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寒大寒,殺豬過年!有錢沒錢,殺豬過年! (圖)

(2008-02-02 02:37:12) 下一個








Friday, February 01, 2008打印本頁

漫話北方殺年豬

豬是北方人最喜歡飼養的家畜之一。

  至少在二三千年前,生活在鬆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的原始部族,就開始將野豬馴化。後經不斷改良遂發展成為家豬。由於豬的適應性強,長肉快,繁殖多,近代北方農村一直把養豬作為家庭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過去有一句民謠說道“老母豬肚子是小銀行,座鍾掛表響叮當”,所以從古至今,北方農村的大多數家庭都在院門或房前一側壘砌豬圈養豬。每年春節寫春聯時,人們也不會忘記在豬圈門口貼上“肥豬滿圈”的條幅,可見“肥豬滿圈”不但是普通農家的美好願望,也是家道殷實的標誌之一。

  北方養豬雖很普遍,但過去一般人家一年到頭都難得吃上幾頓豬肉,其原因很多,如過去各家都沒有冷藏設施,春夏秋三季豬肉即使保存在菜窖裏也不超過三四天就會變質。再加上舊時豬的飼料緊缺,豬隻能喝泔水吃野菜,一年到頭能長到150市斤就算是大豬了,隻有挨到春節才舍得把豬趕出圈,或殺或賣。所以夏季隻有五月節(端午節)和八月節(中秋節)一個屯子才不過有一兩戶殺豬的,將豬肉賣給屯鄰,這時的莊戶人家也才有機會吃一頓豬肉解饞。有一句話說的是“豬肉燉粉條,白麵大饅頭”,這是當時人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

  因為隻有到了過年(春節)才殺年豬,而且在天寒地凍的北方豬肉在這個時候也好保存,到了這時,人們才有機會一飽口福。所以過去北方的孩子們都特別盼望過年,由此也產生了一些流傳廣泛的民謠,如 “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等等。可見殺豬過去在東北農家算是一件大事了,也許這就是孩子們盼過年的主要原因吧。過去,北方人殺豬都很有講究,每個屯子都有一兩個掌刀的,謂之“操刀手”。這些人的家裏一般都備有矜刀(殺豬刀)、豬梃、毛刮子等。除特別老的母豬外,北方人殺豬沒有剝皮的習慣。豬殺完後,在豬腿上割一個口子,用豬梃(鐵棍)貼著腿皮往裏捅,捅遍全身的大部分部位後,再順豬腿的口子往裏吹氣,把豬吹得鼓鼓的,將腿紮緊,放入開水鍋裏浸泡後,再用毛刮子慢慢煺毛。

用此種方法煺豬毛十分幹淨。民間也有不用此種方法煺毛的,人們稱其為“蔫煺”。有一句民間俗語“殺豬不吹氣——蔫退(煺)了”便源於此。將豬開腸破肚後,頭、蹄和五髒稱為“頭、蹄、下水”,白條豬前後被卸成四塊,被稱為角。前部分那兩塊被稱為前角,後部分那兩塊被稱為後角。以肉劃分,從前往後,謂之血脖、前槽、排骨、裏脊、腰窩和後革酋。豬血則需在殺豬前就在盆子裏加一些清水,隨豬血徐徐流出,有人便開始在血盆子裏用筷子或秫秸梢不停的攪和,這樣豬血才不會凝固成塊。攪和好的豬血要撈出血筋,用清水勾兌好。為使血腸既鮮嫩可口又能切得住,再放進幾個雞蛋,加上調料後灌入腸內謂之血腸。殺豬這天,要宴請親朋好友前來聚宴,一為聯絡感情,二為表示慶賀。酒席宴會上,燴菜(酸菜燴肉)、血腸、白肉蒜泥等必不可少。請把式殺豬,雖不給工錢,但吃一頓豬肉,臨走再給割二三斤豬肉帶走也是很高興的事兒。每年進入臘月,殺豬把式的日程都被排得滿滿的,有一句民謠“一天一個節,兩天一個年,學會殺豬拉拉饞”便是說殺豬把式的。

  殺豬宴散後,莊戶人家除留足冬季食用的豬肉外,肥豬肉、板油及水油(豬下水上掛的肥油)要熬成豬油放在壇子裏作為一年的油水。暫不食用的豬肉,有的刨些冰塊將豬肉放在冰塊裏,在冰塊上澆些水凍在門前,也有的放在大缸裏,封好缸口防止貓、狗偷食。有的還把部分肥肉塗抹上大醬掛在倉房的檁子上,風幹成為臘肉,作夏季燉豆角的主要配料。

  北方民間過去正月初一至初五有不動刀的習俗,進入臘月廿八後,家家戶戶便開始化肉,砍排骨,卸肘子,剁餡子,把這幾天所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備用。農戶人家忙活了一年,初一至初五除做飯外,大多時間都用於玩耍和娛樂。而北方寒冷的冬季為人們貯藏豬肉提供了方便條件,大約是到二月二龍抬頭之前,北方的農民大都有豬肉吃,所以這個月算是北方農民過去一年中最幸福的一個月份了。

