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許昌人”與中國現代人類起源 (圖)

(2008-03-05 23:13:17) 下一個




圖:

1。等待複原的“許昌人”頭蓋骨化石。

2。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左)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李占揚(右)在發掘現場。

3。 頭蓋骨中一塊較為完整的頂骨


重大突破中國現代人可能起源於“許昌人”

作者: 文章來源:新華網

“許昌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重要一環,對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起源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新華網河南頻道1月23日訊
  大河網-河南日報報道:
  (記者陳 茁)

  現代人類起源於哪裏?我們到底從哪裏來?這是長期以來全世界古人類學家爭論的熱點問題。

1月22日下午,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在會上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國考古學和古人類學領域的重大發現:

  在河南許昌靈井舊時器時代遺址第四紀晚更新世(距今12.8萬~7.5萬年)早期地層中,驚現距今8萬~10萬年間的較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

  這一發現,震驚了中國考古學界和古人類學界,不但填補了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中重要一環,而且把世界的目光重新引向中國河南,為解開中國現代人類起源之謎帶來了新的曙光。

許昌市許昌縣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曾於1965年由於出土大量動物化石、細石器及打製石器,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視。

  2005年6月至今,省文物局組織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對該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共揭露遺址麵積260平方米,出土舊石器時代石器、骨器和動物化石計3萬餘件。

  2007年12月17日,在9號探方深5米處,考古工作者發現古人類頂骨、枕骨、顳骨的斷片共計16塊,複原後可成為一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

  從頭蓋骨化石可以發現,其眉脊較突、前額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較厚,化石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較好。

經過國際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等十餘位權威專家對頭蓋骨進行鑒定後一致認為:這次發掘是一次規範嚴謹、資料完整的科學發掘,出土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層位明確可靠,是我國第四紀晚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按照慣例被命名為“許昌人”。

  從與其同層伴存的滅絕動物群比例和光釋光測年的初步實驗結果判斷,“許昌人”頭蓋骨化石時代為距今8萬~10萬年。

在國際學術界關於現代人類起源有兩種說法。

  一是“非洲起源說”,即中國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約20萬年前消失,現代中國人都是來自非洲的人類的後代。

  一是“多地區進化說”。“中國古人類連續進化學說”就是其中之一。

  其重要依據是發現了200萬年前的巫山人、
  115萬年前的藍田人,
  50萬年前的北京人、
  10萬至20萬年間的遼寧金牛人、
  1萬至4萬年間的北京山頂洞人等,

  幾乎是一個完整的進化體係。

  但是,這個體係卻存在著關鍵缺失:沒有5萬-10萬年間的人類化石。而這一時期正是“非洲起源說”推斷非洲智人走向世界取代各地早期智人的關鍵時段。

  此次發現距今8萬至10萬年的“許昌人”頭蓋骨,正處在這個非常關鍵的時間段。

  為此專家表示:這不但是中國考古學和古人類學領域的一次重大發現,而且對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起源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相關鏈接:人類起源與現代人類起源

在國際學術界,關於人類的起源地是哪裏,一直有著非常熱烈的討論,到目前為止,討論仍在繼續。

在這個問題上,首先要了解兩個概念,人的起源和現代人的起源。

  對於人的共同祖先約700萬年前至500萬年前起源於非洲的觀點,目前學術界除了在時間上有所不同的看法之外,並沒有大的爭議。

但是對於現代人的起源,存在兩種假說,並且爭議非常大。

  目前

  很多科學家支持“非洲起源說”,即非洲是現代人的故鄉;

  少數科學家則支持“多地區進化說”,即認為現代人是在歐亞非各自起源。

較早提出現代人非洲起源說的,是美國的兩位科學家華萊士和威爾遜,他們提出,現代人祖先可追溯到大約15萬年前非洲人由非洲大陸向世界其他各洲遷移。

  至於其他各洲的原始人,有一些科學家推斷他們被冰川嚴寒全部自然消滅,也有一些科學家推斷他們全被非洲人的後裔征服並取代。

  關於非洲的後裔來到中國的時間,大約是在5萬~6萬年前,他們來到中國定居下來,生息繁衍,並取代了原來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原始人。

