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一刀

力刀,網壇上掐架論戰化名“刀客”。曾插隊落戶。國內獲外科專業博士學位。現為病理醫生。美國病理醫師協會、美國病理醫師學院、國際病理
個人資料
力刀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醫網情深:用生命演繹的淒美聖曲——“天鵝”(社會、藝術與醫學-31)

(2017-06-27 19:05:54) 下一個

醫網情深:用生命演繹的淒美聖曲——“天鵝”(社會、藝術與醫學-31)

力刀

 

聖桑的大提琴獨奏曲“天鵝”是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曲,那低昂深沉帶有悲愴淒美的旋律,任何人聽了都不能不為之感到心靈深處的震顫。而這首名曲也伴隨著感人的故事……

“天鵝“這首樂曲,是十九世紀法國著名作曲家、鋼琴演奏家聖桑生前及死後最出名的作品。對古典音樂感興趣的人們,絕大多數都會聽過、欣賞和喜愛這首樂曲。 其實,”天鵝”是聖桑在一次失敗的德國巡回演出後,逃離到鄉村閉門創作的一部14個獨立樂曲組成的“動物的狂歡”組曲裏的一節,原本是由兩部鋼琴來演奏的。這個即興創作的小作品遠非他那些大部頭的交響樂、協奏曲規模可比。但是,卻也是他充滿激情的認真之作。而且一經公演,即受到好評,尤其其中的“天鵝”篇章。此後,各種樂器演繹的此樂曲版本問世,各有特色,卻都得到人們的喜愛。 不能不說的是,這首基調有些悲愴的樂曲由大提琴演奏出來的效果尤其感人。而在古今中外,最感人的當屬英國著名大提琴演奏家傑奎琳.瑪麗.杜普蕾(Jacqueline Mary du Pré, 4/26/1945~10/19/1987)的版本。 而這首帶有濃烈悲愴氛圍的樂曲與傑奎琳.杜普蕾的悲壯一生又如此匹配,讓人們在欣賞她演奏此曲的同時,不能不為她拘一把傷感之淚……

杜普蕾於1945年一月出生於英國劍橋,母親是英國皇家音樂學院出色的教授鋼琴的演奏家。據說當杜普蕾才四歲大,第一次聽到收音機裏大提琴演奏的音樂就向母親說道:“要這個!”,並開始隨母親學習,在五歲時正式進入音樂學校學習,11歲獲得Guilhermina Suggia獎,並每年續獎直到1961年,這足以支付她的學費和私人教授的昂貴費用。她孩童時代就屢次參加演出並獲獎,甚至在BBC電視上播出的演奏會上演出。當代著名小提琴大師梅紐因對其極為欣賞,不僅極力舉薦其獲獎並親自邀請她與之同台演奏。16歲,杜普蕾即已開始了個人的演奏會,與許多大師及著名的英國倫敦皇家愛樂樂團、BBC交響樂團、柏林愛樂樂團、法國交響樂團、紐約交響樂團、費城交響樂團、洛杉磯交響樂團、以色列國家交響樂團、等在倫敦、巴黎、柏林、紐約、等各著名音樂廳合作演出古典的巴赫、舒曼、勃拉姆斯、德彪西、等著名作品。被諸多大師們欣賞和讚譽。 她在22歲時演奏了聖桑的這首名曲“天鵝”("Le cygne" 英文:The Swan) 。她的演奏,可以說灌注了她的全部身心,以流暢、高超的技巧加細膩豐滿的激情完美演繹了“天鵝”聖曲所表現的麵對生命的臨近終結,天鵝那昂然不屈對抗命運的掙紮、對生命的無限留戀。近乎精美的對樂曲的理解和共鳴、近乎完美的演奏,使她的這首大提琴獨奏曲一舉成為流芳百世不朽之作……

然而,天妒紅顏,1971年開始,年僅27歲的杜普蕾開始出現手指感覺異常,敏感性下降,身體其他部位也開始有同樣症狀。演奏技能出現下滑。1971年底,她演奏肖邦的樂曲是她生前最後一次演奏錄音灌製唱片。1973年10月,她被確診患上了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一種大腦和脊髓白質出現漸進性脫髓鞘退行性變的感覺和運動障礙疾病,是一種至今病因不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遺傳缺陷?等),全球每年約兩百萬人患此症,每年近2萬人因此喪生,而因此失明、成為輪椅依賴、喪失生活自理的則更多。

自此,她的演出越來越少,而最後一次公演是在1973年2月在紐約與著名指揮朱可曼和伯恩斯坦合作指揮的紐約交響樂團的合作演出,此時的她甚至連打開琴盒,運弓都有了障礙,手指感覺異常使得她甚至不得不用視覺來控製手指在琴弦上的運動!縱是如此,她也隻能完成預定的四場公演的前三場,最後一場由於無法再進行,臨時由另一位著名大提琴演奏家伊薩克.斯特恩替代完成公演。

1987年10月19日,一代才女、公認的本世紀最有才華和天分的大提琴演奏家,傑奎琳.瑪麗.杜普蕾如同她那如泣如訴的演奏樂曲與死亡抗爭的“天鵝“、在與疾病掙紮搏鬥了15年後,終於在倫敦逝去,終年僅42歲!

如果說,“天鵝”的命運不幸落在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提琴演奏天才身上,那麽,也是同樣的命運在冪冪之中在此之前的上個世紀初就光顧了與杜普蕾命運幾乎相似的世紀才女——安娜.巴普洛娃。

聖桑的“天鵝“是如此的被世人喜愛,柴可夫斯基竟然把它也引入到他的傳世之作“天鵝湖”裏了,而第一個將“天鵝”搬上芭蕾舞台並成功演繹了“天鵝之死”幽美悲愴的命運的,則是19世紀末二十世紀上葉的俄國皇家著名芭蕾舞藝術家安娜.巴普洛娃(2/12/1881~1/23/1931)。 1905年12月22日,24歲的巴普洛娃在“天鵝湖”裏以聖桑這首名曲改編為舞曲的動人表演一舉引起轟動,她用無與倫比優美的芭蕾肢體語言完美演繹出一隻孤獨的天鵝在與衰老、疾病和走向死亡的命運進行了無盡的抗爭,最後在孤寂中離去的故事。而她在其舞蹈生涯中以4千餘場的精彩表演風靡世界。確立了上個世紀“芭蕾第一人”的無可爭議地位。

1931年1月,巴普洛娃在訪問荷蘭時因肺炎而病倒了,當時的醫生勸說她接受手術,而且告之“術後有可能再也不能舞蹈”。她堅定地拒絕了手術,說道:“若不能舞,毋寧死”! 1月23日,在離50歲生日不到三周時,她如在舞台上演繹了一生的那隻孤零淒美又動人的天鵝,在旅館的臥室安詳地離去。

她的遺體被運回英國倫敦火化,骨灰甕上放著她生前的舞鞋。為了紀念和表達人們對她的景仰愛戴,按照芭蕾舞界的傳統,在她原定演出的那天,依舊公演她的成名之作“天鵝之死”,而舞台上,沒有舞者,在聖桑的“天鵝”樂曲中,一輪燈光打在舞台上,伴隨著舞曲,按照她生前舞步移動著,以此追祭這位不朽的舞者。

在生命盡頭,她的最後一句話是:“把我的天鵝舞衣備好……“

 

5/31/2017 美國紐約 刀客聊齋 美國病理會診中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