圖片:[重慶風俗]殺年豬與吃“刨豬湯”
小東西 2008-01-30 10:36:18

“大寒小寒,殺豬過年!”每年臘月間,渝郊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要歡歡喜喜殺頭年豬,準備過春節。

  殺年豬是一樁很隆重的事情。先要“瞧日子”,或自己瞧,或請人瞧。把家人老老少少的屬相排了,瞧下的日子,不能與這些屬相相衝。有些人家,連時辰也這樣定。村子裏一般都有專門的殺豬匠,家裏瞧下日子,便去請他。殺豬匠也講究日子,戶戶屬相不衝,便應下了。若相衝,還得重新瞧日子。

殺年豬羅!

www.GX.xinhuanet.com   2008年02月02日 17:34:34  
來源:融安縣委宣傳部

在廣西柳北山區,到了過年,殺年豬這個風俗便開始熱鬧起來。殺年豬是各家裏的事,也是村裏都高興的事。

一大早,大家七手八腳把豬從豬圈裏抬了出來,一個最有力的男人悄悄走近豬,乘豬不防備,一把拖住它的尾巴,其餘的人一齊撲上去,揪耳朵,提腿,隨著麻利的屠夫把刀子往脖子上一捅,一股鮮紅的血噴出來……此時,主家便點燃兩封鞭炮表示慶賀。農家人一年到頭,除了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外,就盼望一頭年豬,喂得肥肥的,過個豐盛的年,窮日子不再窮便是此說。

過年的豬大多數是花一年時間喂成的,個個肥得象瓷缸一樣,有二三百斤。

春節前夕,筆者在融安縣長安鎮尋村采訪時,恰逢村民殺年豬,筆者抓拍了兩張殺年豬的照片。(韋祖祠)

殺年豬

2008年2月3日 張啟立/文 三生居士/圖

如今,農村中仍有殺豬過年的習慣,曆稱“殺年豬”。農曆冬至一到,家家戶戶紛紛殺豬,留下部分鮮肉風幹,準備過年,其餘的醃臘肉,醃火腿,以備來年食用。由於時代發展了,生活富裕了,節奏變快了,過去殺豬時的一些怪異的老習俗、舊傳統,已被人們漸漸簡化、廢棄了。

過去,鄉下人家能殺一頭大肥豬過年,那是一件既高興又隆重的好事,企盼著改善來年生活的大人小孩,臉上寫滿了幸福的笑容。為了年年有肥豬宰殺,在殺豬師傅捅刀之前,家中常年飼養肥豬的主婦,在豬血盆旁一邊燒著紙錢神香,一邊口中念念有詞,似乎是在送別豬兒行將出殼的靈魂,安慰它在陰曹地府一路走好。據說這香紙一燒,躺倒待斃的豬兒顯得馴服聽話,屠夫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也幹得利索,那嘩嘩噴灑而出的滿盆豬血,預示著往後的日子紅紅火火。有些地方為了討吉利,舀點豬血塗抹在門框、窗欞上,以期避邪驅魔,四季平安。

殺豬師傅身強體壯,力氣好,一隻二百多斤重的肥豬,在家人的幫襯下,他一手逮著豬耳朵,一把就將它提溜上了殺豬凳,論那刀法,也是神奇地準。尤其是殺年豬,有個習俗,隻準一刀致命,如捅偏了,補一、二刀,東家會老大地不高興,因為不吉利,殺豬師傅不僅力大刀準,抽煙喝酒吃肉也是高手,一頓吃不了8兩酒斤把肉,當屠夫還圖個啥?!為了“孝敬”師傅,豬脊梁那兩條最細嫩的裏脊肉,東家往往叫他割了回去做下酒菜。

鄉下人雖窮,但耿性實誠,待人大方。不論豬大小,每家送上一碗豬血湯,外加一碗蘿卜燒肉。一家殺豬,全村吃肉,嚐個葷味,圖個東嗬,是村中曆年來的慣例。盛情的東家還要邀上三朋四友五戚,擺上幾桌,吃頓殺豬飯。殺豬師傅當仁不讓,坐首席,好不風光!

風光歸風光,也有麻煩事。講迷信的年代裏,殺豬師傅死後入殮下棺時,要用兩隻紅布袋套上他的雙手,表示宰殺生靈的屠夫因“作惡”太多,在人間已被砍去雙手,入地獄後就可免遭刀斧之苦了。

——————

大慶傳統殺年豬

  大慶氣候寒冷,豬肉是人們最喜歡的食品,豬便成了人們最喜歡飼養的家畜之一。大慶人養豬雖很普遍,但過去一般人家一年到頭都難得吃上幾頓豬肉,隻有到了過年才殺年豬。那時,孩子們都特別盼望過年,由此也產生了一些流傳廣泛的民謠,如“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月就是年”等等。

