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2007-09-09 22:24:05) 下一個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

百度知道 > 藝術 > 詩詞歌賦相關問題

• 劉項原來不讀書完整的詩是什麽?
• 竹吊煙銷帝業虛,關間空鎖祖龍居。炕灰未冷山東亂,...

劉項原來不讀書---是哪首詩裏的?
懸賞分:0 - 解決時間:2006-6-24 23:07
提問者: 漁郎問津 - 秀才 二級

最佳答案

晚唐詩人章褐 《焚書坑》 :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回答者:axpo - 秀才 三級 6-11 00:36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0 個人評價

50% (0) 不好
50% (0)

其他回答共 2 條
晚唐章碣《焚書坑》:“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參考資料:百度國學
回答者:sahara515 - 經理 五級 6-11 16:31

倆版本:
晚唐詩人章褐 《焚書坑》 :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元來不讀書。”
回答者:2124142 - 試用期 一級 6-16 02:57

————————————

嬴政的極端做法,導致的是秦王朝的短祚,僅持續了15年。

晚唐詩人章碣在其《焚書坑》一詩中寫道:“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

百度首頁 | 登錄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百科 幫助
百度知道 > 人文學科 > 曆史學相關問題
• 焚書坑儒和挾書律有何本質的一致性?對中國的文化起了...
• 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及其規律
• 秦朝的滅絕
• 秦朝的曆史
更多>>

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從公元前213年開始的焚毀書籍、活埋儒士方士的事件。

【焚書】

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於社會逐漸進入青銅時代,中國的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較大的發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漸從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他們麵對紛亂的社會狀況,希望通過思索和鑽研前人治世理念尋找到一條可以使社會安定,百姓不再流離失所的救世之路。於是產生了諸多的學派學說,並撰寫出無數著作,史稱諸子百家。

公元前221年,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專製王朝——秦朝建立。由於當時社會上百家爭鳴,嚴重的阻礙了秦始皇對征服的原六國民眾思想的統一,並威脅到了秦朝的統治。公元前213年秦丞相李斯進言,說諸子百家“入則心非,出則巷議,誇主以為名,異取以為高,率群下以造謗。”於是,秦始皇為了統一原六國人民的思想,於當年開始銷毀除法家以外的所有諸子百家的著作,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滅亡,史稱“焚書”(《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等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其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隋朝牛弘提出“五厄”之說,論中國曆代圖書被焚毀,首當其衝即為秦始皇焚書,二是西漢末赤眉起義軍入關,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劉石亂華,五是魏師入郢。

【坑儒】

而在焚書開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為了進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見解,在當時秦首都鹹陽將四百六十餘名儒士和方士坑殺,史稱“坑儒”。

另有一說,這件事是由幾個方士的畏罪逃亡引起的。原來,秦始皇十分迷信方術和方術之士,以為他們可以為自己找到神仙真人,求得長生不老之藥。他甚至宣稱:“吾慕真人, 自謂‘真人’,不稱‘朕’。”而一些方士,如侯生、盧生之徒,也投其所好,極力誑稱自己與神相通,可得奇藥妙方。但時間一長,他們的許諾和種種奇談總是毫無效驗,騙局即將戳穿。而秦法規定:“不得兼方,不驗,輒死。”因此,侯生、盧生密謀逃亡,在逃亡之前,還說秦始皇“剛戾自用”,“專任獄吏”,“貪於權勢”,未可為之求仙藥。始皇知道後大怒道:“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是重吾不德也。諸生在鹹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遂下令拷問鹹陽400多名書生,欲尋侯生、盧生。事後,將相關460名書生以巨石掩埋。

除了坑殺於鹹陽的四百六十餘人外。同時還謫遷了一批人至北方邊地。事情發生後,始皇長子扶蘇進諫道:“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不僅怒而不聽,還使扶蘇離開鹹陽,北監蒙恬於上郡。

