊的軍政骨幹力量。 ...
    www.tsinghuaren.com/people/people/5-2-1-2-245.htm - 6k - 網頁快照 - 類似網頁
  3. 紅楓樹紅楓林

    在四支隊到達東港衝的同時,中共中央長江局、八路軍武漢辦事處,陸續派來林英堅、文地明、高誌榮、朱國華、朱紹清、喻屏、廖華等一批幹部到四支隊工作, 加強四支隊的 ...
    shuku.net/novels/wars/wgmsjzkrqs/hfs02.html - 20k - 網頁快照 - 類似網頁
  4. 關於表彰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2005屆優秀畢業生的通報

    段 勇 黃 羿 盧友慶 傅海軍 周海文 廖 華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與湖南師範大學“專本溝通” 畢業生(6人): 王理婭 陸小林 諶 麗 陳銀花 曹 丹 陶 滔 ...
    www.hunbys.com/web/0/200706/25133332078.html - 53k - 網頁快照 - 類似網頁
  5. [DOC]

    [NTKO Office文檔控件]

    文件格式: Microsoft Word - HTML 版
    焦雲峰 譚 暢 徐 姣 廖華. 彭水縣(4名). 蔡石山 王德海 冉 丹 陳 鴻. 酉陽縣(5名). 鄧品波 李 偉 程 衝 彭 輝 周本帥. 秀山縣(2名). 伍 剛 楊 蘇 ...
    www.cqdy.com.cn/zcwj/UploadFiles_6723/200702/20070208012058636.doc - 類似網頁
  6.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辦公廳

    梁客若董壽平董寅初喻屏程元 程世撫舒群曾美賴大超賴祖烈 譚惕吾(女) 賈桂藩 ( 1981年11月23日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增補) ...
    www.cppcc.gov.cn/htm/minglu/5jie.htm - 94k - 網頁快照 - 類似網頁
  7. 第一章正義麵對邪惡(1)_讀書頻道_新浪網

    坐在左側的,是出庭支持公審的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察廳廳長黃火青,副廳長喻屏、史進前,後麵是特別檢察廳的全體檢察員,他們均身穿灰色毛料製服。 ...
    book.sina.com.cn/nzt/soc/dashenpan/1.shtml - 47k - 網頁快照 - 類似網頁
  8. 中國平安網

    特別檢察廳廳長黃火青、副廳長喻屏、史進前和5名檢察員出庭支持公訴。 法庭就起訴書指控江青夥同康生誣陷迫害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誣陷幹部和群眾的事實,進行 ...
    www.chinapeace.org.cn/hslz/2007-04/12/content_15347_5.htm - 15k - 網頁快照 - 類似網頁
  9. [DOC]

    瀏陽市土地儲備中心

    文件格式: Microsoft Word - HTML 版
    潘雪峰 邱 偉 譚日紅 李金蘭 喻豐年 孔彩春. 廖 華 肖彩平 謝 慶 曾衛民 黃 凱 高貽威. 何國強 劉 洪 邱偉成 柳 毅 吳富強 張大勇. 卜繼剛 付常春 吳誌平 鄒 科 羅永江 ...
    www.lyrsj.com/UploadFiles/2005411185011664.doc - 類似網頁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