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耀邦:“皖南事變”失誤不該怪項英 (圖)

(2008-07-08 23:52:56) 下一個



“皖南事變”失誤不該怪項英 胡耀邦曾多次批示
2006-05-08 16:50:04 

來源: 北京日報(北京)  
作者:王輔一,為軍事科學院原軍事百科部副部長


20世紀80年代初,中共中央批準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工作正全麵展開,其中項英人物條目,總政百科編輯室委托我撰寫,自此以後,我被推到了研究項英的第一線。20多年來,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訪問了多位直接或間接與項英有聯係的老革命家,從而了解到一個更為真實、更符合曆史原貌的項英。

關於皖南事變的大量文電說明,對形勢分析和決策的失誤,是難以責怪項英的。

項英是我黨和工農紅軍早期領導人之一,在中國革命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之一,也是對其評價有爭議的人物之一。在查閱史料過程中,發現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形成的史料,基調都是批判的,講他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甚至說他踏上了與張國燾相類似的覆轍;而皖南事變前形成的史料,評價都是很好的,有的評價很高,中央政治局1937年12月13日《對於南方遊擊區工作的決議》,稱讚項英和各遊擊區的主要領導同誌是全黨學習的模範。

我在尋查、研究史料時,始終以影響項英評價的皖南事變的史料為重點。正在這時,筆者得到了由中央檔案館編、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1月出版的《皖南事變》一書,發現中央和中央領導人同葉挺、項英之間往返的電報,情況複雜,變化很多。例如,1940年11月21日電中說:隻要蔣介石未與日本妥協,大舉剿共是不可能的。又如,12月14日電中說:蔣介石為使我軍移動不生變化起見,確已命令顧祝同通知各軍加以協助,故阻礙是不會的。恰恰相反,蔣介石並未投降日本,卻調集8萬大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再如,本已明確新四軍皖南部隊北移時限為12月底,由於要以皖南部隊北移作為阻止湯恩伯等部東進,以及作為同國民黨當局談判的砝碼,又於11月21日電告葉項:你們可以拖一個月至兩個月。這些文電說明,對形勢分析和決策的失誤,是難以責怪項英的,進而否定項英一生的業績是不實事求是的。

在走訪、調查和認真分析第一手文電史料的基礎上,我沒有受原來對項英那些上綱上線的框框所束縛,而是用事實講話,寫出[項英]條目釋文,於1983年7月、10月兩次印發給熟悉項英情況的老同誌和黨史部門,核對史實,聽取意見,然後修改正式上報。

20世紀80年代初,胡耀邦對大百科全書中關於項英條目進行了審閱,並作了三條批示。這為客觀公正地評價項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政百科編輯室對[項英]條目非常關注,處理非常慎重,曾組織會審,周之同、李維民等同誌反複斟酌,於1984年12月7日以征求意見稿形式,報送中央和軍委領導人審示。1984年12月17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誌,在中央辦公廳收到當天,在百忙中閱看了[項英]條目,作了三處旁批。

對項英從事工人運動那一段,胡耀邦很關注。他在參與領導了1923年平漢鐵路\'二七\'大罷工和1925年滬西日商紗廠工人二月罷工,1926年秋在武漢發動工人配合北伐軍作戰,任武漢工人糾察隊總隊長。1928年出席中共六大後,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共產國際監察委員會委員。等釋文下麵,均用粗鉛筆劃了杠杠,批示為:創黨到第一次大革命是否還要加一兩句肯定的話?在工人運動中還有過什麽最英勇的鬥爭?這看出,胡耀邦對項英從事工人運動這段曆史很珍惜,還希望再加強分量。由於這是軍事人物條目,又受條目字數的限製,故未再增加。

對項英領導南方遊擊戰爭一段釋文:……1935年2月,根據遵義會議後中央的指示,和陳毅等一起,率領紅軍和遊擊隊實現由集中作戰向分散遊擊的轉變,在與中央失掉聯係、國民黨軍進行殘酷持續\'清剿\'等極端困難條件下,轉戰粵贛邊,領導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保存了革命武裝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胡耀邦也在釋文下麵劃了杠杠,還批示:充分肯定這一段,好。