現代人非洲起源說在歐洲被普遍接受,但是仍然有不少科學家持不同的觀點,尤其以東亞及中國學者的反駁聲音最為響亮。

  他們提出“多地區進化說”。

  在中國,很多專家都在尋找各種證據用以反駁非洲起源說。

  他們的觀點是,中國現代人是由本地的直係祖先傳下來。

  中國專家最主要的證據是,在中國目前發現的古人類化石,有

  200多萬年前的巫山人、湖北建始人,
  170多萬年前的元謀人,
  115萬年前的藍田人,
  50萬年前的北京人,
  35萬年前的南京人,
  30萬年前的和縣人,
  十幾萬年前的長陽智人,
  2萬多年前的山頂洞人等古人類遺跡。

  時間跨度從200萬年到1萬多年的化石證據都沒有間斷過,從原始人類到現代人類的演化進展是連續的,以此證明,中國人是自己演化而來的,與“非洲人”無關。

  但此學說由於缺少化石證據,一直不被西方學者認可。
  
(本報記者 陳茁 整理)


——————


解開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起源之謎——

“許昌人”頭骨化石意義重大

2008年02月18日11:40 來源:《光明日報》

  “這不僅是河南省發現的第一個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更是我國第四紀晚更新世早期地層中首次經過科學發掘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對於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類起源具有重大學術價值,填補了我國古人類演化過程中的重要缺環,是我國古人類考古的一次令人振奮的重大發現。”

  ——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專家,對於2007年12月17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河南許昌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中,發現的距今8萬——10萬年的較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有了更重要的認識(相關消息見本報1月23日一版)。

  機緣巧合:最後一天發現頭蓋骨

  “‘許昌人’的發現,真是機緣湊巧。”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靈井考古發掘隊領隊李占揚感歎道,

  “按照往年的天氣情況,考古發掘工作都是在11月份結束,但由於去年天氣情況好,考古發掘工作一直持續到12月份,本來是準備在12月15日結束,但由於一直不斷挖出化石,就延長了一天。第二天還是一直出化石,於是又將工期推到了17日,就在這一天上午,突然發現了頭蓋骨化石。”

  對出土頭蓋骨的河南許昌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進行的考古發掘也是充滿了偶然。
  
  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河南省許昌市西北約15公裏的靈井鎮西側,1965年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專家周國興,從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積物中,采集到一批動物化石、細石器及打製石器,認為屬“中石器時代”,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視。1992年,靈井遺址被公布為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靈井”顧名思義有井,這井其實是從十幾萬年前就開始流淌的地下泉水,長期以來,幾乎沒有幹涸過,埋藏文化遺物的地層被積水浸泡,無法進行考古發掘。

  2005年4月,因遺址西南約7公裏的一家煤礦透水,致使包括靈井在內的幾處泉水驟然斷流,接著積水循泉眼回流,地下水位下降,原生地層出露,實屬百年一遇。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將這一重要情況上報,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當天就趕到現場,並向國家文物局申報,請求對這處史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

  之後,國家文物局考執字(2005)第158號文件正式批準這一發掘項目,麵積300平方米。

  截至目前,靈井遺址已出土的文化遺物約3萬件,是國內最豐富的舊石器遺址之一,包含人類行為信息豐富。

  靈井遺址出土大量精美的骨器,總數占國內已出土骨器的70%以上,研究後可望改變學術界對於舊石器時代工具模式的認識。

  最新發現的頭骨化石,是我國繼南京直立人頭骨化石發現之後,十五年來古人類化石又一次重大發現。

  石破驚天:“許昌人”舉世矚目

  “剛開始碰到的是一塊頂骨化石,當時覺得很奇怪,光光的,不像一般動物的骨骼化石。後來慢慢剔出來,看到了骨縫,馬上確定是人的骨頭,因為人類頭蓋骨的骨縫有很明顯的特征。”李占揚回憶起發現頭蓋骨時的情景依然十分激動,“我們當時馬上打電話向上級匯報,並和中科院取得了聯係,對方也很激動,說馬上派專家過來。”

  一天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高級工程師趙忠義等3名專家來到現場幫助提取化石。化石和周圍的土樣被整體取出,重約100公斤左右,連夜運往北京。

  到達北京之後,專家們開始分兩批行動,一方麵清理化石;另一方麵,初步測定化石年代。

  北京大學光釋光測年實驗室提取了化石周圍的土樣,進行光釋光測年工作。

  實驗室人員奮戰5天5夜,得出的初步年齡估計值是8萬-10萬年。

  化石的清理工作也基本完成,發現古人類頂骨、枕骨、顳骨的斷片共計16塊,複原後可成為一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

  從頭蓋骨化石可以發現,其眉脊較突、前額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較厚,化石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較好。