【影響與評價】

加快了秦朝的滅亡

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反對是古非今,打擊方士荒誕不經的怪談異說,但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荀子學派法家學派與孔孟正統派儒學的鬥爭,集中表現在中央集權(地主政治)與分封諸侯(領主政治)的爭論上,終於爆發了焚書坑儒的大破裂。前二二一年,初並天下,以丞相王綰為首的群臣,都主張在離秦較遠的燕齊楚等地分封皇子為王,獨廷尉李斯反對分封。秦始皇從李斯議,確定行施郡縣製度。前二一二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齊人淳於越倡議,主張學古法,分封皇子功臣為諸侯。丞相李斯斥儒生不師今而學古,各尊私學,誹謗朝政,惑亂民心,建議禁私學。辦法是除了史官所藏秦國史記以外,別國史記一概燒毀;除了博士官所藏圖書,私人所藏儒家經典和諸子書一概送官府燒毀。下今後三十天不送所藏私書到官府,罰築長城四年。聚談詩書的人斬首,是古非今的人滅族,隻有醫藥、卜箍、農作書不禁。民間求學以吏為師。秦始皇從李斯議,實行了焚書法令。前二一一年,方士求神仙不得,畏罪逃走,秦始皇太怒,活埋儒生四百六十餘人。這個焚書坑儒的野蠻行為,反映出當時統治階級內部鬥爭的極端尖銳。李斯主張中央集權,是適合時宜的,他所代表的儒家荀子學派(與韓非派法家合流)卻是一種極端壓製人民的政治思想。王綰、淳於越主張分封諸侯,是違反時宜的,他們所代表的儒家孔孟正統派(包括陰陽家與神仙家)卻是講仁義的政治思想。政治上學派上的鬥爭一直發展到大慘殺,把孟子學派的儒生大體殺盡(東漢趙岐說),李斯算是取得了勝利。但是,焚書坑儒,絲毫也不能消滅學派上的分歧,而且還促成了秦朝的滅亡。秦始皇實行李斯的主張,皇位的當然繼承人長子扶蘇,替孔孟派儒生說話,秦始皇發怒,使扶蘇到上郡(在陝西綏德縣)監蒙恬軍。前二一○年,秦始皇出巡,在路上病死。李斯怕扶蘇繼位,自己不得寵信,與韓非派法家宦官趙高用陰謀抑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為秦二世,偽造遺詔殺扶蘇、蒙恬。不久,胡亥趙高又殺李斯。秦失去頗得民心的扶蘇與擁有威望的大將蒙恬、丞相李斯,政權落在胡亥、趙高手中。胡亥厲行督責,昏暴無比,是完全的獨夫,秦崩潰的條件全部成熟了。

嬴政的極端做法,導致的是秦王朝的短祚,僅持續了15年。晚唐詩人章碣在其《焚書坑》一詩中寫道:“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造就了中國“大一統”格局

“焚書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殘酷暴戾的證據,被後世天下學人唾罵了兩千多年,以至於現在某些人一想到這個曆史事件,仍然耿耿於懷,恨不能掘墓鞭屍,恨不能穿透兩千多年的時空,對秦始皇敲骨吸髓。這種仇恨實際上是後來的文人們潛意識裏麵的集體恐懼,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從感情上來說,老僧也覺得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手段過於激烈,對當時的儒生們的確是太過殘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緩和的一些方法。不過如果要評價一個曆史事件,最好從該事件產生的效果來評價,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標準。那麽焚書坑儒的曆史效果是什麽呢?我認為通過這件事情之後,造就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曆史格局。

先來看看“焚書坑儒”的實質,“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製,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製;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強暴力能夠控製的要素。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結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而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當時六國貴族,也借著儒家的“克己複禮”妄圖恢複周朝的分封製,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所以,對於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說,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明顯的。雖然統一的秦朝隻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此後所有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核心思想。這裏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漢朝的“尊儒”,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要統一思想。實際上從漢朝以來,所有的封建統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陽儒陰法”,或者是“實法名儒”,就是表麵上是采用儒家觀點,實際上卻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統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學說教化百姓。法家強調的是權、術、勢,古人把這些東西當成是帝王術,作為駕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學說主要是強調仁和禮,仁和禮最大的益處就是從道德上形成行為自覺,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維護等級製度的好工具,所以曆代統治者都用儒學教化天下。而當年秦始皇由於沒有認識到可以儒學是可以利用的,所以采取了激烈手段。但焚書坑儒實際上是定下了陽儒陰法的調子。所以,我認為焚書坑儒造就了中國的大一統。

