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勞倫斯河畔的百合

一群蒙特利爾的文學愛好者共同創作和編輯的百人博客。
正文

迷 琴 作者:飛鴻踏雪泥

(2007-08-26 18:53:19) 下一個

站在嘈雜的人群中,舉出雙手,細長而蒼白,這樣的手,抓不住命運的流離,但它們卻可以在琴弦上舞蹈,曾經也撥動過很多人的心弦。

她徘徊在PLACE-DES-ARTS地鐵站那麵繽紛的玻璃牆跟前,隻為聆聽一支小提琴曲,婉轉而悠揚,勾起心事無數。誰還記得多年前那個係著白蝴蝶結、戰戰兢兢第一次上台演出的小姑娘?當時她不斷鼓勵自己說:就當底下觀眾是一顆顆白菜吧······

那時,臉漲得通紅,掛著汗珠,煞有介事地拉《梁祝》,卻無法明白個中真義。那曲子無法真正感動她,隻為了聽旁人一句讚許:“小小年紀就能拉《梁祝》了。”所以,她演奏的《梁祝》沒有靈魂。那一幕儼然還在跟前,但其實已經快20年過去了,不禁歎服於時間之神無聲的力量。

說不出為什麽,千百種樂器中,獨愛小提琴。

是因為月光下,木質琴身那獨特的曲線,還是流動的光澤?是提琴大師傳千古的佳事,還是勾人心魄的音色?她的一雙耳朵仿佛就是為這個精靈而生,雖然很多年沒有碰它,但琴聲與心靈的默契一直不曾改變。它獨特的音質,總能在即便最嘈雜的街頭,瞬間就抓住她的呼吸,即便最煩躁的心緒,也能頃刻被琴撫靜。

提琴那純粹而獨特的音色,能激發人的靈感。愛因斯坦就酷愛拉小提琴。這位科學巨匠說,靜靜地拉上一段小提琴就能激發他的許多設想,相對論的提出也有小提琴的功勞。

四根琴弦,自古至今還演繹了世間多少感人的愛情!它們由純鋼製成,纖細卻無比堅韌,誰能想像,看似弱不禁風的它們,竟能承受歲月那麽多的磨礪!馬尾弓每日在它們身上行雲流水般掠過,或暗啞,或尖唳,高高低低,纏纏綿綿,她們這些小樂手,也都在一曲又一曲的流轉中長大成人。那些雪月風華,挫折荊棘,都成為曲中跳躍的音符,缺了哪一個,都不能組成華美的樂章,缺了哪一個,都是作曲上的遺憾。

老外藝人還在專心拉琴,不知道是什麽曲子,左手指在琴弦上遊走,揉得雖不很精湛,但也足以慰籍她渴望聽小提琴聲的心靈。於是放了幾塊零錢在他的小罐罐裏,作唯一一個當麵鼓掌的聽眾,感謝他在這一天帶自己重溫琴聲裏的往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