項英條目在敘述他在組建新四軍、指揮部隊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戰爭的情況後,寫道:他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認識不足,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缺乏警惕,在1941年1月蔣介石製造的皖南事變中,猶豫動搖,處置失當,對新四軍皖南部隊遭受損失負有責任。胡耀邦又在釋文下麵劃了杠杠,還批示:這個評語看來可以了。

胡耀邦在對[項英]條目釋文作了三處旁批後,又批交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胡繩,寫道:請胡繩同誌再仔細斟酌一下。三個地方批了一點看法,請酌。

胡繩主任接到中辦轉去[項英]條目後,很快組織研究,於12月24日向胡耀邦總書記報告:總政百科編輯室所撰[項英]一條,我們黨史研究室的幾位同誌研究了一下,我們認為,這一條總的說來是寫得恰當的。12月25日,胡耀邦總書記看到胡繩主任的信後,批示:同意。退總政百科編輯室。

從胡耀邦總書記審批[項英]條目的全過程看出,他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業績很珍惜,對革命曆史情況很熟悉,對客觀的判斷力強,同時還看出他工作的效率高,民主作風好。就這樣,[項英]條目就定下來了。胡耀邦總書記對[項英]條目的審批,為客觀公正地評價項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大百科全書中關於項英條目發表後,一度出現過反複,有人說這是為為項英翻案

1986年,是皖南事變發生45年,也是項英犧牲45周年。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編印的《黨史資料征集工作通訊》,解放軍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編印的《軍史資料》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編印的《革命史資料》,同時在1986年第1期分別刊出筆者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所寫[項英]人物條目,引起學術界和新四軍老同誌的關注,絕大多數表示讚同。當1987年1月胡耀邦離任後,有人說[項英]條目是為項英翻案。當時流傳很廣的一條,說項英1939年5月發電報反對派第六團東進,意在說明項英反對向東作戰的方針。可遍查史料,也找出那份電報,找到的卻是項英1939年10月26日向中央的報告,說他們西返是不了解東進的意義,是大的失策,但已無法挽回,確定先派何克希等東返主持,不久又派譚震林去加強蘇南東路的領導。可惜,這份從反麵佐證項英對向東作戰角度的電報,本已排進《新四軍·文獻》(一)的送審稿中,卻有人故意抽下來了。

有人又編造項英搞三山計劃,意在說明他反對向北發展,而熱衷於南進。有人甚至說項英腦子裏有個三山計劃。實際上,軍部參謀處三科(即通信科)在雲嶺駐地山上建立了一個偵聽機構,負責從電波中搜集情報,對外稱三山辦公室(即三科設在山上的辦公室),項英常去那裏看情報資料,被說成是搞三山計劃。時任三科科長、後任上海市委第二書記的胡立教,1990年2月在致原新四軍軍部秘書長、後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李一氓的信中說:我也算是當時皖南軍部的知情人之一,我就不知道項英同誌有個什麽\'三山主義\'的計劃或者說法。)原國民黨第三戰區長官部參謀處長嶽星明在《皖南事變親身經曆的回憶》一文中,寫道:1940年10月中旬,在長官部一次匯報會上,戰區情報室主任首先宣布了軍委會的電令:\'據確息,新四軍北移是假,向南進據黃山、天目山、四明山建立根據地是真,希望加強防範、粉碎新四軍這一陰謀\'雲雲。這是國民黨方麵為發動皖南事變推卸責任製造口實的。而有人卻拿國民黨當局編造北撤是假,南竄是真的謊言作為炮彈,來攻擊項英,實在是匪夷所思。

當時還有人批判項英對中央關於新四軍皖南部隊北移的指示拒不執行。周子昆夫人、老紅軍何子友同那人爭辯:你說項英對北移的指示拒不執行,那我們這些人又怎樣從皖南撤離出來的呢(當時撤離非戰鬥人員是北移行動的一部分,何子友同那人是一批撤出來的)?搞得那人啞口無言,非常尷尬。

事實勝於雄辯,事實證明,為中國革命做出重要貢獻的項英,在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照耀下,終於得到了客觀公正的評價,還了曆史本來的麵目。

【北京日報理論周刊;作者:王輔一,為軍事科學院原軍事百科部副部長】

————————————————————————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鐵血社區 → 曆史風雲 → 中國曆史 → 曆史人物:

