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山行旅(3)

(2013-05-15 09:42:30) 下一個

今天一個朋友問,畫貼完了嗎?我羞愧了。還有,我懶了,虎頭蛇尾的,不想寫了。幹脆轉貼吧。大家多擔待。

要介紹的第3幅畫,是馬遠的春遊賦詩

ZT from 張德寧

  正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翰墨薈萃——美國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展”中,有一件南宋馬遠的《春遊賦詩圖》卷,絹本,設色,縱29.5厘米,橫302.3厘米,現藏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圖繪鄉間春景:枝頭萌綠,萬象更新,柳條飄拂,新竹搖曳,溪水潺湲,小橋連岸。路上有馱物的驢馬,水中有漁歸的小舟,但在廊前溪邊,已有三三兩兩的踏青者。古鬆下的案桌前,更是圍滿了人,文人學子即興賦詩,一人執筆而書,周旁還有婦人幼童嬉戲。山間泉源,幾個小童在洗杯煮茶,一派平和融樂的場景。

  馬遠是南宋“光宗”、“寧宗”兩朝的宮廷畫師,祖上數代多人供職於宮廷畫院,故其家學淵源深厚。他初學李唐,後構圖及筆墨漸趨簡練,由北宋多為留天留地的全景式構圖變化為局部取景的“一角”式構圖,筆墨上爽利的大斧劈皴,雄強剛勁,終於獨辟蹊徑,自成一家。為南宋“四大家”之一。《春遊賦詩圖》在構圖上已大變於前人,曲折錯落,其叢樹或見根不見梢,或見梢不見根,變化多端,但筆墨上似乎更多受李唐早期繪畫的影響,勾、皴、染繁密而周到。圖上三十餘人,勾線勁挺、圓潤,刻畫準確、生動,顯示其精湛的寫實能力,依然是宮廷畫院追求細膩、嚴謹的特色,卻少了一點他後期作品的簡括靈動。

  此圖又名《西園雅集圖》,大約在20世紀30年代流落美國。圖上無款,但在手卷外包首處有“宋馬遠繪春遊賦詩圖”的題簽。前有學者以為所繪實有所指,乃北宋“西園雅集”之典故,自此國內大致以《西園雅集圖》名之。“西園雅集”,是傳說北宋時畫家王詵娶了英宗的女兒,貴為駙馬都尉。一日他邀集友人蘇軾、蘇轍、黃庭堅、李公麟、米芾、蔡襄、陳景元等16個名士墨客,聚會於府中,或揮毫作畫,或吟詩賦詞,或撥阮唱和,或打坐問禪,極盡宴遊之樂。他請李公麟作畫繪其事,畫成後,又請米芾作文記其事,成為一件流傳千古的文人雅事。後代畫家多有以“西園雅集”為題作畫的,如元代的趙孟 、明代的唐寅、清代的原濟、丁觀鵬等,都有《西園雅集圖》傳世。但今日又有學者對馬遠此圖提出異議,細觀圖中所繪,雖為文人雅集,但如以米芾所作《西園雅集圖記》去比對,卻少了“唐巾深衣,昂首而題石者”米芾、“幅巾野褐,據橫卷畫歸去來者”李公麟以及“琴尾冠、紫道服,摘阮者”陳景元,不能謂為“西園雅集”。故這次來上海展出,展出方仍以《春遊賦詩圖》冠之。(新民晚報)

-------------------------------------------------------------------

好,現在來看圖吧

又見毛驢。宋人好象喜歡在開卷畫幾個驢和人。:) 清明上河圖是這樣,上次那張江山行旅也是。

對比江山行旅裏麵秋冬的山色,這張裏麵的石頭都潤多了。是春天的景象。

綠. 釣的魚送到哪裏去?還記得第一張後赤壁賦裏的魚嗎?:)

哦,魚是送去供飲宴之用。後麵會看到,這麽多人開PARTY,肯定也有吃喝,但是人家不畫吃喝的部分,就畫倆人背著魚,咱們就明白了。

看,風吹簾動

萬條垂下綠絲絛。 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人在做畫,好多人在看,也有人開小差

小孩在叫媽,當爹的手一揮,不耐煩了,介倒黴孩子,趕緊領一邊去吧。

還有一孩子扭頭看,看啥哩?敢情那倆人。...

山洞裏還有人相當於現在的CATERING吧?準備吃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