  2008年1月11日,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在北京組織召開了“河南許昌古人類頭骨化石專家研討會”,國際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等十餘位權威專家對頭蓋骨進行鑒定後一致認為:這次發掘是一次規範嚴謹、資料完整的科學發掘,出土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層位明確可靠,是我國第四紀晚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按照慣例被命名為“許昌人”。

  從靈井動物群滅絕動物占44%的比例和光釋光測年的初步實驗結果判斷,靈井遺址頭蓋骨化石出土層位時代為距今8萬-10萬年左右。對於研究東亞古人類演化和中國現代人類的起源具有重大學術價值。

  2008年1月22日,國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聯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向世界宣布了中國考古學和古人類學領域的這一重大發現,引起了世界各國尤其是古人類學界和新聞界的高度關注。

  日本、美國、英國等國的媒體都在顯要位置發布了消息。英國三大媒體之一的《衛報》、日本共同通訊社、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媒體都紛紛聯係國內考古發掘者進行了詳細的報道,現在在百度、穀歌等世界著名搜索引擎上鍵入“許昌人”都能搜到數千篇相關報道。

  關鍵證據:有望解決現代人起源

  “‘許昌人’所處的時段是比較敏感的,這個地區的重要性不隻是體現在它處於中國新、舊石器的過渡期,將會為中國現代人類的起源研究做出貢獻。同樣將會在全世界現代人類的起源、東亞現代人類的起源研究上做出貢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新智介紹說。

  當今,世界上古人類學研究有兩大熱門課題:

  一為人類起源,

  另一為現代智人起源。

  人類起源於非洲已成共識,因非洲發現從距今400萬年至幾萬年的人科標本達數百件,且演化關係清楚。

  關於現代人類起源國際學術界有兩種說法。

  一是“非洲起源說”,國外一些學者根據化石特征、年代測定及遺傳學研究等,提出世界各地的現代人都是非洲早期人類的後裔,根據這一學說,中國的北京猿人等在距今約20萬年前消失,現代中國人及中國的晚期智人,如柳江人和山頂洞人等,都是來自非洲的人類的後代。

  二是“多地區進化說”,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中國現代人是在自己的土地上一步步進化而來的。中國不僅發現了距今800萬年、比非洲古猿更“靠近”人類的臘瑪古猿頭蓋骨化石,還發現了距今200萬年前的巫山人,80萬年前的藍田人,20萬至70萬年前的北京人,10萬至20萬年前的遼寧金牛山人、1萬至4萬年前的北京山頂洞人等。

  但這個進化體係卻存在著關鍵缺失——在非洲以外的其他大陸,距今10萬年左右的人類化石非常稀少,這直接影響著現代人類起源的研究。而這一時期恰恰是“現代人”起源的最關鍵時期,即“非洲起源說”推斷非洲智人走向世界、取代各地早期智人的關鍵時段,靈井頭蓋骨用光釋光測年初步結果為距今8萬-10萬年,是研究現代人類起源的重要時段,可望為東亞和我國現代人類起源提供直接證據。

  “下一步,除了進行正常的田野發掘工作外,頭蓋骨的複原工作將提上日程,要根據各種測量數據複製出‘許昌人’。”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孫英民介紹說,“另外,有關專家還將對‘許昌人’的年代做一個詳細的測定,靈井遺址也將采用多學科交叉協作的方式進一步發掘。目前,研究才剛剛開始,相信‘許昌人’還會帶來更多的驚喜。”

(記者 劉先琴 通訊員 董一鳴)(本文照片均由李占揚提供)

(責任編輯:雷誌龍)

——————


許昌人與中國現代人

作者:林秀

中國在河南省的考古發掘中,發現了較完整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古人類學家將其命名為「許昌人」。

在北京舉行的「河南許昌古人類頭骨化石專家研討會」,專家們從初步實驗結果判斷,這個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出土層位的時代,為距今八萬至十萬年左右。

如人們所知道的,非洲以外的其它大陸,距今五萬至十萬年間,古人類頭骨化石極少發現。因而對古人類學的研究者來說,距今八萬至十萬年左右的新發現,便是一件令人振奮的大事。

本文將就「許昌人」的發現經過,及其與中國現代人起源的關係,作一簡要的介紹。

「許昌人」發現和監定經過

發現「許昌人」的靈井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河南省中部、京廣鐵路在線的許昌市境內,距許昌市約十公裏。

早在一九六五年,考古人員曾在此發掘出大量舊石器時代遺物。二○○五年六月起,對該遺址再次進行考古發掘,出土舊石器時代人類加工石器製品,和骨器製品及動物化石計三萬餘件。