看更符合曆史真貌的項英是如何還原的

北京日報 中國曆史 鐵血論壇
bbs.tiexue.net

20世紀80年代初,中共中央批準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的工作正全麵展開,其中項英人物條目,總政百科編輯室委托我撰寫,自此以後,我被推到了研究項英的第一線。20多年來,我查閱了大量的資料,訪問了多位直接或間接與項英有聯係的老革命家,從而了解到一個更為真實、更符合曆史原貌的項英。

關於皖南事變的大量文電說明,對形勢分析和決策的失誤,是難以責怪項英的

項英是我黨和工農紅軍早期導人之一,在中國革命史上有重要影響的人物之一,也是對其評價有爭議的人物之一。

在查閱史料過程中,發現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形成的史料,基調都是批判的,講他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甚至說他踏上了與張國燾相類似的覆轍。

而皖南事變前形成的史料,評價都是很好的,有的評價很高,中央政治局1937年12月13日《對於南方遊擊區工作的決議》,稱讚項英和各遊擊區的主要領導同誌是全黨學習的模範。

我在尋查、研究史料時,始終以影響項英評價的皖南事變的史料為重點。正在這時,筆者得到了由中央檔案館編、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1月出版的《皖南事變》一書,發現中央和中央領導人同葉挺、項英之間往返的電報,情況複雜,變化很多。

例如,1940年11月21日電中說:隻要蔣介石未與日本妥協,大舉剿共是不可能的。

又如,12月14日電中說:蔣介石為使我軍移動不生變化起見,確已命令顧祝同通知各軍加以協助,故阻礙是不會的。

恰恰相反,蔣介石並未投降日本,卻調集8萬大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

再如,本已明確新四軍皖南部隊北移時限為12月底,由於要以皖南部隊北移作為阻止湯恩伯等部東進,以及作為同國民黨當局談判的砝碼,

又於11月21日電告葉項:你們可以拖一個月至兩個月。

這些文電說明,對形勢分析和決策的失誤,是難以責怪項英的,進而否定項英一生的業績是不實事求是的。

在走訪、調查和認真分析第一手文電史料的基礎上,我沒有受原來對項英那些上綱上線的框框所束縛,而是用事實講話,寫出[項英]條目釋文,於1983年7月、10月兩次印發給熟悉項英情況的老同誌和黨史部門,核對史實,聽取意見,然後修改正式上報。

20世紀80年代初,胡耀邦對大百科全書中關於項英條目進行了審閱,並作了三條批示。這為客觀公正地評價項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總政百科編輯室對[項英]條目非常關注,處理非常慎重,曾組織會審,周之同、李維民等同誌反複斟酌,於1984年12月7日以征求意見稿形式,報送中央和軍委領導人審示。

1984年12月17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同誌,在中央辦公廳收到當天,在百忙中閱看了[項英]條目,作了三處旁批。

對項英從事工人運動那一段,胡耀邦很關注。他在參與領導了1923年平漢鐵路\'二七\'大罷工和1925年滬西日商紗廠工人二月罷工,1926年秋在武漢發動工人配合北伐軍作戰,任武漢工人糾察隊總隊長。

1928年出席中共六大後,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共產國際監察委員會委員。等釋文下麵,均用粗鉛筆劃了杠杠,批示為:創黨到第一次大革命是否還要加一兩句肯定的話?在工人運動中還有過什麽最英勇的鬥爭?

這看出,胡耀邦對項英從事工人運動這段曆史很珍惜,還希望再加強分量。由於這是軍事人物條目,又受條目字數的限製,故未再增加。

對項英領導南方遊擊戰爭一段釋文:……1935年2月,根據遵義會議後中央的指示,和陳毅等一起,率領紅軍和遊擊隊實現由集中作戰向分散遊擊的轉變,在與中央失掉聯係、國民黨軍進行殘酷持續\'清剿\'等極端困難條件下,轉戰粵贛邊,領導了艱苦卓絕的三年遊擊戰爭,保存了革命武裝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胡耀邦也在釋文下麵劃了杠杠,還批示:充分肯定這一段,好。