  過去,大慶人人殺豬都很有講究,每個屯子都有一兩個掌刀的,謂之“操刀手”。這些人的家裏一般都備有矜(qin)刀(殺豬刀)、豬梃(ting)、毛刮子等。除特別老的母豬外,北方人殺豬沒有剝皮的習慣。豬殺完後,在豬腿上割一個口子,用豬梃(鐵棍)貼著腿皮往裏捅,捅遍全身的大部分部位後,再順豬腿的口子往裏吹氣,把豬吹得鼓鼓的,將腿紮緊,放入開水鍋裏浸泡後,再用毛刮子慢慢煺毛。用此種方法煺豬毛十分幹淨。民間也有不用此種方法煺毛的,人們稱其為“蔫煺”。有一句民間俗話 “殺豬不吹氣——蔫退(煺)了”便源於此。

  將豬開腸破肚後,頭、蹄和五髒稱為“頭、蹄、下水”,白條豬前後被卸成四塊,被稱為角。以肉劃分,從前往後,謂之血脖、前槽、排骨、裏脊、腰窩和後鞦。豬血則需在殺豬前就在盆子裏加一些清水,隨豬血徐徐流出,有人便開始在血盆子裏用筷子或秫秸稍不停的攪合,這樣豬血才不會凝固成塊。攪合好的豬血要撈出血筋,用清水勾兌好。為使血腸既鮮嫩可口又能切得住,再放進幾個雞蛋,加上調料後灌入腸內謂之血腸。

  殺豬這天,要宴請親朋好友前來聚宴,一為聯絡感情,二為表示慶賀。酒席宴會上,燴菜(酸菜燴肉)、血腸、白肉蒜泥等必不可少。請把式殺豬,雖不給工錢,但吃一頓豬肉,臨走再給割二、三斤豬肉帶走也是很高興的事兒。每年進入臘月,殺豬把式的日程都被排得滿滿的,有一句民謠“一天一個節,兩天一個年,學會殺豬拉拉饞”便是說殺豬把式的。

  殺豬宴散後,莊戶人家除留足冬季食用的豬肉外,肥豬肉、板油及水油(豬下水上掛的肥油)要熬成豬油放在壇子裏做為一年的油水。暫不食用的豬肉,有的刨些冰塊將豬肉放在冰塊裏,在冰塊上澆些水凍在門前,也有的放在大缸裏,封好缸口防止貓、狗偷食。有的還把部分肥肉塗抹上大醬掛在倉房的檁子上,風幹成為臘肉,做為夏季燉豆角的主要配料。

2008年1月31日

——————

東北過大年殺豬菜及做法[圖]

中國網 | 時間: 2008-02-03 | 文章來源: 中國網

殺豬菜

殺豬菜,原本是東北農村每年接近年關殺年豬時所吃的一種燉菜。現在在東北許多地方常年開設殺豬菜,形成東北飲食一大特色。

過去,在農村殺年豬是一件大事,無論哪家殺年豬都必定要把親朋好友請到家裏來吃殺豬菜,這後腰腿的都是好東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麽吃?這就有了殺豬菜了:自家醃的酸菜做的血腸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齊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膩,要切成片放進過鍋裏煮了過油,然後和酸菜、血腸一起燉。這種習俗在東北農村至今還保留著。那時,人們沒有條件講究什麽配料、調料,隻是把剛殺好的豬肉斬成大塊放進鍋裏,加入水,放上鹽,然後邊煮邊往裏麵切酸菜,等到肉爛菜熟後,再把灌好的血腸倒進鍋內煮熟。上菜時,一盤肉,一盤酸菜,一盤血腸,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來。

如今,餐廳酒樓將其製法加以改進,加入更多的配料和調料後,使得殺豬菜的內容更加豐富,口味更加鮮美。

如今的殺豬菜製法如下:

原料:熟豬五花肉250克熟豬腸肚100克血腸200克酸菜300克幹粉條75克凍豆腐100克薑片10克蔥節30克香菜節25克精鹽、胡椒粉、料酒、醬油、雞精、味精、混合油各適量豬骨頭湯1750克蒜泥味碟2個.

製法:

1.熟豬五花肉切成片;熟豬腸肚切成塊;血腸斜切成片;酸菜洗淨,切成細絲;幹粉條用開水泡發好,切成長節;凍豆腐切成片。

2.炒鍋置火上,放入混合油燒熱,投入薑片、蔥節炸香,下入酸菜絲炒出味,摻入豬骨頭湯,下入豬五花肉、豬腸肚、粉條和凍豆腐,燒沸後撇淨浮沫,調入精鹽、胡椒粉、料酒、醬油、雞精等,用小火燉約7分鍾後,用漏勺將鍋中燉好的菜撈出,裝入湯內。

3.將血腸下入鍋中,燙至腸片卷曲後,用漏勺撈出放在湯?內燉好的菜上麵,另往鍋中湯汁裏調入味精,起鍋倒入湯?內,最後撒上香菜節,隨蒜泥味碟一起上桌即成。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