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考古人員在該遺址九號探方距離地麵八米處發掘時,陸續發現了古人類頂骨、枕骨和顳骨的斷片共計十六塊,複原後可成為一個較完整的人類頭蓋骨化石。

縱觀整個頭蓋骨化石,整體呈暗黃色,個別地方顏色稍暗,其眉脊較突,前額低平,枕突隆起,骨壁較厚,化石保存和石化程度均較好,未見變形。

主持該項發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局,立即將這一重要發現報告國家文物局,並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派出專家協助清理。

隨後,考古人員在現場將頭蓋骨化石整體提取,並運至北京,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標本館,進行了室內清理。同時,請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同層取樣,進行光釋光測年實驗。

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等,隨後邀請著名古人類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新智等十多位專家,仔細地觀察研究了發掘出土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及與其同層伴出的石器和動物化石標本。

隨後,河南省文物局邀請國家文物局、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北京大學等有關單位,於二○○八年一月十一日,在北京召開「河南許昌古人類頭骨化石專家研討會」。

專家們在會上認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許昌靈井古人類遺址的發掘組織嚴密,規範嚴謹,資料完整,出土的人類頭蓋骨化石層位明確可靠,是中國第四紀晚更新世早期地層中經過科學發掘出土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

從與其同層伴存的滅絕動物群比例和光釋光測年的初步實驗結果判斷,許昌古人類頭蓋骨化石出土層位的時代距今八萬至十萬年左右。

現代人類「非洲起源說」

中國有關專家說,關於現代人類起源,國外一直流行「非洲起源說」,「許昌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可望為東亞和中國現代人類的起源提供一個直接證據。

較早提出「非洲起源說」的,是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遺傳學家艾倫·威爾森。他與研究人員一起於一九八七年開始的一項實驗是,把取自世界各地的現代人身上的特別基因加以比較。

用以比較的基因,不是取自染色體,而是細胞內處理能量的線粒體。線粒體DNA是經由母親的卵子遺傳,跟父親的精子完全無關,因此它是由母係代代相傳。

他們經過分析研究後確認,現代人的係譜都可追溯到二十萬年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某地的一位女性。這位虛擬的女性被稱為「夏娃」。

她的後裔的一支由非洲大陸向世界各地遷移,先是進入歐洲和亞洲,然後又擴散到澳洲和美洲,取代了當地的直立人和智人。

上述所有論文,發表在一九九一年九月二十七日出版的《科學》期刊上。

美國德州大學休士頓人類遺傳學中心領導的東亞人種起源小組跨國DNA研究結果,確認中國現代人的祖先來自非洲,並據以繪出六萬年前東亞人從非洲東移的遷徙圖,係經過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到達東南亞後,一支由南向北進入中國,成為炎黃子孫的祖先;一支向南洋擴展,進入澳洲。

研究人員在整理世界各國出土的古人類化石時發現,距今五萬年至十萬年之間出現化石斷層,印證原先在中國存在的直立人,在第四紀冰河期已經滅絕。由中美兩國研究人員聯名發表的論文,刊登在美國人類遺傳學會一九九九年十二月號學報上。

英國科學家對世界各地六千多顆人類頭骨進行的一項遺傳分析顯示,現代人類確是起源於非洲的同一個地方。

研究人員將遺傳資料與根據大量頭骨標本得出的最新檢測結果進行比較,最終確定現代人類起源於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從而基本排除了人類多元起源說。這一研究發表在二○○七年八月的一期英國《自然》雜誌上。

現代人類「非洲起源說」,目前在歐洲已被科學家普遍接受,中國有些遺傳學家,也支持這一「夏娃理論」。但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東亞學者,對此卻持有不同的學術見解,他們的主張則是「多地區進化說」

現代人類「多地區進化說」

關於現代人類的起源,國際學術界主要有兩派學說,

一派是單地區起源說,即非洲起源說,又稱單元進化說;

另一派就是多地區進化說,又稱多元進化說。

後者認為,現代人是在亞、歐、澳、美、非等地「土生土長」出來的。

至於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等人種,是五萬年前才逐漸明顯,主要是由地區的氣候和環境所決定。

持多地區進化說的中國學者,堅持他們直線累進的人類進化史:即從南方古猿,到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現代人)。

他們認為,中國和東亞地區現代人的起源,是以本地人種延續為主,外來人種雜交為輔的演化趨勢。中國舊石器材料的發展演化,也顯示了非常一致的連續性,不見有任何非洲等外來因素的影響。

