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朋友是這樣選擇男友的
我們這一撥人,自稱為過來人,就是說已早過了婚姻這一門檻兒,有的還已過了兩次,甚至三次門檻兒了。有一次和一個朋友聊天,自然而然就談到年輕時是怎樣結識男友,如何就選擇了現在的“他” ,等等 (這幾乎是永久的話題,不是嗎?) 。我的這位女友對我說,她很幸運,她聽了一位年長人的指教,按照他的說法去做,最後才選擇了現在的丈夫結婚的,她還說她一直沒有後悔。這位年長之士是這樣說的:
年輕的時候要多交朋友,包括異性朋友,多接觸朋友才可以了解到什麽樣的QUALITIES (品質)你自己喜歡,要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麽,才知道最後是不是找到了,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麽,就是有完美的人也不知足。這位長者建議把自己喜歡的品質寫下來,列一個單子,比如說你喜歡的人要有善心(KIND) ,英俊,說話算數,有工作,喜歡運動,愛旅遊,個兒高,有錢,等等,並且同時結交幾個異性朋友,不是說那一個特別的男朋友或女朋友,而是普通的朋友,然後和你的單子對比,誰符合你單子裏最多條款的,那麽這個人有可能是最適合你的。
我的這位朋友就是照這位智人說的去做,她列了十幾條自己喜歡的品質,然後和周圍的幾個追她的朋友比較,最後認定了一個,他們交往/同居了7年才結婚了,現在已有一男一女,仍相親相愛。她那時還不到20歲。
當然我所說的這一例子,是要看時代和國情的,她是西人在西國,可以這樣做,沒有人評判她。我們那時候的中國,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我上大學時,是不準交朋友的,同宿舍的一個女生談戀愛,被係裏找去談話好幾次,恐嚇她如果她繼續下去,畢業時學校會故意把他們分開。當時的社會是,如果女孩子多交幾個男朋友就被看成是壞女子,“對感情不專一” ,因此很多我們這一代的人都是與第一個談戀愛的人結婚了,不管適不適合自己 (照我看來,這也是為什麽我們這一代離婚特別多的原因之一) 。
現在中國改革開發,社會發展進步了,年輕人完全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該怎麽走。
回頭看看,我認為這位老兄說的有道理,我們平時去超市買東西還列個單子呢,擇友/婚姻大事,為什麽不認真對待,當作一件重要的任務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