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過了最初級的學習階段後,第二件事就是想方設法模仿English ways of writing or speaking English。這麽做的重要性對我是不言而喻的,好比我們不能把Peking Opera唱成 Italian Opera,當然也不可以把Italian Opera唱成Peking Opera囉,那不單單是串味兒那麽簡單:-)
比較語言學好像就是研究不同語言間的共時性,其側重點是語言類型學和外語教學法。但我們不是語言學家,要去搞比較語言學,有點像為了欣賞蒙特維爾第而先學意大利語一樣,麻煩:-)所以,我覺得模仿比較快當直接。
我說的想方設法模仿其實是一種刻意的行為,就是將熟悉的思維方式故意拋掉,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有意識地用“非習慣思維”的那些英語表達方式。這樣做的結果就是更上一層樓。這樣做的時候,即便犯了錯誤,也是有益的。好比一個拉小提琴的,為了創新而脫離原來的死板演繹模式所犯的錯誤,這些錯誤應該與那些照本演奏而犯的錯誤,有本質上的區別。
那麽,還是舉例吧。因為熟能生巧是學習語言的唯一途徑:-(
比如,我們通常翻譯這句話“這使他們大笑(吃了一驚)”的時候,十有八九會想:如何翻譯這個“使”字呢?然後就可能會寫道:This made them a laugh (surprise)。但應該說:This handed them a laugh (surprise)?還有“他會用笑聲使她擺脫猶豫”,也可能會有相同的問題,答案:“He would laugh her out of her gloominess.”還有一句可能隻能死記硬背的:“我笑的撐不住了。”答案:“I laughed myself silly.”
另外一個例子,翻譯“他缺乏事業心。”根據吳光華的《漢英大辭典》,事業心的條目是:devotion to one’s work; dedication; enterprising spirit[initiative]。那麽,翻譯的英文好像是:“He has no devotion to his work.”或者“He has no enterprising spirit.”但是我們都知道,事業心不單單指一個人對自己所做工作的態度,還包含其他。另外,還是那句老話,似乎未脫離中文思維,覺得不加點“心”的味道進去,感到不踏實。其實,英文的譯法可以挺簡單:“He has no enterprise.”其含義也更廣泛。另外,翻 “事業進取心很強的人”,可以翻成“a man of great enterprise.”
剛寫到這兒,忽然想起一點:別要進入另一個語言世界,而丟了自己的:-)比如,我剛看了mumiao寫的《煙雲出岫---紅樓夢外的故事二》八、紅顏(她的博克在此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8&postID=18175)。其中有一句話:“湘雲喃喃叫了一聲:“愛哥哥,你怎麽會在這裏?””嘿,這“愛哥哥”我個人覺得不可能翻成有相同意味的英文。承認這一點,就是不同語言世界的分水嶺。我就在這兒想:可千萬別作了夾心人,就是又沒進入另一個語言世界,但又從自己的那個出去回不來,給夾在中間了。我這兒瞎說,可別太當真:-)但想要學好英文,同時又要好好地學好中文,這不是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