多年來,中國發現的古人類頭蓋骨化石,無論直立人、早期智人以至晚期智人,都具有不少中國人乃至東亞人的獨有特征,比如

鏟形的上門齒、
第三臼齒的先天性缺失、
頭骨前部正中的矢狀脊、
前突的顴骨,
以及枕部的印加骨等,

都為中國人或黃種人所獨有,而與非洲人明顯地不同。

這些在現代蒙古人種中出現率特高,顯示他們與現代中國人乃至東亞人之間存在著「親緣」上的繼承關係。

對於非洲起源說,即認為四萬到六萬年前源於非洲的現代人到達中國南部,並逐漸取代了亞洲大地上的古人的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吳新智,不久前接受中國媒體記者采訪時回答說,中國的現代人類,起源於本土的早期智人。

五十多年來,中國考古學家先後在雲南元謀、陝西藍田等地,發現了多處古人類化石地點,以及千餘處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大量化石和考古證據證明,從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直立人,到現代中國人,中間沒有間斷,是「河網狀不斷推進附帶少量雜交」而來的。

對於被問到目前十分流行的基因檢測法,吳新智指出,用這種方法推斷人類起源,隻能提供間接的材料,它仍然屬於推測。與基因推論法相比,化石證據更重要,因為它們更直接。

據法國媒體報導,國際著名古生物學家、法國人伊夫·科龐認為,亞洲的現代人與亞洲的古人類之間,確實存在連續的演化關係。因為他在中國看到的各個時期的亞洲人化石,都有一係列的共同特征。科龐表示,他「很難相信我們現代人都是起源於非洲」。

「許昌人」出土的重要意義

為了說明「許昌人」出土的重要意義,不妨依據古人類化石的地質年代,從以北京猿人為代表的直立人,到現代中國人之間的演化順序排列如下:

周口店北京猿人距今約四十六萬到二十三萬年
遼寧本溪廟後山直立人距今約二十四萬年
陝西大荔人距今約二十三萬到十九萬年
山西襄汾丁村人距今約十三萬到八萬年
山西陽高許家人距今約六萬年
廣西柳州柳江人距今約五萬到四萬年
內蒙古鳥旗河人距今四萬五千到三萬六千年
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距今一萬至四萬年。

持現代人類「非洲起源說」的學者認為,出自非洲的現代人的一支擴散到東亞,取代了原住在這個地區的北京猿人、大荔人等的後代。

現代中國人以及中國的晚期智人,如柳江人和山頂洞人的祖先,都是來自非洲,而北京猿人的後代卻被取代而滅絕了。

而持多地區進化說的中國學者則認為,中國古人類學家幾十年來,在中國許多地方發現了各種年代的人類化石,已逐步建立了一條人類在中國的土地上發展演化的進化鏈。距今八萬至十萬年左右,是這條進化鏈中較為薄弱的一環。

「許昌人」頭蓋骨化石的發現,為這條本已相當完整的進化鏈增添了新的重要環節,也填補了考古學、年代學的一段空白,使得化石斷層說難以成立。此為「許昌人」出現的重要意義之一。

第二,任何與人類起源,特別是現代人類起源有關的重要發現,都是很有意義的事,也都為世人所矚目。

「許昌人」出現的另一重要意義在於,近二十年來,有關現代人尤其是中國現代人的來源問題,在科學界存在許多不同觀點的爭議,它不僅為人類學者、考古學者和遺傳學者等所關注,而且吸引了更多好奇人群的注目。

人們普遍期待透過對「許昌人」頭骨化石的分析比對,有助於對這一問題的來龍去脈有更多新的認知。盡管大家都知道,僅僅「許昌人」這一具頭骨化石,並不能破解包括中國現代人在內的東亞人的來源。

第三,「許昌人」在承上啟下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源自非洲的說法,在年份上多認為是六萬年前從非洲東移,經東南亞進入中國,也有說十萬年前已進入西亞。「許昌人」化石被測定為八萬年至十萬年左右,正處在一個相當關鍵的時間段,相互存在著「邂逅」的可能性。

如果對「許昌人」頭骨的進一步研究,找到非洲現代型人類的特征,並不是不可能的事。距今四萬年左右的北京田園洞人便是一個例證,其特征絕大多數與現代型人類一致,有少數特征則接近於來自歐洲的古老型人類尼安德特人。

基因檢測也顯示,北京田園洞人的基因並不完全來自非洲現代型人,非洲現代型人也並未取代中國古老型人。「許昌人」究竟以何種麵目再次亮相,是否帶有混合特征和存在基因流,世人將給以密切關注。

2008-03-04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