項英條目在敘述他在組建新四軍、指揮部隊深入敵後開展遊擊戰爭的情況後,寫道:他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認識不足,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共陰謀缺乏警惕,在1941年1月蔣介石製造的皖南事變中,猶豫動搖,處置失當,對新四軍皖南部隊遭受損失負有責任。胡耀邦又在釋文下麵劃了杠杠,還批示:這個評語看來可以了。

胡耀邦在對[項英]條目釋文作了三處旁批後,又批交中央黨史研究室主任胡繩,寫道:請胡繩同誌再仔細斟酌一下。三個地方批了一點看法,請酌。

胡繩主任接到中辦轉去[項英]條目後,很快組織研究,於12月24日向胡耀邦總書記報告:總政百科編輯室所撰[項英]一條,我們黨史研究室的幾位同誌研究了一下,我們認為,這一條總的說來是寫得恰當的。

12月25日,胡耀邦總書記看到胡繩主任的信後,批示:同意。退總政百科編輯室。

從胡耀邦總書記審批[項英]條目的全過程看出,他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業績很珍惜,對革命曆史情況很熟悉,對客觀的判斷力強,同時還看出他工作的效率高,民主作風好。就這樣,[項英]條目就定下來了。胡耀邦總書記對[項英]條目的審批,為客觀公正地評價項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大百科全書中關於項英條目發表後,一度出現過反複,有人說這是為為項英翻案

1986年,是皖南事變發生45年,也是項英犧牲45周年。中央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編印的《黨史資料征集工作通訊》,解放軍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編印的《軍史資料》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編印的《革命史資料》。

同時在1986年第1期分別刊出筆者為《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所寫[項英]人物條目,引起學術界和新四軍老同誌的關注,絕大多數表示讚同。

當1987年1月胡耀邦離任後,有人說[項英]條目是為項英翻案。當時流傳很廣的一條,說項英1939年5月發電報反對派第六團東進,意在說明項英反對向東作戰的方針。

可遍查史料,也找出那份電報,找到的卻是項英1939年10月26日向中央的報告,說他們西返是不了解東進的意義,是大的失策,但已無法挽回,確定先派何克希等東返主持,不久又派譚震林去加強蘇南東路的領導。

可惜,這份從反麵佐證項英對向東作戰角度的電報,本已排進《新四軍·文獻》(一)的送審稿中,卻有人故意抽下來了。

有人又編造項英搞三山計劃,意在說明他反對向北發展,而熱衷於南進。有人甚至說項英腦子裏有個三山計劃。

實際上,軍部參謀處三科(即通信科)在雲嶺駐地山上建立了一個偵聽機構,負責從電波中搜集情報,對外稱三山辦公室(即三科設在山上的辦公室),項英常去那裏看情報資料,被說成是搞三山計劃。

時任三科科長、後任上海市委第二書記的胡立教,1990年2月在致原新四軍軍部秘書長、後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李一氓的信中說:我也算是當時皖南軍部的知情人之一,我就不知道項英同誌有個什麽\'三山主義\'的計劃或者說法。)

原國民黨第三戰區長官部參謀處長嶽星明在《皖南事變親身經曆的回憶》一文中,寫道:1940年10月中旬,在長官部一次匯報會上,戰區情報室主任首先宣布了軍委會的電令:\'據確息,新四軍北移是假,向南進據黃山、天目山、四明山建立根據地是真,希望加強防範、粉碎新四軍這一陰謀\'雲雲。

這是國民黨方麵為發動皖南事變推卸責任製造口實的。

而有人卻拿國民黨當局編造北撤是假,南竄是真的謊言作為炮彈,來攻擊項英,實在是匪夷所思。

當時還有人批判項英對中央關於新四軍皖南部隊北移的指示拒不執行。周子昆夫人、老紅軍何子友同那人爭辯:你說項英對北移的指示拒不執行,那我們這些人又怎樣從皖南撤離出來的呢(當時撤離非戰鬥人員是北移行動的一部分,何子友同那人是一批撤出來的)?搞得那人啞口無言,非常尷尬。

事實勝於雄辯,事實證明,為中國革命做出重要貢獻的項英,在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照耀下,終於得到了客觀公正的評價,還了曆史本來的麵目。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