當然,我在這裏並不是想說秦始皇坑儒就坑對了,我隻是想要說他統一思想的方向是對的,並且。具體方法可以更好一些,但在一個人命不如草芥的時代,沒有比直接肉體消滅更幹淨利落的方法了。另外,我覺得評價一個曆史事件,一定要從它產生的曆史效果上去評價,這樣可能會更客觀一些。

回答者:天巧星燕小乙 - 江湖少俠 六級 8-2 21:30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啦 但是好長啊。。嗬嗬
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2 個人評價

50% (1) 不好
50% (1)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我不太滿易
評論者: 葉煥成 - 試用期 一級

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反對是古非今,打擊方士荒誕不經的怪談異說,但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評論者: 0度奶茶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其他回答共 4 條
簡單講就是
積極作用:對控製了人們的思想起了一定的作用,鞏固了秦始皇的統治地位
消極作用:扼殺了人才,使許多儒家經典學說遺失啦!
複雜的上麵那位已講那麽多了,我就不囉嗦啦!
回答者:悸宇 - 童生 一級 8-2 21:44

“焚書坑儒”造就了中國“大一統”格局

“焚書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殘酷暴戾的證據,被後世天下學人唾罵了兩千多年,以至於現在某些人一想到這個曆史事件,仍然耿耿於懷,恨不能掘墓鞭屍,恨不能穿透兩千多年的時空,對秦始皇敲骨吸髓。這種仇恨實際上是後來的文人們潛意識裏麵的集體恐懼,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從感情上來說,老僧也覺得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手段過於激烈,對當時的儒生們的確是太過殘酷,他完全可以采取更緩和的一些方法。不過如果要評價一個曆史事件,最好從該事件產生的效果來評價,而不要采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標準。那麽焚書坑儒的曆史效果是什麽呢?我認為通過這件事情之後,造就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曆史格局。

先來看看“焚書坑儒”的實質,“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當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製,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製;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這些措施都是國家大一統的基本要素,是國家強暴力能夠控製的要素。但有些東西是國家強力結構很難駕馭的,特別是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一個國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因此,光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麵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而當時最大兩種思想潮流就是儒家和法家,儒家是尊古的,而秦始皇統一中國偏偏是新事務,他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這些東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而當時六國貴族,也借著儒家的“克己複禮”妄圖恢複周朝的分封製,從而取得失去的權勢。所以,對於剛剛統一的秦朝來說,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因此,秦始皇在找到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明顯的。雖然統一的秦朝隻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此後所有的統治者,基本上都把儒家思想作為國家的核心思想。這裏需要特別說明一下,秦朝“坑儒”,和漢朝的“尊儒”,其實質是一樣的,都是要統一思想。實際上從漢朝以來,所有的封建統治者,基本上都是施行的“陽儒陰法”,或者是“實法名儒”,就是表麵上是采用儒家觀點,實際上卻是法家的手段。皇帝用法家的方法統治天下,而用儒家的學說教化百姓。法家強調的是權、術、勢,古人把這些東西當成是帝王術,作為駕馭百姓群臣的方法;而儒家學說主要是強調仁和禮,仁和禮最大的益處就是從道德上形成行為自覺,而不用采取暴力措施,是維護等級製度的好工具,所以曆代統治者都用儒學教化天下。而當年秦始皇由於沒有認識到可以儒學是可以利用的,所以采取了激烈手段。但焚書坑儒實際上是定下了陽儒陰法的調子。所以,我認為焚書坑儒造就了中國的大一統。


當然,我在這裏並不是想說秦始皇坑儒就坑對了,我隻是想要說他統一思想的方向是對的,並且。具體方法可以更好一些,但在一個人命不如草芥的時代,沒有比直接肉體消滅更幹淨利落的方法了。另外,我覺得評價一個曆史事件,一定要從它產生的曆史效果上去評價,這樣可能會更客觀一些。
回答者: intermilanwang - 一派掌門 十三級 8-2 21:54

就是為秦始皇他自己鞏固了帝位,好象沒有別的作用了吧
回答者:神龍飛揚 - 初學弟子 一級 8-2 21:58

加強中央集權,尤其是思想領域。
回答者:mccfrank - 舉人 四級 8-2 22:03

對最佳答案的評論:
評論字數200字以內

©2007 Baidu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